根据受扭试验的观察,配置抗扭钢筋对构件在破坏时的抗扭承载能力有很大作用。抗扭钢筋包括抗扭纵向钢筋和抗扭横向箍筋。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破坏形态主要与配筋量多少有关,一般有三种类型。
1.少筋破坏
当抗扭钢筋配得过少时,破坏形态如图6-5a,在荷载作用下,裂缝首先出现在截面长边中点处,并迅速沿45°方向向邻近两个短边的面上发展,在第四个面上出现裂缝后(压区很小)构件突然破坏,破坏面为一空间扭曲面。破坏时钢筋不仅屈服,还可经过流幅进入强化阶段,甚至被拉断,构件截面的扭转角较小(见图6-6曲线1)。破坏前无任何预兆,属于脆性破坏,这类破坏称为少筋破坏。构件受扭极限承载力控制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截面尺寸,在设计中应予避免。该类破坏模型是求混凝土开裂扭矩的试验依据,并可按此求得抗扭钢筋的最小值。
图6-5 受扭破坏形态
2.适筋破坏
当配置适量的抗扭钢筋时,破坏形态如图6-5b,破坏是在由多条螺旋裂缝中的一条主裂缝(临界裂缝)造成的空间扭曲面上发生的。裂缝最初的发生如同图6-5a,但由于抗扭钢筋用量适当,在出现第一条裂缝后抗扭钢筋就发挥作用,使构件在破坏前形成多条裂缝,当通过主裂缝处的抗扭钢筋——纵筋和箍筋达到屈服强度后,构件即在该主裂缝的第四个面上的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时破坏。破坏时,扭转角较大,故属于延性破坏。构件受扭极限承载力比图6-5a所示的少筋构件有很大提高(见图6-6曲线2)。这类破坏称为适筋破坏,该类破坏模型是设计的实验依据。
3.部分超筋破坏(www.xing528.com)
由于抗扭钢筋包括纵筋和箍筋两部分,若两者用量不当,致使混凝土压碎时两者之一(箍筋或纵筋)尚不屈服,这种破坏称为部分超筋破坏。由于构件破坏时有部分钢筋达到屈服,所以破坏时构件有一定的延性,设计时可采用,但不经济。例如,箍筋的用量相对较少时,抗扭强度就由箍筋控制,这时多配纵筋也不能起到提高抗扭强度的作用。反过来,纵筋较少时,多配箍筋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图6-6 扭矩—扭转角关系曲线
1—抗扭钢筋过少 2—抗扭钢筋适量 3—抗扭钢筋过多
4.完全超筋破坏
当抗扭钢筋配得过多时,破坏形态如图6-5c,破坏是由某相邻两条45°螺旋裂缝间的混凝土被压碎引起的。构件破坏时虽然螺旋裂缝很多,但都很细,抗扭钢筋——纵筋和箍筋均未达到屈服强度。构件受扭极限承载力控制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截面尺寸。破坏时扭转角较小(见图6-6曲线3),属于脆性破坏,这类破坏称为完全超筋破坏,在设计中也应予避免。该类破坏模型是求抗扭钢筋最大值的试验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