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公元前10世纪,喜马拉雅山麓连接印度的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主干道的中央与左右,栽种了3行树,这是城市带状绿地最原始的雏形。带状公园是城市带状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态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的景观效果、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带状公园可以连接城市其他类型公园,与滨水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带等景观共同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带状公园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行为模式,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和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带状公园设计,能够合理处理土地利用规模、交通架构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冲突。因此,有效的发挥城市绿地系统中带状绿地对人与自然的协调作用,带状公园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分析成为园林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领域关注的热点。目前许多城市在积极地架构城市生态框架,对于线型、长条形城市绿地,其作用和状态有着一定的区别,很容易混淆。如表11-1所示。
在城市绿地景观体系中,带状公园与其他线型绿地景观一起构成城市生态廊道,维护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带状公园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及时排除市区内的有害气体。带状公园、绿地斑块和其他生境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网络,不仅保障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全,同时促进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与发展。从城市景观角度分析,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带状公园绿地最能展示城市的风貌。从景观文化角度上看,带状公园以自然生态条件和独特的植物群落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带状绿地中,使其更具有地域性和文化特征,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城市意象。
表11-1 形状是条形的绿地之间的具体分类特点
2. 带状公园的景观结构指标
(1) 宽度
宽度是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的最基本指标。廊道的宽度对廊道两侧的生态过程具有明显影响,比如小气候效应、温度控制、控制沉积物及土壤养分流失、物种数量等 (学生可以亲自考察南京市行道树廊道)。所以,带状公园的宽度应该遵循环境条件,因地制宜,使带状公园的每一边都形成边缘效应,足够宽可以包含一个内部环境,且能容纳一定的休憩娱乐设施。
(2) 曲度
曲度是指带状公园的弯曲度或通直度,一般以带状公园的总长度除以直线跨度度量。城市带状公园受周围其他规则地块的影响,其曲度一般呈现较大的状态。应该说,曲度越接近1,则其引入城市外围气流的机会和干扰越小,生态效益越好。
(3) 带斑比
带斑比是指景观中廊道的面积占景观的总面积的比例。在城市绿地景观中,带斑比的指数越大,说明城市带状公园和其他绿地廊道在整个绿地系统中所占比例较大,但由于城市建设的限制,城市带状公园和其他绿地廊道在整个绿地系统中所占比例不能无限增大。
(4) 节点率
节点率是指从景观评价的角度而言,与带状绿地景观总轴线平行的节点景观轴线长度的比值,这个比值并不是越大或越小就好,而是达到一个适度的范围,比如3~5之间为宜。节点过密,不容易安排节奏和步行韵律,使观赏和关注行为过于频繁,兴奋度过高的结果是来不及休息和调整; 节点很稀疏,则容易让游人望而却步,增加人们的疲劳度,处在游人步行方向的景观后部或末梢的节点使用率降低。
除了上述四个结构指标外,还有环度和连接度两个指标,不再叙述。
3. 带状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1) 景观节点
带状公园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安排景观节点。“节点”是一个抽象且应用较广泛的概念,凯文·林齐先生的《城市意象》中将“node”解释为“重要的点”、“是观察者借此进入城市的战略点”和“它的影响波及整个条形区域,成为这个区域的象征……”所以在带状公园规划设计中,专用名词“景观节点”可以看做进入该园林景观区域中的重要空间及象征性空间。城市带状公园隔离于城市喧闹,成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承载了时间、空间、文化和历史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设计师的转化形成一系列景观,并以景观节点作为重要承载单位。
景观节点在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不仅作为重要的连接点及表达设计内容的重要空间,而且结合园路设计为观察者带来了连续的动态视觉景观,这种动态的视觉景观是通过时间变化和空间位移来实现的。其意义类似于“视觉走廊”,可以形成一种连续积累视觉经验、观赏兴趣、空间体验的连续过程。这种体验在城市带状公园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行走于公园内的游人产生连续的视觉印象; 另一方面是针对外部人群而言,城市带状公园成为人们的视觉景观画面,使人们体验视觉变换的乐趣、消除行进的单调感,且具有区域识别的景观辅助作用。
带状公园的景观节点是整个城市风貌的重要城市景观,可以作为城市名片具有城市宣传的作用。所以有时我们需要将城市的历史、人文特征、物产资源、城市风气、民俗风情作为一个叙事的过程引入到带状公园绿地的设计中。在“便于叙事”这一点上,带状绿地具有其他绿地形式不具备的形状优势。通常按照文学作品那样的情节来安排景观节点的设计过程,特意从起、承、转、高、和方面来安排景观节点,比如可以转化为“起景——承景 (平缓的景观节点或称为叙事的景观节点) ——转折景观节点——小型高潮景观节点——承景——高潮景观节点——总结性的景观节点 (呼应性的景观节点)”顺序。这样就避免景观单调,只是图案的不断重复,降低游客的兴奋点。
1) 景观节点与公园、城市的关系(www.xing528.com)
景观节点是城市带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可以独立成景,但其景观变化仍出自公园总体的设计理念和内容。景观节点规模和表现形式不仅要围绕公园设计理念,还要依据其在周围城市环境中所具有的作用。景观节点的设计可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或对比,可以突出成为城市景观的标志。
2) 景观节点与边界的关系
景观节点与边界的关系由城市带状公园的宽度决定。如皇城根遗址公园、顺城公园中的部分景观节点面积较大。其边界与公园本身边界重合,这类景观节点与公园外部环境相连,常作为公园的出入口。至于是否选择该点作为出入口,取决于节点与边界的关系。有的景观节点位于公园与城市衔接的重要通行位置,需要开辟出入口,有的只作为公园中观赏的一个部分,不需要与外界通行联系。周围环境有时也可以决定景观节点与边界的关系。城市带状公园的景观节点既可以作为公园中的观赏点,又可以服务于城市景观 (符合前面总结的内外空间结合紧密特点)。因此,在与城市道路重要交点处,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节点具有重要意义。
3) 景观节点的重要程度
景观节点的重要程度如表11-2所示。
表11-2 景观节点的重要程度
(2) 带状公园硬质景观设计
1) 游步路的设置: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宽度为8m的带状公园设置一条园路,宽度为8m以上设置两条园路为宜,路宽根据绿地的宽度而定,最窄不能少于1.5m。
2) 车行道与绿带之间设置浓密绿篱和高大乔木,立面上布置成外高内低的形式。
3) 园林小品的设置,如休息坐椅、花坛、喷泉、阅报栏、花架、儿童游戏场等,应结合景观节点的设置而定。
4) 每75~100 m设置出入口,且可以扩展为小型广场。
5) 需要考虑到市民锻炼所需的铺装广场用地。
水平方向的园路空间形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带状公园内部路径基本不考虑循环路网,以适当角度和弧度的折、弯,寻求线形变化。园路垂直方向变化不大,公园多以平地为主,与周围城市环境协调,发挥带状公园适用广泛人群休闲与便捷通道的作用; 而部分地段的地形设计或抬起或下沉,主要以缓坡、台阶为过渡,空间划分需要清晰。
注意安排硬质景观的收放开合有致,主要包括两方面,空间的扩展与收缩、开敞与闭合。借景与加大空间面积能够扩大公众视域,密闭与小面积的空间则给公众带来空间紧迫感。开合有致能够体现空间变化的情趣,引导公众视线捕捉变化中的景观节点,使公众体验行走中的空间变化与视觉景观变化。当然开合不能过于随意,受到基址、周围环境、设计内容和意境等因素的限制。
(3) 植物设计
带状公园绿地普遍较窄,所以规划植物应以乔木为主,绿地率应占40%~50%,灌木占25%~30%,草坪占10%~20%,花卉占2%~5%。利用地形形成纵向的景观视廊和侧向的植物景观,层次视觉的连续主要表现为视觉景观的连续。
1) 对带状公园景观来说,需根据全园设计要求及游人观赏特点、植物的美学与生物学特性,对乔、灌、草进行合理配置和空间组合,选择规则式、自然式或混合式配置,使其疏密、错落有致,充分利用观花、观果、特殊观叶植物来提高观赏效果。配置形式与材料选择以景观节点为单位,有规律地变化,切忌千篇一律。在滨水带状公园的设计中,还需要选择耐水植物,且对水面植物进行相应的规划。
2) 带状公园与城市紧密联系,所以植物景观应服务于整个城市景观,尤其是依道路而建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原则可以参考前述。
3) 考虑公园与城市的关系。若公园内部空间需独立于周围城市环境,不受其影响,密闭的植物配置可以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如降低噪声、遮挡城市景观; 若公园内部空间需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如互为借景,延伸公园内部空间,自然、疏松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公园内外公众透过枝干欣赏别样的漏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