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园林植物的功能作用
(1) 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园林植物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植物随一年四季的更替展现着不同的景色,展叶、开花、结果、落叶,演绎了春花夏荫秋实冬姿的美景。
(2) 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园林植物观赏景观由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势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体现树木的群体美,也体现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美丽的画面,即常说的花坛,就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如图6-1所示。
图6-1 植物的色彩
(3) 利用植物创造空间,一般来说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视线杂乱的地方用致密的树遮挡。
(4) 利用植物改造地形,高大乔灌木种于地形高处,能加强高耸感,种于凹处使地形平缓。
(5) 运用园林植物能够起到烘托作用,通过枝条的质感及自然曲线,烘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建筑形体,突出两种质感。现代园林中常以绿树作为雕塑材料,通过色彩对比强调某一特定的空间。
(6) 利用植物进行意境创作,人们借助植物抒发感情,寓情于景。例如,松柏以其苍劲挺拔、虬枝古朴的形态,来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园林绿地可以借鉴其特点,创造有特色、富有寓意的景观效果。
2. 园林植物的简单分类
在绘制园林植物图时,不同类型的植物表现方法不同。主要包括:
(1) 乔木,一般高5m以上,具有明显木本主干的治理树木。乔木在园林空间中起骨架作用,是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中的一个重要界面。
(2) 灌木,没明显主干、呈丛生状态、通常低于5m的木本植物。主要起到隔挡作用,以常绿树为好,可以做地被和花卉的背景。
(3) 草本及地被,为覆盖地面,其茎、枝、杈和根均在地面横向生长的植物,一般高度在0.3m以下,主要为木本,也有宿根草本,有些藤木和匍匐形灌木可以做地被用。
(4) 草本花卉,花卉植物的图案式种植,主要在花坛、花境中使用。
(5) 藤本,多年生木本有缠绕茎缠绕它物的缠绕藤本,变态器官攀援他物的称为攀援藤本,经常攀爬于花架、廊等上形成景观。
3. 园林植物绘制时应注意的要点
园林植物在图纸上绘制,无论是平面图还是其他图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色彩,显示出植物的色彩特征,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影响人的情绪、创造风味。
(2) 形态,植物和植物群体的形状,每种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建立起功能特性。
(3) 质感,植物表面质地。植物表面的触觉和视觉特征,取决于植物组成单元的形态、尺寸和总体状态。
4. 园林植物的五项原则
(1) 师法自然之“效仿”
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效仿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成。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如天开,掌握自然山林规律。亦即,一方面要集中山林胜景和精辟概括,去粗取精,做到“精而合宜,巧而得体”; 另一方面,在造园配植上,必须因地制宜,以客观环境为依据,对客观存在的景物,用“入巧”将“大工”局部的运用或改造,做到“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如图6-2所示。
图6-2 师法自然
学习自然界浑宏开阔的气魄。风景园林是以植物、建筑物、水石造型来美化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综合性科学,可以说是自然界的“缩影”。因此,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局部布置,都必须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出乎自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更好地学习自然,吸取自然界浑厚、雄伟、淳朴、和谐的自然景观,丰富植物的配置手法。
(2) 怡然适合之“生态”
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要学习自然植物群落的优美景观。现代大型园林建设,必须注意乔木、灌木成片、成丛的配置,并吸取当地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作为植物配置艺术的借鉴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是学习树种的组合、段次、结构和生长环境。如图6-3所示。
图6-3 适地而生
(3) 美归于术之“艺术”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4) 在水一方之“乡土”
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中尽可能多用乡土植物,保证效果的稳定性。要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情况差异显著,植物种类繁多,许多地区有美丽的自然山水和天然植物群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研究,开展引种驯化,因地制宜地扩大和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提高植物配置艺术的水平,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5) 多姿多彩之“多样性”
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合力的群落结构,保证生物流、能量流畅通和生态链的完整性。
5. 十八字要领
(1) 显—— “好东西”尽可能放在显眼处,彰显价值。
(2) 朝——植物的最佳观赏面,尽可能朝向主视点,必要时还可以向主视点微俯5度左右。
(3) 清——表现一定主题时,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切不可一切都想表达,切忌“语无伦次,话不由衷”。一个空间内的植物配置,平面或立面,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多树种配植,如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混植,除不应妨碍每一树种固有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由一种或两种为上,切忌千篇一律,平均分配。常绿树四季常青,庄严深重,但缺乏变化; 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萧疏,为了使落叶乔木突出鲜明的色调,常绿和落叶乔木配置时,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不同灌木高矮相差不大,灌木群凭借自然地形的起伏,用叠砌阶梯、花台的办法配置,以增强高差,使之形成错落的轮廓线,做到层次分明。如图6-4所示。
图6-4 生有丛植症的一个老树根,居然焕发出别样的景观,作为孤植树被园林设计引入到园林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树群时,要有深有浅,若隐若现,疏实相济,最忌刻板。开朗的空间应有封闭的局部; 封闭的空间要开辟透视线,以形成虚实对比,体现自然的意境。一般地,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栽得稀疏一些,或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透视线。对视野零落的地方,要组织致密的树丛遮蔽,以达到“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目的。如图6-5所示。
图6-5 清——清楚的表达主题
(4) 渐——树种变化,群落过渡,采用渐变手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 巧——尽可能在观赏面反向不显眼处收头。
(6) 稳——基调树种要明确,在保证上层树冠飘逸的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球类植物使整个林层的重心下沉,求得相对的稳定并控制全局。
(7) 衡——注意整个种植空间的重量感。
均衡园林建筑物是形态固定的实体,植物是随季节而变化,随年龄而异的生物,植物不仅使建筑群产生四季的季相变化,还可以衬托和丰富建筑群的庭园景色。水池是我国园林中常见的景物,常以水池作为构图中心,使园景明净开朗。水中倒影,无论是盛夏或清秋,晨曦或月夜,都可以构成美丽的景色。因此,池岸,水边的树木形态和配置最引人注意,必须与水景和谐。如图6-6所示。
图6-6 衡——注意整个种植空间重量感的均衡
园中假山的花木配置,更要严格选择,假山虽非真山,但有“深求山林”意味。植物配置要模仿自然景与假山的大小相称。以土为主的假山,乔灌木可以错综配植,品种可以多一些,构成浓荫蔽日,短枝拂衣,宛如自然的山林情趣; 以石为主的假山,为了欣赏叠石和树木的姿态美,花木配植宜疏。
(8) 幻——通常把常绿树理解为实,落叶树理解为虚,注意虚实的结合。
(9) 韵——有些主题可以反复强调 (主旋律)。
(10) 律——空间的大小间距,景点的布置要有一定的节奏感。植物空间的立体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 不等高的轮廓线丰富自然,且不可杂乱,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如图6-7所示。
律在某些对景局部处理时尤为重要。自然式园林树丛的林缘线不宜平直,也不可过于曲折、繁琐。在空旷地上布置树丛,垂直方向要参差不齐,水平方向要前后错落,突出高低、虚实、阴暗、前后互相衬托的作用。一般说来,最前面应是孤立树,次之是树丛,最后是树林,中间用花卉、草地连接,使之层次鲜明,突出景物的立体感。
(11) 变——植物的大小、高低、粗细,常绿与落叶、叶片的大小、质感、色彩和花期以及天际线,林缘线,投影线,要有丰富活泼的变化。除形态外,植物的色彩在园林中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植物配置既要四季常青,又要四季变化,花开不断。欧阳修先生为此写下了“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来,莫叫一日不花开”的著名诗句。
(12) 突——该精处精,粗细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现代园林建设,不能像古代园林那样,主要用建筑物划分空间,而应采用植物,土坡等分隔空间。因此,园林植物种类要多样化,配置要有一定景深,大小空间相济,避免一览无余且有豁然开朗的意境。但是,每一空间的植物应丰富而不乱,多样而统一; 骨干大乔木树种选样要单纯,不可片面地追求种类,罗列得太多,像标本园一样,给人以繁琐杂乱的感觉。但一般树木,不宜过于单纯,否则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在自然风景区,用一种或数种观赏树木,对某些地段作大片丛植或片植,使每个局部显示其不同的特色。
图6-7 律——空间的大小间距,景点的布置要有一定的节奏感
(13) 借——巧于因借,把好的风景借进园来。
(14) 挡——用植物遮挡不雅欠美之物。
(15) 顾——植物搭配需协调,相互之间要有顾盼关系。如图6-8所示。
图6-8 顾——植物搭配需协调,相互之间要有顾盼关系
(16) 场——空间疏密处理: “密不插针,疏可走马”,“疏密有致,收放自如”。植物空间要依椐地形起伏程度,水面曲直变化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欣赏要求,合理进行空间划分。在大、中型园林里,不仅要有开朗的大空间,还要有安逸的小空间作调剂,使平坦开朗的大空间与安逸宁静的小空间形成不同的气氛。如图6-9所示。
图6-9 场——空间疏密处理: “密不插针,疏可走马”,“疏密有致,收放自如”(www.xing528.com)
(17) 错——不等边三角形构图: 高低错位、前后左右错位,无论平面布局还是空间处理均须遵循。
(18) 虚——用有形的植物追求特有的空间效果。
6. 园林植物配置手法
园林植物配置一般有自然式设计,自然起伏变化的地形和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林地与草坪相间的旷野景观; 乡土化设计,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并创造稳定、持久、和谐的园林风景环境; 保护性设计,设计结合自然,科学而非艺术的设计思想,以及恢复性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基本形式与类型包括:
(1) 规则式
规则式是指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有规整形状。
1) 规则对称式: 植物景观布置具有明显的对称轴线或对称中心,树木形态一致或人工整形,花卉布置采用规则图案。多用于纪念性园林,大型建筑物环境、广场等规则式园林绿地中。
2) 规则不对称式: 没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和对称中心,景观布置有规律,也有变化,多用于街头绿地、庭园等。
(2) 自然式
自然式是指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环境中,如自然式庭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
(3) 混合式
混合式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混合式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有整洁清新、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 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包括: 1) 自然式为主,结合规则式; 2) 规则式为主点缀自然式; 3) 规则与自然并重。
(4) 根据园林植物应用类型分类有:
1) 树木种植设计: 对各种园林树木 (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 景观进行设计。可以分为孤植、对植、行植 (列植)、树阵、丛植、群植和林植等景观设计。
2) 花草种植设计: 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如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丛、花群、模纹花带、花柱、花钵、花球、花伞、吊盆等。
3) 蕨类与苔藓植物设计: 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下,创造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如贯众、凤尾蕨、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
(5) 按照植物生活环境种植设计分类
1) 陆地种植设计,包括:
①山地,宜用乔木造林;
②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草坡地等;
③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
2) 水体种植设计: 利用水生植物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园林水体景观内容。
(6) 按植物应用空间环境分类
1) 户外绿地种植设计: 是园林种植设计的主要类型,一般面积较大,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以创造稳定持久的植物自然生态群落为主。
2) 室内庭园种植设计: 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物室内环境布置。必须考虑空间、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因子对植物景观的限制。
3) 屋顶种植设计: 非游憩性绿化种植和屋顶花园。
(7) 具体配置
1) 树列与行道树的设计。树列设计的概念是指按一定间距,沿直线 (或曲线) 纵向排列种植的园林树木景观。树列设计形式包括:
①单纯树列: 用同一种树木进行排列种植设计,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感,种群特征鲜明,景观形态简洁流畅,但不乏单调感;
②混合树列: 用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相间排列种植设计,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混合树列因树种不同,产生色彩、形态、季相等景观变化。
2) 行道树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本条将在后面实验十中训练,在此不展开)。
3) 孤景树与对植树设计。
①孤景树设计。孤景树即孤植树、孤立木,是用一株树木单独种植设计成景的园林树木景观。应具备的设计环境为有较为开阔的空间环境、比较适宜的观赏视距与观赏空间。树种选择要求常为: 树木形体高大,姿态优美,树冠开阔,枝叶茂盛,或者具有某些特殊的观赏价值,如鲜艳的花果叶色彩、优美的枝干造型、浓郁的芳香等。常见的孤景树有:榕树、广玉兰、朴树、雪松、银杏、云杉、桧柏、乌桕、金钱松、油松、七叶树、枫杨、白皮松、麻栎、悬铃木、薄壳山核桃、香樟、枫香、白桦等。
②对植树设计。即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以此作为配景或夹景,以烘托主景,或增强景观透视的前后层次和纵深感。对植树设计形式多为: 对称式对植 (多用于规则式庭园绿地) 和不对称均衡式对植(多用于自然式或混合式庭园绿地)。
③丛植设计。丛植是指由多株 (两株到十几株不等) 树木做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种植,具有整体效果的园林树木群体景观。丛植可以有一个群种,也可以由多种树组成。树丛的美学功能是反映自然界树木小规模的群体形象美。丛植可以做局部空间的主景,或配景、障景、隔景等,兼有遮阳的作用,如水池边、河畔、草坪等处。构图通常为:
a. 两株树丛: 一般采用同种树木,或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的不同种树木,但两株树木的形态不要完全相同,要有变化和动势,创造活泼的景致。
b. 三株树丛: 树木宜采用同种或两种树木。平面布置呈不等边三角形,以“2+1”的方式栽种,最大和最小靠近成一组,整体造型呈不对称均衡。树木为两种,将同种分成两组,并且单独的一组树木体量要小。
c. 四株树丛: 可以采用一种或两种树木。布局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可以用“3+1”的方式,单独一株为第二大的树,其他三株与三株树丛的方法相同。若为两种树种,则树量应为3∶ 1,其中一株的树种,不单独种植,体量不宜为最小或最大。
4) 群树 (群丛) 设计,是指由几十株树木组合种植的树木群体景观。群树景观所表现的是较大规模的群体形象美 (色彩、形态等)。群树设计形式常常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单纯树群是指只有一种树种,其树木种群景观的特征显著,郁闭度较高,病虫害较易发生,应在设计中慎用。混交树群多由较多种树种混合组成一定范围树木群落景观,是园林树群设计的主要形式,具有层次丰富,景观多姿多彩、持久稳定的特点。
树群结构: 混交树群具有多层结构,通常分为四层,即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和小灌木层,还有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也称为第五层。一般分布原则: 乔木位于树群中央,其四周是亚乔木层,而大、小灌木则分布于树群的最外缘。
5) 树林设计,树林是指成片、成块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如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的休憩林、风景游览区的风景区以及城市保护绿地中的卫生防护林、防风林、引风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常常根据结构和树种分为: 密林、疏林、单纯林和混交林等。根据树林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片状树林和带状树林 (又称林带)。
6) 植篱设计,小型灌木群植栽种在一起,定时修剪即为植,常包括:
a. 树墙,即设计高度在1.5m以上的植篱,多选用常绿树种。用来分隔空间,屏障视线,减少干扰,遮挡、隐蔽不美观的构筑物及设施等,常用大灌木或小乔木。
b. 常绿篱,采用常绿树种设计的植篱,整齐素雅,造型简洁。
c. 花篱: 由花灌木作植篱。既有绿篱的功能,又有较高的观花价值与花朵之芳香。
d. 果篱: 采用观果树种,能结出许多果实,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篱。
e. 刺篱: 选用多刺的植物配植而成的植篱。主要用于边界防范,阻挡行人穿越绿地,但也有较好的观赏功能。
f. 彩叶篱: 以彩叶树种设计的植篱。彩叶篱色彩亮丽,常用于庭园环境。
g. 蔓篱: 设计一定形式的篱架,并用藤蔓植物攀缘其上而形成的绿色篱体景观,主要用于围护和创造特色篱景。
h. 编篱: 将绿篱植物枝条编织成网格状的植篱。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植篱的牢固性和边界防范效果。
植篱的造型多样,包括:
a. 几何型: 篱面平直,断面一般为几何图形,如矩形、梯形、折形、圈形等,一般用于矮篱、中篱、高篱和绿篱等。
b. 建筑型: 将篱体造型设计成城墙、拱门、云墙等建筑式样。可以用于中篱、高篱和树墙,选常绿树种。
c. 自然型: 篱体形态自然,通常以花、叶、果展示其景观美,多用于花篱、彩叶篱、果篱、刺篱等。
7) 花卉配置设计,花卉配置设计多为花坛等常见样式,这里只是给出特殊形式: 花境设计,花境是以多年生草花为主,结合观叶植物和1~2年生草花,沿花园边界或路缘设计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其外形较规整,内部花卉的布置成丛或成片,自由变化,多为宿根、球根花卉,也可以点缀种植花灌木、山石、器物等。应用在各类园林绿地,通常沿建筑物基础墙边、道路两侧、台阶两旁、挡土墙边、斜坡地、林缘、水畔池边、草坪地以及与植篱、花架、游廊等结合布置。设计形式多样,是界于规则式和自然式之间的一种带状花卉景观设计形式,属于草花与木本植物结合设计的景观类型。花境植床与周围地面基本相平,中央可以稍凸起,坡度约5%,以利排水。植床长度一般不超过6m,花境有单向观赏和双向观赏两种。单向观赏花境宽2~4m,双向观赏花境宽4~6m。
此外,园林植物配置设计还包括屋顶花园植物配植设计、攀援植物配植设计、水体植物配植设计和草坪植物配植设计,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植物配置的内容,园林专业的学生要求做园林植物品种、规格、数量、植物配置表等详细内容,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调整为植物配置意向图,前面的内容可以不做,只表现植物种植形式,表现植物乔、灌、草三个层次的植物种类,也可以用色彩表达植物季相变化或植物的观赏特点。附植物配置表,如表6-1、表6-2所示。
表6-1 乔 木
表6-2 灌木或地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