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平整度仪测试方法
连续式平整度仪法是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试路面纵向相对高程的标准差σ,用以表征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适用于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不适用于在已有较多坑槽、破损严重的路面上进行测试。
在国外,连续式平整度仪的种类很多,长度和结构各不相同,同样是 3 m,有4轮、8轮、16轮式多种,使用最多的是三米八轮平整度仪。我国目前使用的标准仪器仅限于三米8轮平整度仪。
平整度计算值以标准差表示,所以与计算区间的长度有很大关系(图 4.5.1),计算区间越长,标准差越小。一般规定计算区间长度为 100 m,一个检测路段(通常为 1~3 km)有若干个计算区间。
图 4.5.1 平整度计算值与计算区间长度的关系
三米平整度仪的测定结果与三米直尺连续测定的平整度在原理上相同,计算方法相同,两种不同的方法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1.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1)连续式平整度仪。
① 整体结构:连续式平整度仪构造如图4.5.2所示。除特殊情况外,连续式平整度仪的标准长度为 3 m;中间为一个 3 m 长的机架,机架可缩短或折叠,前后各有4个行李轮,前后两组轮的轴间距离为 3 m。
图 4.5.2 连续式平整度仪构造图
1—测量架;2—离合器;3—拉簧;4—脚轮;5—牵引架;6—前架;7—记录计;8—测定轮;9—纵梁;10—后架;11—软轴。
② 地面高差测量传感器:安装在机架中间,可以是能起落的测定轮或如激光测距仪。
③ 其他辅助机构:蓄电池电源,距离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处理、存储、输出部分配套的采集控制箱及计算机、打印机等。
④ 测定间距为 100 mm,每一计算区间的长度为 100 m 并输出一次结果。
⑤ 可记录测试长度、曲线振幅大于某一定值(如 3 mm、5 mm、8 mm、10 mm 等)的次数、曲线振幅的单向(凸起或凹下)累计值及以 3 m 机架为基准的中点路面偏差曲线图,计算打印。
⑥ 机架装有一牵引钩及手拉柄,可用人力或汽车牵引。(www.xing528.com)
(3)皮尺或测绳。
2.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① 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决定;当进行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路况评定时,通常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带作为连续测试的标准位置;对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取一侧车辙中间位置为测点位置。
② 清扫路面测试位置处的碎石、杂物等。
③ 检查仪器测试箱各部分应完好、灵敏,测定轮胎压正常,并将各连接线接妥,安装记录设备。
(2)测试步骤。
① 将连续式平整度仪置于测试路段路面起点上,保证测定轮位置在轮迹带范围内。
② 在牵引汽车的后部,将连续式平整度仪与牵引车连接好,按照要求依次完成各项操作。
③ 启动牵引汽车,沿道路纵向行驶,横向位置保持稳定。
④ 确认连续式平整度仪工作正常。牵引连续式平整度仪的速度应保持匀速且沿车道方向行驶,速度宜为 5 km/h,最大不得超过 12 km/h。在测试路段较短时,亦可用人力拖拉平连续式整度仪测试路面的平整度,但拖拉时应保持匀速前进。
3.计 算
(1)以 100 m 长度为一个计算区间,计算该区间内采集的位移值(di)的标准差σi,即该区间的平整度,以 mm 计,保留 1 位小数。
式中 σi——各计算区间的平整度计算值,mm;
di——以 100 m 为一个计算区间,每隔一定距离(自动采集间距为 10 cm,人工采集间距为 1.5 m)采集的路面凹凸偏差位移值,mm;
N——计算区间用于计算标准差的测试数据个数。
(2)计算一个路段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测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