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雷达起源的准确日期很难确定,因为约在 20 世界 30 年代中期,世界好几个国家几乎同时独立发明了雷达。1888年,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用实验证实了雷达的基本原理。20世纪初期,德国以赫兹的实验为基础,做出了一部检测舰船的装置,并做了实验。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方面没有什么进展,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才有了有关目标反射无线电波的报告,雷达真正出现。然而应该指出的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雷达出现之前,研制雷达所需要的无线电基本工艺技术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一些国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无线电技术基础。30年代初期又出现了远距离军用轰炸机,它具有很大杀伤力,这就促使了用无线电探测飞机的雷达的产生。因此可以说,雷达是作为对现代轰炸机的一种对抗而发明的。
20世纪30年代,不少国家研制出来的是一种双基地连续波雷达,它的主要特征是收发天线分开而且相距很远。飞机穿过收发天线时,发射机直接传到接收机的基准信号与飞机目标散射回来的信号之间进行相拍(当时称作连续波干涉),雷达就是利用了这个多普勒相拍信号原理对飞机进行探测。尽管法国和苏联军队在他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都已经有了双基地连续波雷达,但成功探测飞机的军事应用还是单基地脉冲雷达。当时的双基地雷达局限性很大。雷达的基本概念形成于 20 世纪初。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雷达才得到迅速发展。1922年,意大利马可尼发表了无线电波可能检测物体的论文。同年,美国海军实验室利用双基地连续波雷达检测到在其间通过的木船。1925年,美国开始研制能测距的脉冲调制雷达,并首先用它来测量电离层的高度。1936年,美国研制出作用距离达40 km、分辨率为457 m的探测飞机的脉冲雷达。1938年,英国已在邻近法国的本土海岸线上布设了一条观测敌方飞机的早期报警雷达链CH(Chain Home)。(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