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征胜利:历史意义与新观察

长征胜利:历史意义与新观察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对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作了总体上的概括。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大西北会师,这个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长征胜利:历史意义与新观察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对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作了总体上的概括。他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指战员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前,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由于党的领导机关所犯的错误,革命遭到严重的挫折。最后到达陕北的红军已不足3万人。但是,这些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极可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他们在长征途中,还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大西北会师,这个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1]

关于长征的历史意义,不少学者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主要有以下观点:

肖天友认为:(1)长征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长征实现了全国主力红军的大团聚,使之更加步调一致地听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并把革命的重心由南方移到了北方,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3)长征在广大的地域宣传了革命的道理,撒播了红色的种子。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是不可战胜的。[2]

冯文彬认为长征胜利的意义在于:(1)保存了一批革命干部,这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中国革命的精英;(2)使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使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于陕北延安,从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长征以它的英雄业绩,使中国共产党取信于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4)长征以它特有的伟力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3]

项斌认为: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实现了军事上的战略大转移,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进了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4]

王恩茂指出: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历史的奇迹、惊人的壮举,震动了全国和全世界;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民族解放的希望;是黑暗的中国走向光明的中国和中国各族人民能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建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关键。其伟大意义在于:(1)它证明了反革命的力量一定要失败,革命的力量一定要胜利;(2)它从南方到北方,在我国广阔土地上和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了革命宣传,扩大了革命影响,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的觉悟,引导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走共产党和红军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道路;(3)它保存了千锤百炼的最宝贵的革命种子,促进了革命的发展和胜利。一句话,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5]

王廷科认为,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1)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兴起的关键;(2)红军长征造就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骨干,为夺取全国胜利做了政治上和干部上的重要准备;(3)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的胜利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6]

冯文彬提出:长征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领袖人物,锻炼了一大批革命干部,特别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党经过多年的革命实践,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长期比较作出的历史性选择。[7]

还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因为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集体领导新体制,并且粉碎了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的分裂阴谋,体现了党的正确路线的胜利。[8]

蒋于里认为:红军长征并取得胜利,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并促使其逐渐成熟。对此,他作了以下具体和总结:(1)长征是使毛泽东思想创造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的条件。①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已有正确的认识和确切的把握;②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党得以独立自主地决定中国革命问题;③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全国范围内广泛的群众抗日运动蓬勃兴起。(2)毛泽东思想在长征这一时期最终形成和开始走向成熟。①毛泽东思想在红军长征时期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束了王明教条主义的统治;②毛泽东思想的创造集体在红军长征时期最终形成;③红军长征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毛泽东思想创造者们从事大规模理论创造的开端。(3)毛泽东思想在红军长征时期各方面的实际收获巨大、经验突出,主要表现在:①使毛泽东军事思想逐步形成;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进一步完备奠定了基础。(4)红军长征的革命实践活动为毛泽东思想嗣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②要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③要正确开展思想斗争,适时和有步骤地解决党内矛盾,注意党的团结。[9]

张应生指出:长征为探索和揭示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从而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认为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1)红军长征确立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2)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3)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鲜经验。其经验在于:①严格掌握党内斗争和党外斗争的界限;②从实际出发,实现斗争和团结的统一;③区别对待,重在进行深入的党内教育[10]

李安葆认为:红军长征已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著名历史事件,成为他们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窗口,国际影响极为深远。对此,他总结指出:(1)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精神,许多国际友人把长征看成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象征。(2)它显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力量,提高了党的国际威望,使许多国际友人相信要抵抗正在加紧侵华的日本帝国主义,必须依靠中共。许多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寄予了热切的希望,积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中国的抗日斗争,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3)它鼓舞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4)国外介绍、研究红军长征的著述日益增多,红军长征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长征精神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11]

王廷科指出:红军长征不仅在中国的历史上,而且在世界的历史上都具有崇高的地位。长征的历史奇迹不仅唤起了全世界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向往、同情和无比崇敬,而且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传奇性的英雄史诗和无与伦比的壮举,它的影响已经超越国界、远播四海。[12]

王应一在编译西方学者谈红军长征意义的论著的过程中,总结出西方学者的普遍看法: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充满了大无畏和献身精神的史诗,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长征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引起全世界的称颂,就连一些反共作家也无不认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典范”。这一切也充分证明了红军长征在国际上的影响。[13]

红军长征胜利后,斯大林曾说:“中国党与国民党蒋介石斗争十几年,经过长征胜利到了陕北根据地,这是件可喜的历史事件。”因此,长征胜利后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变化,也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

崔德芬认为:红军长征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尤其是长征期间的遵义会议改变了两者之间旧的关系,成为我党独立自主地解决重大问题的开始。[14]王廷科也认为红军长征(尤其是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关系史上的转折点。[15]廖盖隆指出,遵义会议后,共产国际面对中国党内领导组成变动的既成事实,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这个态度是好的。[16]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长征不仅使中国革命得到了转机,而且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和险恶环境中完成的长征伟业,是我党我军坚韧不拔、顽强奋战、勇于开拓精神的体现和生动写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不怕远征难”的开拓精神和革命气魄。[17]

冯文彬指出:长征在中国人民心中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所表现的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乐观主义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历史上和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一座坚定无畏的丰碑。[18]

王廷科认为: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象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它是鼓舞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精神力量。[19]

不少国外学者也充分意识到长征精神的重大意义。有的学者热情洋溢地写道:长征是中国人民的重要精神财富,人们对长征满怀民族自豪感,并用以提高千百万青年人的觉悟。“红军帽”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传给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传遍中国现在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的各个领域。甚至在国外,在新加坡旧金山等地,长征也被视若“天路历程”而铭刻在华侨青年的心中。中国的教师把长征视作为理想而斗争的典范,用长征来教育下一代。[20]

其实,当年长征的亲历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对长征的意义有过堪称最生动、精辟、概括的论述。他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21]

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用四个“伟大远征”概括长征的伟大意义:

第一,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第二,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第三,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www.xing528.com)

第四,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注释:

[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127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肖天友:《我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载《历史教学》1981年第3期。

[3]冯文彬:《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载《人民日报》1991年6月16日。

[4]项斌:《红军长征的历史作用》,载《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5]王恩茂:《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载《新疆日报》1986年10月22日。

[6]王廷科:《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再认识》,载《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7]冯文彬:《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载《人民日报》1991年6月16日。

[8]王恩茂:《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载《新疆日报》1986年10月22日。

[9]蒋于里:《广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概要》,载《广西党史研究通讯》1987年第2期。

[10]张应生:《推进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壮举》,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11]李安葆:《红军长征的国际影响》,载《党史资料通讯》1987年第2期。

[12]王廷科:《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再认识》,载《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13]王应一:《西方学者谈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载《党史通讯》1986年第9期。

[14]崔德芬:《遵义会议也是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关系的转折点》,载《党史通讯》1987年增刊第1期。

[15]王廷科:《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述评》,第77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8。

[16]廖盖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失误在哪里?》,载《党史通讯》1987年增刊第1期。

[17]《红军不怕远征难》,载《人民日报》1986年10月22日。

[18]冯文彬:《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载《人民日报》1991年6月16日。

[19]王廷科:《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再认识》,载《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20]迪克·威尔逊:《一九三五年的长征》,序言第13—20页、正文第283页。

[21]《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49—150页,人民出版社,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