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有这个密电的是毛泽东,但他没有说要“武力解决”。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1]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2]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结束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这天晚上,右路军的作战科副科长吕黎平接到了来自张国焘的一封密电,密电劝右路军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南下,“若执迷不悟,坚持北进,则以武力解决之”。吕黎平拿到这个电报以后,就给了叶剑英。叶剑英把它抄在了一个烟盒上,然后向毛报告。毛泽东等决定晚上迅速开拔。几十年来都是这个说法。代表性的文章有1979年5月1日吕黎平发表的回忆文章《严峻的时刻》。也就是说,“密电”是他亲自参与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更明确,即“武力解决”;还回忆了“密电”的全部文字;同时也把当年收译和送交“密电”的全过程作了展示。
国防大学教员王年一教授在研究红四方面军战史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档案,1981年12月在革命博物馆的《党史研究资料》上发表了《关于张国焘要“武力解决”中央密电的质疑》,对这个长期流行的说法第一次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第一,至今没有找到“武力解决”的密电原文。第二,中央批评张国焘的一系列相关文献中均无此记载。第三,如果有这样的电文,了解情况的人当会述及,但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刘伯承的《回顾长征》这类著述都没有提到此事。因此,“似可得出‘武力解决’之说并不可靠的结论”。
王年一的文章一发表,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也引来当事人的批评。不久,吕黎平在《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5期上发表《对〈关于张国焘要“武力解决”中央密电的质疑〉的回答》,坚持这个“密电”是存在的。王年一在1982年6月的《党史研究资料》再次发表文章,重申自己的质疑;除了原来的理由,文章还增加了几点理由。
20世纪80年代,又有一些新人加入。除了前面吕黎平“译电”的吕氏“密电”之说,又出现了一个贺俊桢“破译电”的贺氏“密电”之说。译电和破译电是两种不同的渠道。译电是内部的通讯,破译电是对敌方的电讯侦察。这就是说,按他们的说法,这两种途径中双双获取了张国焘“武力危害中央”的“密电”。(www.xing528.com)
198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范硕(军科院研究员)发表文章,又谈“密电”问题。文章发表后,引起一些四方面军老人的不满。李先念去见邓小平,谈及此事。邓听说后很不高兴,嘱咐秘书查这是谁写的文章;并说,几十年前的事,公开争论干什么?当时,这个事算是平息了,但是事情并没有完。
2003年第11期、第12期和2004年第1期《中华儿女》连载范硕的长篇文章《红军长征中的“密电事件”揭秘》,引用了大量的回忆材料,说明1935年9月9日张国焘命令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甚至“武力解决”的“密电”是存在的,而且指责说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为张国焘翻案。接着,朱玉、王年一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上发表《也谈长征中的“密电”问题——请教范硕同志》,认为张国焘命令右路军南下的电报是有的,但所谓“武力解决”或“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的“密电”根本没有,党的有关决议、历史文件都证明这个“密电”不存在。
注释:
[1]《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第666页,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01页,人民出版社,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