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香港大风出版社出版了秦福铨的《博古与毛泽东》一书(以下简称“秦书”),却提出了另外一种与上述观点截然相反的看法:中央决定的长征名单中本来就有毛泽东,是毛泽东本人表示不愿意参加长征;经过博古主要是周恩来的说服,毛泽东才同意参加长征了。
该书对毛泽东从不愿意参加长征到同意参加长征,记述了这样3个过程,且详细摘录如下:
“秦书”写道:“1934年6月中旬,毛泽东得知政治局书记处作出决议,中央红军要转移去湘鄂川(应为‘湘鄂西’——引者注)。之后,找到博古,表示他不同意中央书记处的这个决定,劝说博古中央红军要坚持留在中央苏区不能走,理由是这块根据地是苏区军民五年多艰辛创业建成的,大小战斗几十次,牺牲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来之不易,现在撤离是背叛,是‘右倾逃跑主义’。并说他当年率领红四军一千六百人(实际是三千六百人——引者注)进赣南,现在老底子已牺牲了近千人,他不能对不起死去的烈士,即便你们要走,我和老部队不走,你们怕和蒋介石正面交锋,我不怕,我在这里人熟地熟,不怕堡垒战,决不右倾逃跑……”[1]当博古问毛泽东用什么方法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时,毛泽东说:“办法就是打圈圈。”[2]毛泽东并建议中央红军从会昌出发,经高排,渡桃江,取南康、崇义,越过罗霄山南段进入湖南,攻汝城、资兴、耒阳,跨过粤汉路,进阳明山北端的水口山一带休整。这样把围困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引走,解苏区之围,同时找机会消灭尾追蒋军的一部分,杀伤其有生力量。然后,中央红军可以向南取嘉禾、宜章、南雄,再返回中央苏区,总之用“兜圈子”的办法,把敌人主力引开,化解敌人的“围剿”。
毛泽东还提到:井冈山早期有一个土匪首领,即山大王王佐的师傅,名叫朱孔阳(外号“朱聋子”)的,曾经提出过“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的游击战术,致使官府终“剿”不灭。毛泽东上山后,很赞赏这一战术,并将这句口号稍作修改:“不仅会打圈,还要会打仗。”毛泽东向博古强调:可以用这个办法来打破敌人的“围剿”。
针对毛泽东提出的“兜圈子”办法,博古提出不同看法:“既然是兜圈子,为什么你总爱在湘中、湘南兜呢,兜来兜去总兜不出蒋介石的手掌心,总是在蒋介石中央军的控制范围内兜,为什么不兜远些,兜到湘鄂川、兜到黔北去呢,那样就跳出了蒋介石的手掌心,中央红军就增加了自由度。”[3]针对毛泽东指责去湘鄂川边根据地是“右倾逃跑主义”,“博古一面说,一面拿出一份电报来,润之兄,这是四方面军发来的电报,其中提到:他们在1932年10月初,冲出蒋介石的包围圈后,越过平汉路,向西突围,转战三千里,于12月初到达陕南边,当时只剩下一万四千人,但因为脱离了蒋介石的势力范围,面对的敌人换成了四川军阀,经过一年半的战斗和创业……现在已发展壮大到四个军,六、七万人,开创了川陕根据地。这难道不是一个鲜明的佐证吗?”[4]最后,“毛泽东默然了”。[5]
“秦书”继续写道:毛泽东离开博古后,就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病了一段,后被傅连暲治好了。“10月初,毛泽东病好后,突然派警卫员胡昌保和吴吉清两人,连夜赶路送来一封信,信内提出:他还是要留在中央苏区,和陈毅一道上山打游击,中央机关里的老人、孕妇、重伤病员以及不愿意跟随中央红军大转移的人,都可以给他留下来,但他需要把罗炳辉和九军团的二十师留下,并说一军团里也有一些干部战士愿意跟随他留下来,请中央批准。信的结尾还作出保证,说二、三年后,中央苏区和留下的红军都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央局回苏区。”[6]
“秦书”写道:“博古看完信,便找来周恩来商议此事,周连连摇头说:‘不行,一是已经定了中央分局由项英主帅,现在要换毛泽东,项英的工作不好做,而且涉及到许多人都要变动,中央分局的人事安排是项英亲自点名要的,现在重新调整,在时间上已经不可能了;二是九军团抽走二十师后,只剩下十四师,连军团长罗炳辉也抽走了,岂不是把这个军团解体,成了一个独立师啦,这个变动太大,牵涉整个大转移的部署,不能这么办。我明天去找毛泽东谈一谈。’”[7]“秦书”中还提到博古当时有一种担心:毛泽东留下来会不会“故伎重演”,占山为王,到时候羽毛一丰满又不听中央招呼,闹独立,所以周恩来提出他愿意去于都“和毛泽东谈一谈”时,博古也就同意了。“第二天,周恩来一早就带上警卫员,冒着小雨,披上蓑衣,骑马奔于都去了。第三天,周恩来回到瑞金,只对博古说了一句话:‘他同意随部队转移了。’”[8]以上就是第二种“版本”的由来。
注释:
[1]秦福铨:《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第91—92页,香港大风出版社,2009。(www.xing528.com)
[2]秦福铨:《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第91—92页,香港大风出版社,2009。
[3]秦福铨:《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第91—92页,香港大风出版社,2009。
[4]秦福铨:《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第91—92、97页,香港大风出版社,2009。
[5]秦福铨:《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第91—92、97页,香港大风出版社,2009。
[6]秦福铨:《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第91—92、97页,香港大风出版社,2009。
[7]秦福铨:《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第91—92、97页,香港大风出版社,2009。
[8]秦福铨:《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第97页,香港大风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