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随着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距离的不断延长,“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8月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沙窝会议,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1]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的长征”[2]。肖锋也在1935年9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毛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号召,经过两万多里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指战员们,你们一定能够以自己英勇、顽强、灵活的战略技术,和以往的战斗经验,来战胜一切困难!”[3]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在对肖锋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长征十二月零两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连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二百六十七天了。”“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4]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所说“二万五千里”,指的是最多的走了这个里程。他在随后的讲话中也称红军长征“二万里”。10月27日,毛泽东在吴起镇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时发言说:红军长征“二万里完结,将来再不会有二万里”[5]。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报告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6]
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到达象鼻子湾,向随行部队发表讲话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7]同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叶剑英等,要叶剑英率直属队后日奔象鼻子湾开会,并要林彪、聂荣臻来象鼻子湾,以确定发起直罗镇战役的总的决心。聂荣臻来到后,毛泽东在随后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上再次提出:中央红军长征“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8]。由于以上关于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说法只是在讲话或会议发言中讲到的,对象只是个别人或军队高级干部,因此传播范围受到一定的影响。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9]
这是目前最早使用“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从此,“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为人们所熟知了。[10]
从上面的考证可以看出:王明虽然最早使用了“长征”一词,但他指的是红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真正用“长征”一词称呼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始于红军总政治部1935年2月23日于贵州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后经朱德1935年5月22日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传播开来。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才开始使用的。
注释:
[1]《红军长征·文献》,第382、488、497、499、569、61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
[2]《红军长征·文献》,第382、488、497、499、569、61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www.xing528.com)
[3]肖锋:《长征日记》,第12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肖锋:《长征日记》,第130、13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红一军团团部”,原文如此,应为“红一军团军团部”。
[5]《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482、484—44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50页,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482、484—44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8]《聂荣臻回忆录》,上,第294页,战士出版社,1983。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第574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0]王建强、许秀文:《“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来》,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