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有为与荣禄谈晚清动荡

康有为与荣禄谈晚清动荡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荣禄见到康有为时,两个人谈起了变法。他知道跟荣禄说话也就相当于在跟慈禧说话,荣禄一定会把他们的谈话转告慈禧的。荣禄先生的这句话并不是要反对变法,而是询问他老康有什么办法,希望康有为能给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这大概是荣禄第一次对康有为有了“乱党”的印象。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光绪召见康有为密谈的具体内容,但从他与荣禄谈话的内容来看,康有为也注定不会给光绪留下什么好印象。

康有为与荣禄谈晚清动荡

这是康有为和荣禄先生的谈话。

荣禄是慈禧绝对的心腹,是被慈禧刚刚任命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当荣禄见到康有为时,两个人谈起了变法。

荣禄是慈禧的人,老康是知道的。他知道跟荣禄说话也就相当于在跟慈禧说话,荣禄一定会把他们的谈话转告慈禧的。老康想当然地把荣禄和慈禧当成了反对变法的人,却不知道变法是经过慈禧首肯的,也是荣禄等“顽固派”大员关心之事(要不然就不会来问了)。在潜在的反对者面前,老康决定抓住机会,慷慨陈词,一定要说服他。

“时事维艰,不变法不行啊!”老康说道。

荣禄显然不想听这样的废话,谁都知道法要变,问题是怎么变。

“法是要变,不过几千年的祖宗之法不是一下子就能变过来的吧?”荣禄问道。

实事求是地说,荣禄这句话说的是实情,是一种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忧患考虑。荣禄先生的这句话并不是要反对变法,而是询问他老康有什么办法,希望康有为能给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康有为知道真正厉害的问题来了,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好,那些“顽固派”们就会见不到变法派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必须拿出一点雷霆万钧的手段让他们瞧瞧!

于是,康有为大手一挥,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说道:“这有何难?杀几个一品大员法不就变了?”

四周一片安静,康有为突然察觉有什么不对,但具体哪里不对他也不知道。荣禄并没有再说什么,他内心一定在翻江倒海,但这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荣禄“嘿嘿”干笑两声,说了句“康大人请”,然后转身走了,走的同时摸了摸自己头上的顶戴。

康有为说出这句话是很平常的,就跟以前在很多的演讲集会场合对粉丝们说的一样,意气风发,正义凛然,一腔热血,说完之后场下欢声雷动。但是,康有为忘记了,这是在皇宫。

这样的谈话如果再正式一点,就相当于朝廷高官就如何变法问题向老康这个“专家”来请教,是政府高官和智囊之间的座谈会,而康有为给出了这个答案。

很显然,康有为嘴下的一品大员就是指贪腐的高官,出于对腐败官僚的憎恨,人们常常会发泄情绪,以为杀贪就能正道,这是可以理解的。“杀几个贪官就能变法”,这正是那些不懂变法的人才会说的话。如果变法真的只是杀贪就行,历史上的那些变法也不会无比艰难和反复了,大家去磨刀就好了。

别人说这话还可以理解,而从康有为这个“专家”嘴里说出来,就显得浅薄了。不仅浅薄,简直是太过书生气和器量狭小。

像变法这样的大事,当它还在发起阶段时,确实需要用热血去鼓吹,用慷慨激昂去鼓劲,这并没有错。但是,当它已经进入实际操作的阶段时,它需要的不再是这些,而是另外的一些东西。

这就是政治家的现实精神。具体来说是两个方面——冷静,坚忍。

唯有冷静,才能思考并制订出完整可行的方案。

唯有坚忍,才能战胜苦难,朝这个目标努力,实现这个方案。

康有为先生没有意识到这些,因为他恰恰缺少一个最致命的条件:做官的经历。(www.xing528.com)

康有为虽然是工部候补主事,后来又被光绪帝调到总理衙门,但他一直忙着社会活动,努力打造“公知”形象,从来没有去政府上过一天班,甚至都没有去报到。他一直在进行他的社会活动,处于官场的边缘。这样的人不仅无法了解朝廷高官真正的心理状态,对如何通过体制内的力量去办事也一无所知。

变法就是要通过体制内力量去办事,要去争取人心,这时候的人心不仅包括民心,还包括“官心”——特别是当民心的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需要争取尽量多的“官心”,把他们对变法脆弱的“共识”转化为实际支持。比如荣禄大人,这也是需要争取的,从北京皇宫开始的变法,将来无论如何都需要荣禄这个直隶总督的支持。

当然,争取也是很难的。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建立统一战线了。首先要做的是取得信任,而取得对方信任也很难;如果一时不能取得信任,那么至少要打消对方的顾忌,不能让人家以为你仇视这个政权,一上来就准备拿他们开刀,要知道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啊。

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从来不预设敌人。但老康却在喊杀一品大员,人家才刚刚成为一品大员,你要别人说什么好呢?

贪官是应该杀的,但也要经过公正的审判后去杀,变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避免官官相卫,也避免政治迫害,如果还是说杀就杀,那跟过去有什么区别,还需要变什么法?再说了,即使可杀,谁来杀呢?你杀吗?你自己还是个六品呢!并且,既然杀几个一品大员就好了,那么就先杀你吧,你不就是未来的一品大员吗?

老康啊老康!

这大概是荣禄第一次对康有为有了“乱党”的印象。即使不是“乱党”,也是无实学,书生气,不可用。而且,千万不能让这种人在日后掌了大权!

所谓书生气,就是很容易拿想象去替代真实,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弄得复杂。看似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实际上离实质越来越远。

所谓书生气,就是一个人的脑子里很容易出现“别人不对、现实不对、就我最正确”的浮华或者悲壮,很容易认为靠嘴上言论就能打败一切。

所谓书生气,就是只有聪明而没有智慧。一个聪明但没有智慧的人常犯的错误就是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只顾自己的感受。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最重要的才能之一,是在关键性的第一次见面时,有能让对方快速了解自己长处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对方一下子喜欢上自己,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张仪先生、苏秦先生、李斯先生。他们总能习惯性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不仅有很高的智商,还有突出的情商

而康有为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康有为不会换位思考的原因恰恰是他没有经历过以上几位的磨难,缺乏做官的经历,缺乏在体制内的磨炼。老康成名过巧,成名后又势头太猛,他需要的不是换位思考,而是需要思考换位——去实现自己的野心。尽管去影响朝廷高层和皇帝一直是他的梦想,但是当他终于迎来和朝廷高层对话的机会时,他还是如往常那样把对方当作粉丝去鼓动,而无法真正把握这样的机会。

由于不了解“体制内思维”,不清楚朝廷高官说一套做一套、喜怒不形于色、真实想法藏在笑脸背后的特色,这样的失误,会给以后的老康和整个变法派阵营带来更大的灾难!

谜底也解开了。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光绪召见康有为密谈的具体内容,但从他与荣禄谈话的内容来看,康有为也注定不会给光绪留下什么好印象。如果他只是在喋喋不休地慷慨陈词,这在光绪看来并没什么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他早就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了,听得耳朵起茧。光绪需要得到的是切实而理性的答案,这跟荣禄先生“问计”于康有为的初衷是一样的,而不再是感情用事的口头狂言。

把康有为调到总理衙门,也许正是在面谈之后,光绪只认为康有为这个人的活动能力很强,就让他去总理衙门搞外交,也算是识才。

出师不利,康有为只好自我安慰。他告诉他的粉丝:“皇上虽然没给我升官,但给了我“密折专奏”的权力!今后我就可以随时给皇帝传纸条了。”

老康的这些话又是吹牛。宫廷档案和记录中并没有老康的“密折专奏”。事实上康有为所有的奏折都是找人帮忙“代奏”给光绪的,不是通过部委衙门,就是通过官场朋友,最多的是通过能直接上书皇帝的那批人代奏的,比如监察御史宋伯鲁和杨深秀。

而光绪虽然没有重用康有为,却抛出了康有为之前上过的一个折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