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为太监的顺利指南-晚清最后十八年(1)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成为太监的顺利指南-晚清最后十八年(1)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家都知道,成为太监,也就是要把那个要命的器官割掉。从1633年起,为了严格禁止西方基督教在日本传教,德川幕府实行了长达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在先后五次颁布的“锁国令”中,非法出海的日本国民一律被严厉处死;在海外居住五年以上的日本人自动脱离日本国籍,禁止再回国。有人认为他是得病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倒幕派毒杀的,以便更好地控制他的儿子。孝明天皇去世后,他16岁的儿子继承皇位。

成为太监的顺利指南-晚清最后十八年(1)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大家都知道,成为太监,也就是要把那个要命的器官割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你要准备一个月的米,因为你要在床上躺一个月。然后是几根粗大的绳子,绑住手和脚,避免你疼得受不了时乱动。最后是几枚熟鸡蛋,含在嘴中,疼痛难忍时就咬鸡蛋。

动刀子的过程就不再赘述了,那是一个比较惨烈的过程。其他的工作还包括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手术准备,手术中的意外情况处理以及术后的恢复观察等等,总之,这项工作是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完成的。虽然我们熟知一句话: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但小朋友们千万不要上当。自宫是很危险的,没有师傅来主刀,你自己一刀下去,那个器官是掉了,后果也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这项手术绝对是一门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活儿。其中,一个技术精湛的主刀大师起了关键的作用,在古代培养一个这样的人才相当不容易。而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证明,要想掌握这门高深的技术,最好有从理论到实践的积累,也就是主刀大师必须有一个实习期

实习的话拿人试验就不好了,需要拿一些跟人差不多的动物来反复练习,比如牛啊羊啊。

问题是日本一直是一个狭小的岛国,只有米和绢的产业,基本没有畜牧业。没有畜牧业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来掌握那高深的阉割技术——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没有太监的真正原因:纯粹的经济问题。他都没给动物割过,你怎能放心让他割人?

由于没有畜牧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都是不吃肉的——没肉吃。我们以前形容一个人穷,最多是“三月不知肉味,嘴里淡出个鸟来”,而日本人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知肉味,嘴里连鸟蛋都淡出来了。日本人吃不上肉,只好鄙视吃肉的行为,认为那是“脏东西”。碰上某些时候,“吃肉”的方法就是关起门来,一家人干坐两小时,然后推开门宣布:“今天我们吃肉啦!”

直到1872年前后,在我们即将出场的这位人物的带领下,日本国民才开始吃牛肉

这就是农业社会时期日本的现实。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住得不好,吃得简单,地震海啸自然灾害却很频繁。穷得受不了的日本人只好冒险渡海,到中国的沿海抢劫,于是,我们熟悉的一批人——倭寇出现了。

在我们印象中,倭寇是那些小打小闹抢完东西就走的零星队伍,其实就连当时日本的统治阶层,都很有当倭寇的瘾,他们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登上富饶美丽的中华大地。1592年(明朝万历年间),幕府时期的大将丰臣秀吉曾带领日军打到鸭绿江边,并计划最终打过鸭绿江,建立一个以北京为首都的大东亚帝国,把北京周边十个县给天皇,其余的他自己掌管。

最终丰臣秀吉的狂想虽然幻灭了,但是,这一设想成了日本“大陆政策”的源头之一,日本人虎视中华大地的野心可谓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www.xing528.com)

日本的最后一任幕府属于德川家族,称为“德川幕府”。从1633年起,为了严格禁止西方基督教在日本传教,德川幕府实行了长达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在先后五次颁布的“锁国令”中,非法出海的日本国民一律被严厉处死;在海外居住五年以上的日本人自动脱离日本国籍,禁止再回国。整个日本只把长崎港稍微开放了一下,允许日本商人在这里同中国、荷兰和朝鲜三国做有限的国际贸易,换点茶叶、丝绸、奶酪等,而完全禁止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交往。

一切在1854年发生改变了。自1840年英国人用炮火轰开了清国的国门之后,美国人也用炮火轰开了日本的国门,迫使日本签订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然后,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蜂拥而至,纷纷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划定租界、被迫给予西方列强治外法权最惠国待遇等这些在清国出现的事情,也在日本出现了,日本于是被迫对外开放——进入了“开国”时代。

但在日本百姓看来这是卖国。民族感情加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经济搜刮,使得日本各地纷纷揭竿而起,举起了反抗西方侵略者和政府——幕府“卖国统治”的大旗。在1857—1867年的十年间,日本全国爆发了五百多次农民起义。起义的后期,西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名和武士阶层加入了进来,想趁机摆脱幕府的统治,史称“倒幕运动”。

大家知道,起义总要搞个口号,用来表达理想,凝聚人心,建立统一战线,临死前还可以振臂高呼一下,激励后来人。对于倒幕派来说,现成的口号是赶走洋人——“攘夷”,但这还不够,还需要选出一个起义的精神领袖,这个人应该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于是,大家想起了那个躲在破破烂烂的皇宫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天皇。

在“尊王攘夷”口号的带领下,经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斗(日本人少,当兵的更少,所谓“大战”经常是几百人的群架),直到1867年,倒幕派取得了胜利。第二年,幕府被迫将权力交还给天皇,日本首都由京都迁往江户,改名为东京,幕府从此退出日本的政治舞台,史称“王政复古”。

但这个时候,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

那就是倒幕派推出的精神领袖孝明天皇去世了。当时天皇正值壮年(三十多岁),所以关于他的死,历史上一直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是得病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倒幕派毒杀的,以便更好地控制他的儿子。真相直到现在都是个谜。

孝明天皇去世后,他16岁的儿子继承皇位。这就是睦仁——日本第122代天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