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凭借着高水平的券拱结构和促进这种结构发展的天然混凝土材料。券拱结构能够获得宽阔的室内空间,这对于室内设计产生了变革性的意义——从古希腊建筑关注外部空间与外部造型,转变到关注建筑内部和室内空间。而单从室内空间来看,古罗马建筑也完成了从以万神庙为代表的单一空间到以卡拉卡拉浴场为代表的多空间复杂组合的转变。卡拉卡拉浴场就是组合运用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十字拱、筒拱和穹隆顶组合其复杂的内部空间,并形成主次纵横的轴线和连贯丰富的室内空间序列,其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外部体形。
古罗马建筑多是为现实的世俗生活服务的,很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其建筑类型众多,除神庙这类宗教建筑外,还有皇宫、剧场、角斗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Basilica)以及凯旋门、纪功柱和广场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的公寓式住宅。古罗马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对这门科学的总结,此书也是欧洲中世纪以前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建筑学专著。
古罗马建筑在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并对之进行罗马化后,又增加了塔斯干柱式(Toscan Ordo)和组合柱式(Composite Ordo)这两种柱式。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是古罗马建筑艺术与技术上的一个成就。庞贝古城比较有特色的是室内装饰性的壁画和陶瓷锦砖拼花地面。庞贝古城的4种风格壁画都极富装饰性,从其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于墙壁界面和室内空间的大胆探索和持续追求。古罗马的家具是从古希腊家具的原型中继承并发展的。宫殿和贵族府邸里的家具追求威严华丽之风,采用了大规模的细部装饰,材料上主要有木制、铜制和大理石制。
1.罗马万神庙
万神庙(Pantheon)是集古罗马最具革新性的建筑材料、最高成就的建筑技术、最宏伟壮观的室内空间以及最华丽精致的内部装饰于一体的古罗马建筑珍品。在现代建筑结构出现以前,万神庙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穹顶室内空间的世界纪录。万神庙也是第一座注重建筑的室内空间和内部装饰胜过建筑的外部造型的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时期单一空间和集中式构图的神庙建筑代表作。
入口门廊的平面宽34m,深15.5m;有高14.18m的科林斯式柱16根,分三排,前排8根,中、后排各4根。柱身高12.5m,底径1.43m,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石加工而成,柱身无槽。柱头和柱础用白色大理石。其山花和柱式比例均是罗马式的。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柱廊的天花梁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穹顶和柱廊原来覆盖一层镀金铜瓦,后来以铅瓦覆盖(图2-32a,b)。
万神庙平面为圆形,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1个是大门。穹顶直径43.3m,高度与直径相等,也是43.3m。古罗马的建筑师采取了多种方法以解决穹顶的跨度及承重问题。万神庙的整个结构是用混凝土与不同石质的骨料混合来作为建筑材料的。作为骨料的石块,是逐层改变其重量的,底部的硬而重,顶部的软而轻。在底部的基础混合了大块沉重的玄武石,在中部的墙混合了膝盖大小的石头,而顶部的穹顶则使用了浮石。穹顶上部混凝土的密度只有基础密度的2/3。墙体结构的厚度也是越往上越薄,以减轻穹顶的重量,基础底宽7.3m,墙和穹顶底部厚6m,穹顶顶部厚1.5m。穹顶正中开有直径8.92m的圆洞,相应地省去了建筑材料,因此也大大减小了穹顶的重量,它也是万神庙内部唯一的入光口。穹顶内表面有深深的凹格天花共5排,每排28个,也可以起到减轻穹顶重量的作用。墙体内的7个壁龛和1个大门也能起到减轻基础负担的作用。此外,墙里和穹顶里都有暗券承重(图2-32c~e)。
万神庙的室内体现了完整单纯和庄严静穆的空间特征氛围。穹顶的直径和高度相等,都是43.3m,是一种单纯明确而又完整和谐的几何形状。万神庙的室内立面可以看作水平上3个连续循环的环状层次:底层环是由一系列科林斯式圆柱和壁柱进行竖向划分而形成向内凹进的壁龛、拱门和祭台。底层柱式的竖向划分不仅消减了水平方向上的沉重感,也形成了虚实相间的节奏感和前后凹进的层次感。中层环是交替的装饰镶板和假窗。其上便是逐渐升起的抹灰穹顶,其表面的凹格天花中心原来可能有镀金的铜质玫瑰花。凹格天花越向上越小,并最终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正中巨大的圆洞天窗,从天窗中射入的光线更加渲染了万神庙内部宏伟的空间和华丽的装饰[27]。
图2-32 罗马万神庙(www.xing528.com)
2.卡拉卡拉浴场
古罗马的浴场并不仅仅只供洗浴之用,在浴场周围往往还有运动场、讲演厅、图书馆、俱乐部、交谊厅、商店、林园等社交及文娱活动的场所及附属房间,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多功能建筑群。
卡拉卡拉浴场(Thermae of Caracalla,211~217年)占地575m×363m。中央是可供1600人同时淋浴的浴场主体建筑,长216m,宽122m。浴场主要包括热水浴、温水浴和冷水浴三个部分,其中又以温水浴大厅为核心。温水浴大厅是由3个十字拱横向相接成的,面积55.8m×24.1m,高33m,并利用十字拱开很大的侧高窗采光。冷水浴是一个露天浴池,四周墙面上装有钩子,可能为拉帐篷之用。热水浴是一个上有穹隆的圆形大厅,穹隆直径35m,厅高49m。穹顶的底部开有一周圈窗子,以排出雾气。墙内设有热气管道以采暖。围绕浴场主体建筑周围的是讲演厅、图书馆、林园、竞走场以及能蓄水33000m3的蓄水池,最外一圈是商店(图2-33、图2-34)。
图2-33 卡拉卡拉浴场复原图
图2-34 卡拉卡拉浴场平面图
相较万神庙的内部单一空间,古罗马的浴场开创性地形成了室内多空间的复杂组合。卡拉卡拉浴场中主要的三个部分,热水浴、温水浴和冷水浴三个大厅,串联在中央主轴线上,最终以热水浴大厅的集中式单一空间作为结束。中央主轴线两侧的更衣室及其他功能空间组成横轴线和次要的纵轴线。主要的纵横轴线相交在四面开敞的温水浴大厅中。轴线上空间的大小、形状、高低、明暗、开合交替变化,连同不同的拱顶和穹顶所形成的空间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构成了连贯丰富的室内空间的序列[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