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建筑师把摩登的“装饰艺术”和时兴的“国际式”笼统地称为“现代式”。许多建筑师热心地参与了“现代式”的新潮设计,其中装饰艺术样式占大多数,少数已是“准国际式”和地道的现代派建筑,在这里我们把西方现代式分为装饰艺术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两个部分。
“装饰艺术”风格之所以如此普及,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本身的折衷立场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性。这个运动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几乎是同时发生,因而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现代主义的明显影响。
1.上海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1928年建于上海南京路外滩,由当时上海最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大厦以东面作为主立面,东立面部分屋顶用四方攒尖、斜坡很大的瓦楞紫铜皮屋顶(图2-23)。
沙逊大厦底层为华懋饭店的大堂,2~4层为办公室和写字间,5~8层为饭店的客房部。华懋饭店的客房设计颇有特色,5~7层客房按照不同国度的风格来进行设计:在5层设有德国式、印度式及西班牙式客房;6层设有法国式、意大利式及英国式客房;7层则设有中国式及英国式客房。8层设中国式餐厅,9层设小餐厅及夜总会(图2-23a~e)。
图2-23 上海沙逊大厦
同怀堂位于浙江大学之江学院校园中心草坪南端,建于1936年,又名钟楼,即经济学馆。由中国报业实业家史量才独资捐建,史量才独子史咏赓其时正在之江大学上学。该楼主体3层,中间4层为钟塔,红砖清水外墙,中部为大过厅。建筑面积662m2。建筑摒弃了繁琐的花饰,线条简洁,是典型的近代学校建筑。大厅及走廊的墙裙都刷深灰色涂料,墙裙以上及顶刷白,天花不做装饰,直露混凝土梁架结构。墙裙的腰线以水泥线条收边,走廊的入口门边也是以水泥装饰线收边,走廊入口的门边造型可以看出是建筑正立面的相似形(图2-24)。
图2-24 杭州之江大学同怀堂
3.上海铜仁路吴同文住宅
上海铜仁路吴同文住宅建于1937年,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732m2,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L.E.Hudec,1893~1958年)设计。原系吴同文住宅,现为中恒豪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办公楼。主楼坐北朝南布置,底层为门房、花房、弹子房和大厅,中间有条过街楼道路;2层为衣帽间、餐厅、日光室、书房和佣人房;3层为主人起居室、餐厅、卧室、梳妆室和保姆房;4层为子女起居室、卧室和儿童游戏室。每层南向均设露天大平台,2层因主人接待客人或聚会需要,露台十分宽敞;4层因儿童户外活动需要,露台不仅宽敞,而且平面活泼。主楼西南隅设通达各层露台的弧形大楼梯。建筑造型由圆弧形和横线条组合,线条流畅,错落有致,在上海近代现代式建筑中是很超前的作品。室内设施豪华,底层大厅装有跳舞用的弹簧地板、玻璃顶棚,楼梯过道走廊采用大理石砌筑,煤卫冷暖装置齐全。在这个全盘西化的住宅里,还设有一个中式的佛堂,堂房采用彩绘天花,陈设神座贡桌,反映了主人不忘先祖的孝心[22](图2-25)。
图2-25 上海铜仁路吴同文住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