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色与角色转换及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

角色与角色转换及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角色的扮演都是一个过程,都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三个阶段,而角色转换同样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充分认识到这些差别,对于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有很大的帮助。职业人作为一个成熟、完备的社会人,其角色要求能够独当一面,并与同事密切合作,充分履行职业责任。社会赋予角色的规范,就是社会提供的角色行为模式。学生角色在经济上主要是依靠家庭的扶持,职业人角色有了劳动报酬,在经济上逐步成为独立者。

角色与角色转换及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

(一)角色内涵

角色是指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遵循对应该身份和地位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履行着不同的社会义务,遵循着不同的社会规范,从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对社会角色认识得越清晰、越全面,就越能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换,越符合社会的期望。角色认识过程既是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过程,也是通过自己所担任的角色,让他人和社会了解自己的过程。

(二)角色转换

社会学认为,角色转换是人们伴随着身份角色和社会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换。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角色转换就是从大学生的身份和社会位置转为社会公民(职业者)的身份和社会位置时,所发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换。任何角色的扮演都是一个过程,都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三个阶段,而角色转换同样要经过这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也叫作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角色领悟是角色扮演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与理解;角色实践也叫作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者的实际活动和行为,是角色领悟的发展。如果说角色期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外在的力量,那么角色领悟则是一种个人意识,是角色的内在力量,而角色实践则是由个人意识转变成个人的社会行为过程。

(三)职场适应

角色转换是一个职场适应的过程。从现实看,人与职业的匹配是相互的。职业的适应性应该从人与职业两个方面看,对于个人而言,它特指人的个性特征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的适应程度。对于职业活动而言,通常指某一类型的职业活动特点与人的个性特征有机统一的程度。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基本素质,人在适应职业的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并发挥主要作用;而职业对人的要求则是以其不断变化的工种、岗位、技能等为前提,要求人与之相适应。实际上,每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二者之间的适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能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达到和谐与统一。

(四)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

1.学生角色

大学生大多处在18~22岁阶段,是人生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求学成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努力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多方面知识,培养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因此,这是一个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另外,由于大学生以学习为主,经济上主要依靠家庭。

2.职业角色(www.xing528.com)

职业角色扮演者具有一定社会职位和职权;具有相应的职业规范;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履行一定的义务,担当社会责任;经济独立

3.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

在校读书与进入社会工作,所处的环境、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主要任务都有很大的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也有较大的差异。充分认识到这些差别,对于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责任差异。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使其社会责任得到增强,社会评价对其要求也就更加严格。角色的任务由以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工作为主。

在大学里,学生是“能量输入体”,接受经济供给和资助,在老师的教导下完成学业;在单位里,职员是“能量输出体”,用人单位需要考虑对人才的投入产出,要为职工付出薪资和福利,承担选择员工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从学生身份转变为社会就业人员,原有的权利和义务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学生角色责任履行得如何,主要关系到本人知识掌握的多少以及能力培养的程度。而人们在评判职业人角色时总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总是将其看成身负重任的工作人员。职业人作为一个成熟、完备的社会人,其角色要求能够独当一面,并与同事密切合作,充分履行职业责任。

(2)角色规范差异。社会赋予角色的规范,就是社会提供的角色行为模式。学生的规范多是从培养、教育的角度出发,促使其以后能顺利成长为合格人才,社会赋予职业角色的规范则更为严格、具体,违背了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大学里,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出现了失误,如迟到、旷课、重修课程等,大都可以承认错误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补救;而在职场,强调的是对工作结果的负责,一时的疏忽可能会引起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样的错误若犯上两次也就很可能失去了大家的信任。竞争激烈的职场里可能不会有太多机会“失误”,一次小的意外都会导致单位向你发出“逐客令”。

(3)评价标准差异。我国大学对人才的评价主要强调综合素质,通行的标准是考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和社会活动等,但总体上来说,一个学生在这三者中间有一两样突出,其他的表现一般,也可以算是“优秀学生”了;而在职场,一名好员工,不仅要业务素质过硬,工作善于创新,还要有团队意识,善于与周围同事交流、沟通、合作,处理好各种关系,这样才能获得职业的顺利发展。

(4)人际关系差异。在强调团队和协作精神的今天,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职业适应举足轻重。有些大学毕业生虽然能力很强,但因为与领导、同事相处不好而陷于困境,成为其职业适应的绊脚石。相对于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职场中涉及的关系更为复杂,行业之间有竞争,单位里的同事、上下级之间也会有直接、间接的利益冲突,牵扯到业绩好坏、薪水增减、职务升降等具体问题,往往表现得纷繁复杂,此时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5)活动方式差异。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产生了活动方式上的变化。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应付各种考试为主要活动内容。长期以来,学生的角色处在一种习惯于接受外界给予的状态,习惯于被输入。而职业人角色则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向外界提供自己的劳动。学生长期养成了一种应付心理,只对考试范围之内的知识采取突击记忆的方式,考试范围之外的则大多不去认真对待。因此,有些学生把这种应付心理习惯性地带入工作,就会一时难以适应。即使是一些在学校里比较出色的同学,也经常在这样的变化中感到手足无措。

另外,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社会对青年的独立要求也相应有了提高。学生角色在经济上主要是依靠家庭的扶持,职业人角色有了劳动报酬,在经济上逐步成为独立者。这种经济上的独立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了家庭乃至社会对青年提出了全面独立的要求,一方面,为青年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青年人提出了依靠自身力量、加强自我管理的人生新课题。大学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独立生活,对于自身的发展和取得事业的成功无疑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