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主招生学业表现的已有研究存在3个方面的主要缺陷。
一是媒体讨论多,实证研究少。各类媒介有关自招生学业表现的讨论较多,但真正较为规范深入的实证研究缺乏。已有的有关自招生学业表现的研究,除以上列举的部分文献外,还零散分布在一些硕士论文等文献中,但总体数量是较为稀少的。
二是抽样代表性差,研究结论迥异。已有的有关自招生学业表现的研究大致有两类方法:一类是直接从教务系统抽取自招生学生的学业成绩单;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展开研究。前者研究证据更为扎实,但只能局限于学习表现一项内容;后者更多依据被试者自我填答来完成,研究精确度下降,但能更多涵盖多元化评价指标。无论何种研究方法,目前都受限于样本数量和抽样代表性问题,导致研究结论差异较大,无法形成被共同接受的理论性观点。
三是研究缺乏连续性。已有研究大多采集的是横断面数据,除少数研究进行了追踪调查但涉及年限跨度较短。
基于以上的文献分析,本研究认为,更加科学化地进行自招生与统招生学业表现的对比分析,应至少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观,并基于此形成新的研究框架。
一是应遵循多元化的学业表现评价思路。大学生(本处特指本科生)的学业表现应更多包含其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含义。也因此,单纯调阅学生学业成绩单的做法并不可取。对此学术界大量研究都包含有多重类型的大学生学业表现的指标体系,虽然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和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多遵循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比如,蒋承等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学习目标、学业参与、社交参与等因素可以较好评价学生学业表现。(www.xing528.com)
二是应适当增大研究样本量和代表性。已有自招生与统招生学业表现研究,除个别文献外,大都在样本量和代表性方面存在显著的抽样问题。部分研究依托其他非自招生研究数据库,从中“剥离出”自招生的若干信息,这些都导致了研究结论的失真。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应更加凸显抽样的科学性和样本的代表性。
三是应拉长研究跨度,在更长的时间线索上得出更加科学化的研究结论。对于自招生学业表现的评价,应放置于更长的时间序列中加以评价,避免横断面数据对研究结论科学性可能造成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对于自主招生与统招生学业表现的对比研究分为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学业综合表现”,另一条是与学业表现有关联的“个人综合表现”。综合学术界的有关观点,研究框架分别包含4个二级观测指标和5个三级观测指标(图6 - 1)。
图6-1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