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招生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本身的诸多质疑,人力资本理论一经面世,就成为解决经济学本身的难题和向经济学传统领域以外进军的强有力的理论。
哥伦比亚大学的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是指蕴涵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存量总和,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金投入。他认为,投入、产出的增长速度的残差,一部分属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则是人力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的结果。人力资本理论不再把“人力”单纯视为非经济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而是将其引入生产函数模型并予以内生化,其核心存在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之中。
2.人力资本影响自主招生公平的观测指标
自主招生中人力资本观测指标框架,如图3 - 1所示。
图3-1 自主招生中人力资本观测指标框架
人力资本对于自主招生的影响体现在可以影响考生的能力,使考生有更好的机会参与到更优质的教育机会当中,最终可以影响到考生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在具体的观测指标建立中可以参考以下内容。(www.xing528.com)
(1)学习成绩优异。进入大学前,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对于自主招生考试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目前自主招生教育大部分基本公平的背景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获得比较平等的竞争机会,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使其在考试中有异常优秀的表现。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不一定能代表学习能力强或天赋高,也会被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所影响,但是已经得到高效学习方法或理解知识体系的学生在自主招生中往往能超越其他考生。
需要指出的是,学习成绩优异不一定是在学校的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有些学生由于文理科差异导致的偏科让他们在某些考试中没有良好的成绩,而自主招生考试中不涉及这些知识或对此涉及较少,他们的缺点被缩小,优点被放大。另外,有些学生主要参加学科竞赛或进行科学研究,某一门课程的见地远超同龄学生。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往往具有专业性,他们在某一门的长足发展足以让他们脱颖而出,这也正是自主招生的目的。
(2)文艺、体育特长。中国目前的文体特长升学制度导致了文体特长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他们并非没有在教育过程中努力付出,只是由于学校考试一般不涉及文艺体育的考试,或综合排名中不计算这部分成绩,他们的优点无法有效地展现。同时,一般的大学也不开设文体相关的专业,因此,自主招生考试对他们而言只是在弱势环境下的竞争,这就导致了文体特长生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普遍无法取得好成绩的现象。但是他们由于长期训练,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比一般学生要强,在刻苦学习上也有比其他人更大的潜力,学校应当适度引导,让他们在文化课考试上也能追赶上普遍水平。
另外,高校中多存在着某一体育或文艺项目是学校传统优势项目的状况,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特长。高校为了维持这一传统优势项目往往乐于招收相关特长生,但是也往往不可避免一些消极影响。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曾经效仿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进行划船比赛,但是最终成了两个学校之间招收相关特长生的比拼,使得比赛与招生都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3)英语、文学特长。在中国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考试在高考中占分均为150分,英语成绩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在高考中加分的程度更加突出。然而,高考中的英语考试是一门能力性考试,不要求学生对英语的完全理解和掌握,只是考查基本的语法等能力。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英语考试往往并非作为选拔的目的,所以好的英语成绩不会有更大的自主招生成绩的提升。
文学水平与英语水平类似,在高考的环境下可以让学生获得某一科的较高分数。但是在自主招生这种考察能力的考试中,文学水平更好往往也导致更好的成绩。同时,文学水平因为和英语水平不同,没有明确的考查标准,因此,对考生成绩的促进作用可能更小。
(4)学科竞赛与国家专利。获得学生竞赛与国家专利是学生在某一方面有重要突出成绩的表现之一。目前在高中阶段有各个学科、各个类型的竞赛,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往往有着更强的学习探究能力与学习天赋。他们面对传统高考时通常会因为偏科或者专心于某一专门学科的学习而并不处于优势地位,但是自主招生的目的就是要这类人才可以通过有效地选拔考试途径获得加分,弥补不足,以此来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教育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