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重光先生说道:“观念是艺术创造的赔炉,在这样一个熔炉里,材料将变得奇妙和不可思议。”在中国的综合材料绘画艺术中,材料具有其特有的表现能力,而这种表现能力主要表现为材料本身的外在表现力,与艺术家所赋予的材料内在情感的表现力。材料本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其物质客观属性。材料的质地,形态的特点常常能够被观者最直接的感知与接收。而材料内在情感的表达则是通过观者与材料共情所产生的“同情”效应。
(一)外在质感的表现
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质感,肌理,颜色等不同的材质元素。不同的材料所产生的形态也会有所不同,如木头块状形态,沙土颗粒状形态,纤维的线性形态等。由于材料的质地不同,它的其他性格,如软硬度,透明性,反光程度,肌理等视觉质感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材料艺术往往能呈现出一种“感官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来源于其作品所表现出的一种材料的质感,同时也来源于通过对材料的整合所对于观者视知觉与心里的感受。综合材料绘画艺术作品许多都具有强烈的视觉质感,这种视觉质感的形成大多依托于其通过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充分利用材料的形态,形态既是指物体自身的形状或表现形式,材料的形态则是可以相对较为直观的呈现的部分。如石头展现的是沉稳厚重,给人踏实、静心的质感,玻璃展现的是光透莹亮、透明质感具有可视性,金属钢材科技气息凝重,高科技的神秘感给油光锃亮的金属表面增添了冷峻、机械、坚硬不易亲近的感觉。木材、竹材是大自然的产物,既不失古朴的韵味,又夹杂着人文关怀的亲切。布料则柔软、温暖、舒适,如同倚靠在居家贤淑的温柔女子的臂弯、母亲的温暖怀抱里。材料所展现出来这些冰冷感、机械性、不易接近、温柔舒适、稳重踏实等,说到底,都是艺术家自身直觉的感触,但都源自材料所展现出的外在质感体验。
在艺术家白明的《物语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多是由用材料作为绘画的底开始,后在其材质的基础上,对材料表面的肌理进行处理与加工。在其作品中使用胶质材料涂满画布,继而处理其厚薄程度,制作肌理,然后加上瓦片,棋子等不同材料,并且保持这些现实材料的真实色彩。通过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将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与排布,使得画面视觉质感强烈,并且因其色彩与材料运用得恰到好处,画面浓厚且沧桑的文化气息得以充分展现并展现出媒介的纯粹性。
在付帅的大部分作品中综合材料的使用则呈现出现代工业质感的冷静与理性。在其综合材料作品《构》及其《错位》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对于作品中质感表现的热衷,其作品用纸作为材料进行上色,将其粘贴于画布之上,以创造近乎真实的肌理效果。付帅的作品画面通过质感的真实与错位的关系使得画面在视觉上得以延伸,以混淆画面与空间的关系。打破现实的逻辑关系。画面在极强的秩序感之下呈现出冰冷与坚硬。
艺术家在创作中利用某种材料所呈现的特有形态表达某一观念,便是利用了材料的不同质感。就材料的表现方式来说,是以材料的形态为主要因素的表达。通过对材料的质地,肌理,色彩等进行构成可以创造出极具视觉质感的画面效果。
(二)内在情感的表现(www.xing528.com)
中国艺术家在材料中发现物质以外的“自然”,在这里材料自身形成了艺术,材料自身即可拥有其独特的艺术意境与审美价值,如同中国水墨画中的黑白之道,尤其是中国画家惯用的留白之法,空白部分的绢纸,不着笔墨,但它却凭借其自身的审美功能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艺术家赋予了它生命,使其自然成了作品虚实系统的一部分。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材料亦是如此,通过材料,材料表现作为艺术家与观者沟通的媒介,材料具有自身的叙述性,材料作为实体的存在同时可以拉近与观者的距离,甚至不少自身带有强烈意象属性的材料能使观者摆脱艺术抽象性表达的陌生感而产生强烈共鸣。使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近乎“你们——我们”间的对话。
对于张国龙来说,对材料的使用是超出材料“物性”的一种对材料本身哲学性的思考,赋予材料哲学意识,通过美学构成赋予自然,物质以生命。如此,材料对于艺术家有着独特的意义,如同博伊斯的作品中,毛毡和油脂都能引起各个艺术评论家热切的讨论,张国龙作品中的黄土对于作者来说就具有同样的意义。
在张国龙的作品《厚土》中,他选择了一个十分恰当的也是最终形成其艺术符号的材料——黄土。黄土无论是在中国传统的五行之中,还是作为扎根于中华民族“根”的符号,都使其注定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中国自古便有着“黄土文化”一说,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在黄土地上生根发芽、孕育生长。随着中华文明千年的演变,早已由地域文化扩展为具有某种暗示和涵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价值和意义。于是我们常怀感恩,如同诗人艾青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于土地这份深沉的情感。路遥也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的表达黄色永远是温暖的色调,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因对黄土地精神的博爱,所造就的深深的情感而带给读者情感的震撼。
同时,黄土亦是卑微的,卑微如微尘,随处可见,随意被人践踏如“土芥”。我常常记得自己曾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画面2011年利比亚发生暴乱,中国政府前往撤侨的船只回国靠岸,有人走下船梯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亲吻脚下的土地。脚下的土地“卑微”的承载了多少中华民族传统的情感,承载了多少人“根”的概念。
在张国龙的作品里黄土的两种概念相互碰撞相互凸显,使得张国龙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内在的张力,作品变得更加具有阅读性。在张国龙这里,作为情感观念的承载物的黄土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中的一显一隐,一开一合之间,黄土统一的构成了作品的宁静与自持,同样使得作品气势恢宏。作者的目的并不是再现,并不是将黄土直观地表现,而是通过精心的制作,将黄土所创造的作品呈现在观者面前,不仅是物性的强化,也是对物性的主观思考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