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世界艺术信息的大量涌入,艺术氛围也变得空前活跃。中国当代的绘画艺术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展现自我。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物质条件匮乏,在阶级斗争的政治环境影响下思想压抑,文化生活单一。其中的艺术基本都是功能性的,政治目的明确,艺术家极少能拥有个人想法,即使有也无法表达出来。直到80年代初,艺术家才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吸收外来艺术文化,寻求新的精神表达方式,进行自我意识表达的讨论,以及关于抽象,立体,形式,观念的大讨论,可以说中国迎来了“艺术的回归”。艺术家吴冠中在1980年前后先后发表了《关于抽象美》《绘画形式美》等文章,对在此之前指导中国艺术30年左右的文艺理论提出质疑与反驳。正式开始了中国艺术家对于抽象艺术表现的探索,部分艺术家在坚持绘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语言特征,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寻找另一条发展道路。
(一)中国艺术家在绘画中的材料尝试
随着西方艺术信息的大量涌入,中国艺术家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来自世界艺术各种信息,使得艺术家对“变形”与“抽象”的运用不再仅仅停留在造型上,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在基底上进行改变。1980年闻立鹏在其作品《红烛颂》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艺术家对作品基底进行过处理的痕迹,画面上能够看到明显的肌理感,画面中背景红色的山就是闻立鹏使用乳胶制的底料,使画面看起来具有起伏,然后再在基底上进行绘画,使画面的红色山峦在光影下层次更加丰富。
中国美术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真正涉及对材料的关注。中国各大美术院校也积极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实验与研究。毛旭晖用油画与照片拼贴而成的作品《大卫与维纳斯》,在1986年“新具象”画展中展出。上海艺术家周长江的作品《互补》也是使用手套与颜料组合而成。除此之外,1985年美国艺术家劳森伯格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进行展出,这次的展览吸引了当时大批的艺术家,由此,当时的中国有许多艺术家都开始尝试使用非传统绘画材料进行创作。例如将木材,金属,印刷品等直接用于画面中。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到新世纪开始中国艺术中使用多样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作品已不再“少见”,并且出现以张元、许江、胡伟为代表的大批艺术家,在材料的使用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成为综合材料绘画实践的践行者。“他们分别以‘材料与表现’为主题,探索将内在精神通过材料使之具象化,具象的过程也是通过材料属性来进行展示的,比如材料本身的肌理、色彩、造型、质地等。”张元作品中材料的色彩、肌理与质地无一不传达着自然山水与宇宙的统一。许江作品中浮雕的造型,沙粒的质感填满观者视觉的荒漠。胡伟则善于通过不同色度的纸张展开对绘画意境精神的思考。此外在张国龙,朱进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常常喜欢使用黄土作为创作材料。苏志光在绘画中喜欢使用灰尘作为代替中国画中墨色,或者代替印刷颜料的唯一材料作用于绘画与丝网版画中。李欣沫则更加激进的用血作为颜料代替水彩画颜料。蔡国强用火药替代了传统绘画材料作为绘画艺术创作媒介,展现新的绘画表现方式。他们的创作对材料的实验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意义。使得中国视觉艺术在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材料表现语言成为独立的艺术表现语言成了艺术表现表现语言中的重要部分。
新世纪丰富的物质条件,先进的技术支撑,艺术观念的革新,使美术创作材料使用的各种屏障也在逐渐消失。当代的艺术创作中,对材料的使用种类繁多,艺术家赋予了材料新的意义,它们不再只是艺术家创作作品所使用的媒材,而是成为作品表现的重要主体部分。当代艺术中材料的概念依然在不断地扩展中,不仅包括生活中可见的物质性材料,日益发达的灯光、影像等多媒体材料也较多的被运用在了艺术创作中。综合材料绘画中对材料认识的改变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综合材料绘画艺术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物性”与“神思”的追求也使得对材料表现的研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艺术的发展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尤其2000年后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均设置有美术类专业及课程,在绘画艺术类的课程中随着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更是相继开设材料类绘画教学的课程。作为中国教育部唯一直属高等美术院校的中央美术学院,早在1985年在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的闻立鹏先生的带领下创建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由此开始了中国绘画艺术在学院教育中对综合材料的尝试与探索。直到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正式成立材料艺术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对材料教学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发掘。中国美术学院也在1994年在陈守义先生的倡议下开办综合绘画工作室,开始“材质语言研究”课程,并于2003年在此基础上转建成综合艺术系,在10年间不断完善相关教学课程结构,使对于绘画表现语言的探索更加多元化,更具开放性。其他专业美术教育学院及各大综合类高等院校中的美术类教育中对于绘画艺术中材料的研究课程相继开展,综合材料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综合材料现象亦成为许多艺术类学院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www.xing528.com)
2010年7月9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宣布成立“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胡伟老师任委员会主任。综合材料绘画由此从边缘化进入学术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综合材料绘画展览更是接踵而至。虽然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届至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及第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崭露头角,但直到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才正式新增综合材料绘画展览板块。其后于2016年举办第一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2017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等,都显示出随着各大综合材料绘画展览的进行,中国涌现出大批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展现出当代中国艺术作品的巨大包容力、展现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与世界接轨的当代观念更新、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艺术家们以材料表现与精神为切入点,引导绘画艺术风格与样式的改变、创新艺术表现方法及形式美感。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开放的姿态,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体现中国的文化传承及时代性展现。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不仅贴近大众在新时代中生活的审美需求,更是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时代文明发展。
(三)中国的综合材料绘画
如今艺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的综合材料艺术必然需要在与西方艺术中的“mix media”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类型的相比较中凸显综合材料绘画的特征。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材料表现形式的扩展曾一度作为艺术形式发展的边缘地带。但是边缘地带往往是最能滋生出“新气象”的地方,不同的文化、语言在这里进行交流、融合,并且向周围扩散,为传统文化滋生出新的养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曾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处于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学习与模仿中,西方绘画艺术中无论是表现形式或是艺术理念等方面均大力地影响了中国的绘画艺术,引起了中国油画艺术甚至是中国画艺术的相当大的转变。可以说当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但无论是中国的油画还是中国传统绘画都在这种影响与融合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绘画艺术特色以对抗西方绘画艺术的侵蚀。所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材料绘画,使得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国发展伊始便具有观念性与当代性,但这一概念既在中国成立,则必然有其自身的解读方式。
中国综合材料绘画其学术释义为“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与原生态表述。”可见综合材料绘画并不等同于以作品创作材料来进行画种的分类,而更趋向于对于材料、技法与表述的归纳。作为中国特有的综合材料绘画其必然要求艺术家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以中国人的情感表述方式,表现当下生存环境和民族审美诉求。综合材料是现代艺术共同的艺术特征,但是相较于西方“mix media”艺术而言中国的综合材料绘画则更趋向于展现本民族千年传承下的文化精神、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时代精神及时代特质。同时在表现上对于绘画意境的考量更是使综合材料绘画成为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面鲜明旗帜。
综合材料绘画“以‘架上’作为学术底线,材料表现与精神诉求构成综合材料绘画‘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连接关系。”由此可见,材料表现在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表现中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材料表现的运用使得综合材料绘画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与更加具有个性。所以,优秀的综合材料绘画艺术作品必然是材料表现与绘画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整体呈现,二者完美的结合产生了充满意境,美妙动人的艺术效果。在这些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选择的材料加上杰出的设计与精湛的技术进行综合材料绘画创作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可见材料是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创作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无论是巧妙的设计思想还是精湛的技术都将失去其落脚点,没有其可以实现的载体便体现不出其运用的价值。有了材料这个基础以后的关键还在于艺术家对它的认识、价值的发掘和利用。艺术家将自己的审美力、创造力、表现力投注于客观材料,并由材料反映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材料表现作为综合材料绘画艺术表现中的重要部分,必然在其运用方法、表现方式及表现特点上都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与中国文化精神诉求相契合,达到“物性”与“神思”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