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洲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长洲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9月23日,恢复郊区人民政府,辖长洲、红旗、扶典3个乡19个村民委员会、322个村民小组。2003年2月13日,梧州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梧州市郊区,成立梧州市长洲区。区政府驻地由新兴一路胜龙里10号移址新兴二路193号,并于当年8月举行长洲区成立授匾仪式。解放战争中,有“当代邓世昌”之称的“桂山舰长”李皋率领全舰官兵在南海与数倍的国民党军舰同归于尽。1959年,红旗人民公社获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长洲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长洲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商朝时,长洲属仓吾部落。周朝时为楚管辖。公元前183年改仓吾为苍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隶属苍梧郡广信县。隋朝开皇三年(583年),隶属苍梧县。2003年,梧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郊区设立长洲区。

长洲区的前身为梧州市郊区,筹建于1951年2月,由河滨镇的九龙及三云路、大学路、新民路的农业户和苍梧县第三区的旺步乡及第四区新华乡的钱鉴、正礼、浮石自然村等组合而成。同年4月,成立郊区人民政府。分设和平、东兴、旺步3个乡,20个行政村,人口9937人。1952年2月19日,增设西兴、塘源两个乡。1953年2月11日,增设高旺乡。1953年,撤销郊区人民政府,改称郊区公所。1954年6月,复称郊区人民政府。1955年8月,又改为郊区公所。1956年6月,郊区下辖的5个乡改为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月,撤区并乡,分设三云、旺步2个乡人民委员会。1960年4月,增辖由苍梧县划入的龙新生产大队。1970年11月,又增辖由苍梧县划入的泗洲、正阳、寺冲、长地、竹湾、龙华、龙平、平浪、双桥、河口、思扶、华堂等12个生产大队。1976年4月,成立郊区革命委员会,辖红旗人民公社。1979年2月,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分设长洲、红旗、扶典3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2月,梧州市人民政府将红旗公社的东兴大队划出归市蝶山区管辖。1984年9月23日,恢复郊区人民政府,辖长洲、红旗、扶典3个乡19个村民委员会、322个村民小组。1993年11月,乡改镇建制,分别称长洲、龙湖、城东镇。2003年2月13日,梧州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梧州市郊区,成立梧州市长洲区。辖原市郊区长洲镇和新兴、龙新、平浪3个村,以及从苍梧县划入的倒水镇、蝶山区大塘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377.76平方千米,总人口14.38万人。区政府驻地由新兴一路胜龙里10号移址新兴二路193号,并于当年8月举行长洲区成立授匾仪式。长洲区辖长洲镇、倒水镇、大塘街道、兴龙街道,共35个行政村(社区)、625个村(居)民小组、32268户(其中农业户22942户)、143800人(其中农业人口88741人)。

2020年,随着城市西拓进程的加快和红岭新区的建设,长洲区已成为梧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市四家班子等重要部门及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交通枢纽中心均坐落于长洲区内。辖区实有常住人口约20.52万人,流动人口约8万人,管辖3个街道办事处(大塘街道办事处、兴龙街道办事处、红岭街道办事处)和2个乡镇(长洲镇和倒水镇)。

长洲区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人杰地灵,曾涌现出中国铁路先驱关冕钧、“巾帼烈士”胡宝凤、“学运英雄”刘伯魁、不畏牺牲的吴武等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www.xing528.com)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梧州是广西的革命摇篮、广西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方。在抗日战争期间,长洲区也是英雄辈出。1937年,在长洲岛的“苍梧县立国民中学”建立了梧州教育系统最早的共产党支部,成为革命的摇篮。解放战争中,有“当代邓世昌”之称的“桂山舰长”李皋率领全舰官兵在南海与数倍的国民党军舰同归于尽。

新中国成立后,长洲区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成立农民协会,开展清匪反霸,进行土地改革,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1959年,红旗人民公社获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世纪80年代后,长洲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先后多次获自治区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优抚、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双拥达标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全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和民政部等部门授予“爱心献功臣先进区”称号。先后涌现了张朝伦等全国和自治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7人。

长洲区政府办公大楼(长洲区老促会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