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军政精英”。在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第三位先锋,就是当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张爱萍。
张爱萍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个性突出,勇于直言。中共领袖们在欣赏重用他的同时,也不乏评论:
毛泽东说他:“好犯上!”
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
邓小平说他:“惹不起!”
张爱萍是四川达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总队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到红军工作后,担任过红三军团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长征胜利后,任军委骑兵团政治委员。红军时期,张爱萍、彭雪枫、杨勇、黄克诚等,都是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麾下久经革命斗争和战火考验,能文能武,能征惯战,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深受彭德怀信任和器重的青年将领。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张爱萍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军委书记,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常胜九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是陈毅、粟裕指挥下的华东战场的一员名将。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4年7月,中央军委指示华东军区发起以解放一江山岛为中心的大陈列岛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相继给予国民党军舰、飞机及守岛部队以重创,取得了浙东沿海地区的制海、制空权。1955年年初,张爱萍受命担任华东军区东海前线总指挥,指挥人民解放军首次实施陆、海、空诸军兵种联合立体作战,胜利攻取一江山岛。一江山岛的解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力量,有力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嚣张气焰,迫使国民党军队不得不放弃大陈诸岛的防御。2月7日,美国第七舰队出动大批军舰和飞机协助国民党军队撤退,并劫运全岛居民前往台湾。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上下大陈列岛战役的完全胜利,使东海水域完全回到中国人民手中。
1958年张爱萍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被增补为候补中央委员,1960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62年兼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从此,张爱萍长期为中国国防建设呕心沥血、昼夜操劳。研制核武器,发展核工业,是中国向科学进军的重要方面,是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的需要,是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关键所在。早在1956年4月,毛泽东就指出:“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61年,中央作出以研制原子弹、导弹核武器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15人专门委员会,负责组织和领导两弹的研制。为了发展国防尖端事业、为了核武器和核工业建设,周恩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从提出任务、确定规划、审查方案到历次核试验,他都亲自听取汇报,审批文件,督促检查,力争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对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十分关注,或视察,或作报告、审批文件、指导工作。为了发展核武器,从1955年到1964年,核工业部门集中了由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各部队调集来的最优秀的科技人员、干部和工人,以及归国留学生和国内原子能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组成的科技工业队伍。此外,中国科学院全国各类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也通力合作,积极进行技术协作和联合攻关,物资、外贸、粮食、商业等部门及有关省、市、自治区大力支援,为核武器和核工业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保证了基建物资、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供应。在研制核武器过程中,广大科技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及有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在苏联政府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给设备、拒绝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始终以技术攻关为中心,有条不紊地进行研制工作。张爱萍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有关部门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的奋力拼搏,终于攻克了核研制关。1964年10月4日,正式试验用的原子弹运抵西北核试验基地试验场区。张爱萍任核试验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委员。他和副书记刘西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与专家,对原子弹的装配、控制测试系统等重要部位,一一把关、验收。9日晚上,张爱萍又一次听取气象汇报后,召开核试验委员会党委常委会,对试爆的准备情况逐项进行审核。10日凌晨3时10分,张爱萍、刘西尧签署关于试验准备工作情况及正式试爆时间在15日至20日之间选定的报告,并派办公室主任乘专机赴京报送周恩来。11日凌晨l时,周恩来批示同意。12日20时30分,张爱萍、刘西尧再次召开常委会议,由办公室主任传达中央同意试验现场的安排和周恩来及罗瑞卿总参谋长的指示。13日起,核试验场各参试单位进入“临战状态”。14日19时20分,经周恩来批准,将原子弹安装到试验塔上。15日10时30分,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15日14时以后,风速转小到每秒6米以下的预报,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此后,张爱萍连续四次听取气象情况汇报,力求预报结论完全符合试验要求。16日6时,张爱萍在试验塔下接到核试验基地气象处长关于整个场区及云迹地带气象转好的报告,当即下达命令:8时插接雷管。这是原子弹装配的最后一道工序。待插接完雷管后,张爱萍离开试验塔到主控站,看着李觉将起爆控制室的钥匙交给在主控室负责主持工作的张震寰。一切正常后,又赶往“前进庄”送防化部队向出发地域开进。14时30分,张爱萍、刘西尧等进入距铁塔60公里的白云岗观察所。张爱萍立即向周恩来报告:完成试验前各项工作,一切正常。周恩来批准按时起爆。接近15时,张爱萍和北京中南海的周恩来都拿起了话筒,周恩来要直接听取前线总指挥的现场报告。“9、8、7、6、5、4、3、2、1,起爆!”报时员洪亮的声音刚刚传出,寂静的戈壁深处,骤然腾起一股强烈耀眼的光芒,随即,地面上展现出一个巨大的火球,接着就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随着新疆罗布泊地区发出的一阵山呼海啸、震撼大地的巨响,一团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时,张爱萍十分激动地向周恩来报告:“核爆炸成功了!”周恩来问:“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张爱萍随即问身旁的科学家王淦昌:“总理问是不是真的核爆炸?”王淦昌肯定地回答:“是核爆炸!”张爱萍当即又向周恩来作了肯定的报告。周恩来兴奋地说:“很好!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原子弹研制和试验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毛主席正在人民大会堂,我马上去向他报告!”张爱萍立即通过扬声器转达了周恩来的祝贺!顿时,原子弹试验基地试验场区一片欢腾!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有的忘情地向天空抛掷帽子和衣物。张爱萍也同身边的科学家一一握手、拥抱。当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核试验委员会和全体参试人员发来了贺电。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向科学进军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集中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中国政府庄严声明: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张爱萍能文能武,军政兼备,运筹帷幄,指挥千军,赋诗填词,挥毫泼墨,无所不通,是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造就出来的一位出类拔萃的将才、帅才。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为张爱萍红军时期曾在红三军团工作,是彭德怀的老部下,从而被林彪集团诬指为“彭德怀的黑干将”,并加上其他“莫须有”的罪名,长期监禁,百般迫害。
1975年,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邓小平,考虑任命张爱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委主任,整顿因为“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混乱不堪的状态,研制国防建设急需的新型战略武器。
叶剑英、邓小平分别与张爱萍谈话后,他立即行动,先后找一些熟悉国防科委情况的领导干部和科学家,调查研究,了解国防科委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和现状。一位著名的导弹与运载火箭专家深情地回忆说:“我接到张爱萍主任的邀请非常激动。他是我最为尊敬的将军之一。1960年,也就是我穿上军装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的第二年,就跟着他到酒泉基地验收靶场,之后又随他到甘肃兰州检查工作,住在宁卧庄招待所里。这个新落成的招待所,水磨石的墙壁,楼梯上铺有大红地毯,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摆有高大的陶瓷花瓶,在当时看来是非常豪华、考究的。张爱萍为此专门批评了当地的军地领导:‘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不少地区都饿死了人,你们为什么把招待所盖得这样豪华?要接待皇帝老子吗?要知道你们用的是国防费,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你们的群众观念哪里去了……’这一次张爱萍将军就给我留下了极深极好的印象。
“后来,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相继发射成功后,中央专委决定要解决两弹结合的问题,真正形成有战斗力的核武器。但是导弹和原子弹是由两个单位两部分科学家分别负责的。而按照规定,这两弹的研制、管理都有着自己严格的保密规定;而‘两弹’又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仅从导弹的发射程序看,就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被称为‘啰唆君’;而原子弹,仅从保管上看,它怕冷、怕热、怕燥、怕湿,还怕电子干扰等,被称为‘娇小姐’。由于体制和协调工作上的问题,几次研究‘两弹’结合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在一次张爱萍主持的研究会上,我提意见说:上级要求要尽快完成‘两弹’的结合,也就是说要让‘啰唆君’同‘娇小姐’结婚,但又不为他们创造条件谈恋爱,这不谈恋爱能结婚吗?张爱萍问明情况后说:我来当‘啰唆君’和‘娇小姐’的介绍人,给他们创造条件谈恋爱。接着就确定负责‘两弹’结合的牵头人,指定我当协调组组长,指派当时国防科委秘书长张震寰为主组织个班子,负责两个单位的疏密释密问题。这样,就加快了‘两弹’结合的进程。对这样的领导,我们怎么能不尊敬不亲近呢?
“那天,我是同梁思礼一起应召晋见张爱萍将军的。见了他就像见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看着他面容憔悴又拄着手杖,心里不由得涌出一阵酸楚。可张爱萍却谈笑风生,像往日一样的乐观开朗。他亲切地询问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了解我们所在单位七机部一院及火箭研制情况的现状,问询他所熟悉的我的同事们的情况。我向他汇报了七机部几年来派性猖獗、人心混乱、科学家们受气而无奈的处境。我特别讲道:现在是‘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有人有事没法干’。看得出,张爱萍将军对我这几句话很感兴趣,问我:为什么呢?我说:您于1965年领导我们规划的‘八年四弹’的任务,时间超过了两年,可任务没完成一半。去年进行了三次洲际导弹的试验,连一发也没有打成。而这一急需攻关的事情没有人组织你干,你想干也不让你干,这不是有事没人干吗?七机部人才、专家有的是,大部分人员只有参加政治学习、接受批斗、参加两派活动的义务,没有参加研制核武器的权利和任务;你要钻研核武器理论,就批你走‘白专’道路;你要积极投入研制工作,就批判你‘唯生产力论’或‘为错误路线生产’;你要按照规章制度去检查各部零件的质量,就批判你‘搞资产阶级的管卡压’‘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等等,这些‘帽子’‘棍子’等着,你还能干什么呢?这不是‘有人没事干,有人有事没法干’吗?幸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要保护正在投身返回式人造卫星的专家们安全,以保证早日发射成功,我才得以免遭批斗……”
一位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回忆说:“我当时向爱萍同志讲了许多科学家的悲惨遭遇。在美国留过学的被冠以‘美国特务’,在苏联进过修的被打成‘苏修特务’,在英国读过书的被确定为‘英国特务’,没在国外留过学进过修的则被扣以‘国民党特务’,到处批斗、游街,下放劳动,有的甚至被折磨凌辱而死……”
听了这些如泣如诉的情况介绍,张爱萍又气又急。他为“文化大革命”以前自己亲手参与历经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国防科研队伍竟被弄得如此破败不堪而义愤填膺,为面临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核威胁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防科研和核武器研制的滞后而感到着急。
张爱萍真正是忧国忧民啊!
1975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任命张爱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委主任。
上任当天,张爱萍即率领一个精干的工作组直接来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即以后的航空航天工业部)。在七机部的下属单位中,张爱萍选择了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即以后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这是七机部的一所重要研究机构,也是张爱萍“文化大革命”以前来过的地方。进了七机部一院以后,乍一看,张爱萍还以为是不是走错了地方,那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破败状态是他这个被关了多年“牛棚”的人所根本想象不到的。真是荒草与废纸(打“派仗”的大字报纸)齐飞,污水满大院横流。而这竟然是摆在他面前的严酷的现实,怎能不令人感到痛心疾首呢!
两天以后,张爱萍率领国防科委工作组来到二三〇厂及第十三研究所。这是一个担负生产运载火箭的动力平衡要件陀螺仪及平台的重要国防工厂。该厂及第十三研究所的情况与张爱萍一行在七机部第一研究院看到的情况基本上一样。作为“文化大革命”以前就从事国防科研领导工作的负责人,张爱萍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这种混乱局面有锥心般的感受,他在各种会议上列举亲眼见到的种种“败家子”事例,痛斥“文化大革命”对国防科研事业造成的严重危害:
“……各楼层垃圾成堆,在永定路(指设在这里的二三〇厂)和南苑(指七机部第一研究院),汽车进去都在垃圾上跑来跑去;
“南苑那里把马路都挖断了,你修好,他又挖断,他要从工厂里接暖气到猪圈里去,说养猪需要暖气;
“厕所的水从五楼淌到一楼,无人管无人问;
“把搞尖端、搞导弹战略武器的钢材随便成吨地倒卖出去,或拿来做私人的东西;
“食堂搞得乱七八糟,许多食堂的桌子、凳子都搞光了;
“托儿所卖牛奶掺水,长期没人管没人问;
“精密仪器不精密,量具54.3%的不合格,有些工厂的维修扳子、钳子生锈;
“诸如此类只是看见的,至于没有看见的更多、更严重。
“这里闻名全国的,还有八九二三部队,以后又叫八二〇〇部队。我开始没搞明白,这工厂、科研单位什么时候改编成部队了呢?后来翻工人同志的字典,才知道是指上午8点钟上班9点钟下班,下午2点钟上班3点钟下班,就叫八九二三部队;以后发展成上班点个卯就走,就成了八二〇〇部队了。
“我原来认为上班总比不上班好,但工人师傅告诉我:上班比不上班更坏。我说,那不很奇怪吗?不上班坐吃山空,上班总可干点事嘛。他说不上班在家里损坏不了公家的财产,一上班就把公家搞导弹的东西拿来做自己的东西。”
……
对于这种状况,广大干部、工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他们无权,无势,无人撑腰,没有后盾,只能眼睁睁看着“群众组织”在那里打派仗、瞎折腾。在张爱萍主持召开的一次干部、工人座谈会上,一位工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几年我们是在吃社会主义。”
“怎么叫吃社会主义?”张爱萍问。
“拿着国家给的工资,不干活,有的对公家的东西想拿就拿想砸就砸,这在哪个社会能行?这不是吃社会主义吗?”这位值得尊敬的工人直言不讳,一吐为快。
“好!讲得好!”张爱萍当场表扬了这种敢讲真话的精神。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座谈了解,分析问题,张爱萍终于弄清了七机部这个由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发展起来的战略武器研制、生产部门混乱不堪的症结所在——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并愈演愈烈的派性。派性猖獗,必然带来歪风盛行、正气不振,更谈不上国防科研了。
于是,张爱萍到国防科委上任不久,就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狠抓了对各方面的整顿。
张爱萍首先从国防科研系统的重灾区第七机械工业部入手,把消除派性作为重点,对派性作了坚决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强调指出“林彪最主要的表现是破坏党内党外、上下左右的团结,分裂革命队伍。搞什么我这一派正确,你那一派不正确!什么左派右派!这是极少数派头头为了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所搞的阴谋!他们用派性掩盖自己做坏事,而派性也确实对他们起了掩护作用。最后造成恶性循环!在这里,我要用毛主席的话大喝一声:‘同志,该猛醒了。’”张爱萍提出“一定要消除派性,不整顿好绝不罢休”。号召“就是要讲党性,讲大局,讲团结,讲组织纪律”。
3月25日,张爱萍在第七机械工业部干部会议上指出:
“广大的同志急于要改变七机部的面貌,这和党中央的号令是一致的。必须要整顿,要进行政治上的整顿、技术上的整顿、生产规范的整顿、财务的整顿……全面的整顿。……首先从政治上,从干部开始整顿!什么‘你管不着’、‘我管不着’!不按党性、不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办事,什么人我都要管!如果说你是玉皇大帝,我们请孙悟空把你搬下来。我就不怕牛鬼蛇神、小丑跳梁。他们闹不成什么气候!那些伎俩,哼,说句老话:何足道哉!”
“整顿是为了什么?就是要集中我们国家现有的科学技术力量,国民经济力量,在中央、在军委统一领导和组织下,争取在这几年,在最近,拿出像样的武器来。打谁?谁敢对我们中国下毒手,我们就打谁!打他的致命处,打他的老窝!过去,我们中国受了那么多的欺负,难道今天再受欺负还忍气吞声?不!哪个再敢对中国伸一下罪恶的手,坚决还手毫不留情!我亲爱的同志们,比起这个利益这个目标,你的那个派性怎么样啊?你的眼还闭得住吗?”
3月27日,张爱萍在第七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厂、所、部、站以上干部会上作了《坚定不移地反对资产阶级派性》的系统讲话。
在讲话一开始,张爱萍就首先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指出:(www.xing528.com)
你们鼓掌让我来讲话,是不是要我讲一点好听的话?现在我还没有好听的话讲,想讲一点不好听的话,等你们把工作做好以后,我再专门来讲好听的话。
现在,让我首先回答一个问题。二三〇厂有两个人给我写了一张条子,说:“国防科委直接抓二三〇厂的问题,对吗?我们有问题由七机部、一院、二三〇厂自己来抓,来解决嘛!七机部是国务院的一个部,国防科委比以前大大缩小了,业务上管一管,政治上管不着……”我说我们国防科委特别是我来七机部是帮忙的。为什么要来帮忙呢?第一,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党的利益,每一个共产党员、真正的革命者,不管在哪里,都应当有责任帮忙。其次,国防科委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组织搞战略武器研究的参谋部门,因此,它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忙。如果不帮这个忙,那是失职。在这里,我个人向同志们检讨,这几年,我们帮你们太少了。这就是说,我们要来帮个忙。
接着,张爱萍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第七机械工业部当时急需迅速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毛主席的指示在这里没有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如毛主席早就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这些指示,你们是怎么贯彻执行的?还有,毛主席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毛主席又讲:“还是安定团结为好。”你们是怎么贯彻执行的?毛主席关于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理论问题,你们是怎么贯彻执行的?毛主席在去年听了国务院汇报生产情况后说,明年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你们又是怎么贯彻执行的?这些问题,值得每个同志很好地深思一番。我们的政治机关是党的工作机关,只能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只能贯彻党和毛主席的方针、政策。你们是怎么贯彻执行的?怎么在政治上起保证作用的?我认为,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而在有些部门根本没有执行。我们就在毛主席身边,有的人天天发表议论,慷慨激昂,说得天花乱坠,就是对毛主席的指示不执行,对毛主席的话,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就是不听。毛主席指示落实在什么地方?要落实在行动上,不要落实在口头上。当然,对毛主席的指示先要理解,但理解得怎么样,要看你的行动怎么样。林彪把语录本摇来摇去,看他落实得“多好”啊,可他干了些什么呢?最后连伟大领袖他都要谋害!
第二,是林彪反党集团,特别是他们的代理人在这里的余毒没有完全肃清。这个余毒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最大的罪恶是破坏七机部党的团结,破坏干部的团结和群众的团结,破坏七机部广大工人的团结,破坏技术人员的团结,总之一句话,破坏党内党外、上下左右的团结,搞分裂,把七机部搞乱了。就是这个主要罪恶和阴谋没有肃清。现在,他们的余毒又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从工作上,从什么型号方案论证上表现出来,真是五花八门。
针对当时第七机械工业部内部派性严重,党性薄弱,正气不伸,邪风阵阵,好人受压,坏人横行的局面,张爱萍旗帜鲜明地对派性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极为愤怒地说,你们这个地方讲什么这一派,那一派。我看广大群众、干部、知识分子,95%以上都是革命的,起来反对修正主义,反对林彪反党集团卖国叛党,反对他们破坏我们的团结,破坏我们的革命和生产。……我们跑了十多天,看到广大工人群众,广大技术人员,相当多的干部,急于要求改变面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我问一位女同志应该怎么办,她回答说:“我看按党性办事就好了。”我说:好啊,我跑了十几天,就是要这一句话。相信这样的同志不少。有些同志痛哭流涕地说,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工人,应当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可是,我们这几年是吃社会主义,感到痛心。总之一句话,广大干部、群众、知识分子是好的,要求改变七机部的面貌。
张爱萍在第七机械工业部,不仅抓反对派性、增强党性,也抓技术问题。因为第七机械工业部是生产军工产品的部门,技术上必须达到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他语重心长地对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干部、职工讲,我们在技术上又怎么样呢?比起其他工业部门,特别是比起民用工业部门是落后的。我举两件事:第一件事,我参观邮电部一个研究所搞的新产品,确实不错,他们人不多,搞的东西很好。后来,我打电话告诉七机部,去一些人参观,又告诉二机部、科委、二炮、通信兵去参观。我还报告几位副主席和元帅,他们除了个别的工作安排不开外,都去看了。你们什么时候也让我打个电话,请他们参观你们的呀?第二件事,我问工人同志是几级工,他们回答:二级、三级、四级……我说,等级不低啊。他们说,比不上人家。人家有工作干,技术提高了;我们没工作干,技术提不高,我们这里天天吃饭,但没有工作做,技术没有提高。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张爱萍还指出了第七机械工业部存在的协作问题、技术民主问题和后勤器材保障问题:
国防工业部门承担着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武器装备的任务,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群策群力,协作“攻关”。但是,十年内乱把一切都搞垮了、搞乱了、搞散了。对此,张爱萍十分痛心。他说,再讲协作问题。你们还是五院时期就组成的协作点、协作网,现在都在哪里?你们的××型号需用的滚珠轴承问题,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老是吵架,是我坐飞机到哈尔滨找省委、市委,开始他们说要的数量少,标准高,产值没有。我对省委、市委书记讲过后,他们承担了,这能怪谁?是我们没有把重要性告诉人家。结果二三〇厂工人和技术人员告诉我,不是人家不愿意生产,是我们自己在那里扯皮。他们按照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标准生产出来以后,我们的张师傅说合格,李师傅说不合格;王师傅说合格,赵师傅说不合格。他们问,究竟你们有没有一个标准啊?难道就是你们自己的标准才算合格吗?现在各地的协作网没有了。我们要固定协作点,协作网。
在十年内乱以前,国防工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成熟的专业技术要求。在新产品设计中,要发扬民主,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十年内乱一爆发,过去一系列正确的做法全部受到批判,化为乌有。张爱萍认为,还是要讲技术民主。设计要搞三结合。过去设计、研究、试制一个东西,方案定下来,同生产厂发生联系,吸收他们、特别是工人的意见,设计单位和工厂共同把东西拿出来。现在怎么搞的?现在基本上是设计机关说了算,工人照办。他质问道:现在为什么不搞三结合?为什么不和工人结合在一起,共同研究?
对于许多单位无人管理、无人负责,放任自流,听任国家财产受损失而无人过问,张爱萍也不放过。他说,关于后勤器材保障,这方面更乱、更糟。随便可以把那么好的钢材偷走,随便可以拿公家的东西去搞自己的私货,去卖给人家,搞什么收音机、电视机、打火机、煤油炉。管后勤的人,天天下棋,打架,怂恿人家偷东西,怂恿贪污盗窃。比如说,二三〇厂有一个采购员,他先买4吨煤,1吨1元多钱,将买的煤再卖给食堂,去买高级煤,每吨21元5角,用公家的汽车拉回家,然后向我们财务部门报销。结果,我们管财务的两位女同志给顶掉了,真是顶得好。诸如此类的事,没有看见的更多。现在要认真地对待这些问题了。有的工人说,有的领导干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说,他现在两只眼睛都闭上了;两只眼睛一闭,休息了,养得胖胖的,不干事了。所以,我们必须整顿,特别是要整那些派性迷了心窍的。我们现在就是要集中。我们的国家,现有的一切技术力量,国民经济力量,科研和试制力量,都要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组织下,必须在最近几年,在最近××年拿出像样的武器来。
张爱萍在讲话中强调,整顿第七机械工业部的目的,是为了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与党性原则,要坚决打击歪风邪气,勇敢扶持正气。他说,整顿,首先是一个最高的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一个最高的原则,党性原则;一个路线,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个目标,要在最近几年内,越快越好,拿出打到×××和×××的武器来。从现在起,我们要好好记住上面说的几条:最高的利益,最高的原则,一个路线,一个目标。一句话,就是党的利益。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紧密团结起来。今天之后,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上下一条心,紧密合作,互相支持。我在这里告诉你们,如果有人继续派性迷了心窍,我们就不能不采取组织手段,将他开除出七机部了。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我们是不怕派性压力的。我到二三〇厂去,第二天就贴了大字报,用谁要你来的等恶语施加压力。把我压住了吗?我要怕受压,早就退避三舍了。我能这样吗?第一,我是共产党员;第二,党交给我的任务,能在紧要关头退却、逃跑、投降吗?不行!
在历数了十年内乱给第七机械工业部造成的种种严重危害以后,张爱萍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浩然正气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义正词严地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党中央的和上级的指示,好好地不折不扣地向群众、向广大工人、技术人员传达。我建议,你们七机部应该从现在开始,每天检查一下。每个工厂、车间、部门,对党中央9号文件传达到什么样子,必须抓住不放。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教育宣传。毛主席号召的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把这个事情同我们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我建议同志们都读一读毛主席关于反对两面派的论述,要很好弄清什么是两面派,看一看《红楼梦》里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是怎样描写王熙凤两面三刀的,上面摆笑脸,下面使绊子。用毛主席的论述,对照小说看看,林彪和他的主要爪牙的两面派嘴脸,他们是王熙凤的信徒,王熙凤的传人。所以,同志们不要搞这一套。讲过去,就是要把我们的事业搞好,是找出向前看的道路。所以,大家要团结起来。
张爱萍要求七机部要树立这样一个风气,就是敢于打击歪风邪气,勇敢扶持正气。他说,我再重复一遍,坚决打击歪风邪气,不要怕。毛主席告诉我们,为革命而死,这样是死得其所。革命者本来就是要准备流血牺牲的。哪有一个革命者说,我来革命,是为了长命百岁?
最后,张爱萍建议第七机械工业部要坚持“四讲”:第一,讲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第二,讲党性;第三,讲团结;第四,讲顾全大局。以革命利益为重,以党的利益为重,还要大讲提高组织性纪律性,整顿生产秩序,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这样把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起来。所谓顾全大局,就是统一集中,按什么东西统一?就是按毛主席、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方案去办。经过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后,就应该全力以赴,共同努力,把要求的任务提前完成。现在二三〇厂已经开始办这个事了,其他的都要这样办[1]。
张爱萍的讲话,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几乎每讲一段,都要被会场上群情振奋的长时间热烈掌声打断。是啊,“文化大革命”已经9年了。人们整整9年没有听到这样解渴的讲话了。那一阵又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像大海的波涛激荡着每个与会者的心灵,使高尚者得到升华,使有愧者得到净化,使怯懦者得到力量,使迷途者受到震撼。这热烈的掌声,代表着人心的向背,代表着正义的力量,代表着与会者的期望。
在会议的热烈气氛中,张爱萍情不自禁地带领全体与会同志振臂高呼: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张爱萍的讲话结束后,春雷震天般的热烈掌声再次激荡在会场上空,并永远留在了史册上。
张爱萍的讲话,声情并茂,掷地有声,如迅雷,似闪电,震动了七机部,震动了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但也遭到了“四人帮”帮派体系的反对,他们暗中组织人马,贴出大字报,诬蔑张爱萍是搞“复辟”,是“复辟狂”,等等。
为了彻底排除派性的干扰,从思想上武装广大干部、党员、职工和群众,张爱萍亲自主持选编了毛泽东关于加强团结、克服派性、促进科研生产的语录,广泛印发,非常有效地运用了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使得严重对立的两派都不敢反对,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学习。全面整顿仅两个月,七机部整整乱了8年的秩序被整顿恢复,复杂混乱的局面经过条分缕析,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制定了国防科研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向党中央、毛主席呈报了战略武器研制方案;对科研机构和组织进行了调整,以洲际导弹为中心的科研生产开始走上了正常轨道。
5月1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中央军委常委陈锡联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专门举行会议,听取张爱萍等国防科委和七机部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
“听说爱萍去七机部还有大字报?”会议一开始,邓小平就十分关切地问道。
“不光有赶我走的大字报,还有攻击我们的匿名信哪!”张爱萍回答。
“你们要勇敢地干工作,不要怕说错话。说错话,有错误,这不要紧,做工作没有错误不可能,错了就改嘛!只要你们大胆工作,错了我们负责,我和叶帅负责……”邓小平一边讲话,一边看了看主席台上的叶剑英。
“我完全同意。我们支持你们的工作,军委的同志都支持你们的工作。”叶剑英十分坚定地表明了态度。
邓小平接着说:“大字报一万张都不怕。”他鼓励张爱萍:“你还在七机部吧?没有被撵跑吧?要待下去,不要怕抓小辫子。”
随后,邓小平又对与会者说:“我这个人像维吾尔族的姑娘,就是辫子多。”
邓小平幽默风趣又深具政治含义的讲话,引起了张爱萍等人的会心微笑。
钱学森汇报了前不久形成的国防科研、试验规划方案,特别强调1977年拿出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的任务,以及1978年、1980年所实现的目标。
叶剑英、邓小平、聂荣臻、陈锡联等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对国防科委的工作汇报表示赞成,并充分肯定了国防科委和七机部抓整顿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又分别作了重要指示。
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按照你们的计划没有多少天了,对那些继续搞派性的人不能等了。我们绝不能用党和国家的利益去等那么几个人。
邓小平还说,万里在铁路系统定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改了的,可以教育的,留下工作;一个月不改的,坚决调开。你们也限定个时间,7月1日好不好?
“好!就定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张爱萍得到邓小平坚定有力的支持,就如拿到了“尚方宝剑”,欣喜异常。
“行,就这么定了。”邓小平讲话一向要言不烦,干脆利落。
在邓小平等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接见以后,张爱萍迅速在七机部及所属单位传达、贯彻、落实邓小平的讲话精神,分别召开了增强党性、反对派性、争做七一派,向七一献礼誓师动员大会,在七机部掀起了“要做七一派,不当两面派”的热潮。
对于七机部的整顿,邓小平给予了坚决的支持,指出,“现在再搞派性,就是顽固的资产阶级派性”;“凡继续搞派性的,坚决调走”。1975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调整七机部人事和组织机构、巩固发展已取得的整顿成果的重要文件。
第七机械工业部经过半年时间的整顿以后,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对此,张爱萍于10月14日在一次讲话中,表示祝贺。他说,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消除了资产阶级派性,增强了团结,科研生产逐月逐季上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工人、技术人员,特别是许多过去犯过错误的同志,精神焕发,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如果说,在半年以前,七机部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现在则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或者基本上变成一个完整的人了,并不瘫痪了,“老大难”的帽子从此摘掉了。他赞扬七机部在这次大会上表扬了94个大小单位和73名个人,指出:尽管数量还不多,但说明95%的人是想努力完成毛主席交予的任务的。接着,张爱萍提出,要巩固和发展这个形势,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提高党的领导力量,加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把整党建党当作工作中心;每个党员要从组织上、思想上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按照党性、党的利益、党的原则要求自己,并在行动上落实这个要求。在整党建党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工作,建立生产秩序和各种规章制度,使生产月月上升。各级领导同志要迈开两腿,深入实际,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带领群众前进。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后,张爱萍又全力以赴,召开了国防科委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对国防科委所属部队进行整顿。在会议期间,他调整各级领导班子,调整科研人员队伍……把军委扩大会议的精神一一落到实处。
张爱萍通过对国防科委机关和科研、试验单位的整顿,使国防科委系统开始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健康发展的轨道。
1975年10月27日,张爱萍亲自组织指挥了在戈壁深处进行的中国地下核试验。
1975年11月29日,在张爱萍亲自组织、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回收式卫星,发射回收圆满成功。卫星按时返回地面,舱体完好地降落在贵州关岭。
张爱萍对国防科研系统的整顿,使中国的国防力量又增加了可靠的盾牌。从1972年到1974年的3年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国防科研系统仅发射过一次人造卫星,且以失败告终,而1975年由于进行了全面整顿,国防科研系统在一年内成功发射了三颗卫星,返回式卫星发射试验成功。
被“文化大革命”搞得瘫痪了的国防科研系统之所以能经过短短几个月全面整顿,迅速大见成效,最主要的一条是张爱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全面整顿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毫不动摇地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同时全面整顿也是人心所向,得到了国防科研系统广大干部、群众的坚决支持和全力拥护。停止动乱、全面整顿,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科研秩序和生产秩序,不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愿望,也是全体关心国家命运、企盼祖国富强的人民群众的心愿。
【注释】
[1]参见《张爱萍军事文选》,长征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第303~3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