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花艺人的造诣广受赞誉

梅花艺人的造诣广受赞誉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第三届津门曲荟上,还有在梅花大鼓的演唱中掺用“怯何”获得好评的。“卢派”又被誉为“花派”,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花四宝的梅花大鼓,艺术上的特色是根据演唱的内容,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改变了梅花大鼓多缠绵悱恻的唱腔,为清新流畅的声腔,首开梅花大鼓高腔音域。自三十年代以后,天津唱梅花大鼓的,都是女艺人了。“花派”原本就是女性艺术,男艺人不易适应。

梅花艺人的造诣广受赞誉

金万昌——一八七一年生于北京,一九四三年病故。他是南城优秀的说唱艺人,演唱马头调、琴腔、北板大鼓、梅花调,无一不精。他富有创造力,同著名的弦师韩永禄、苏启元等合作,在原有的北板大鼓的音乐旋律基础上,进行改革并不断创制新腔,一洗北板大鼓哀伤悲怨之音,成为唱腔清新,酣畅悠扬,长于抒情的曲种,定名为“梅花大鼓”。金先生嗓音宽厚宏亮,韵味醇厚,行腔婉转缠绵,吐字清晰,沉着有力。他深谙音律,熟悉各种乐器的性能,击鼓技艺更有独到之处。他的代表曲目有《黛玉悲秋》、《鸿雁捎书》、《宝玉探病》、《安安送米》、《目莲救母》等。他的艺术世称“金派”。

卢成科——一九〇三年生于天津,一九五三年病故于天津。他是天津久负盛名的弦师,幼年从著名弦师韩永禄学弹三弦,十六岁登场献艺,为北方的一些曲种伴奏。他的基本功扎实,能够抓住各曲种音乐唱腔的规律与特点,伴奏严谨贴切,舒展流畅。烘腔托调,效果出色。著名的天津时调艺人赵小福、铁片大鼓艺人王佩臣等都很倚重他。一九三〇年左右,他开始精心钻研梅花大鼓,对曲调唱腔、唱法、伴奏音乐都加以整体的改革和丰富,在“金派”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风格,在天津曲坛影响很大,被誉为“卢派”,也有“天津梅花”之称。

白凤岩——著名琴师,不仅为“金派”名家伴奏相得益彰,而且改革了旧梅花调过于悠闲、迂缓的情调和音乐唱腔旧的结构程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说唱新内容,对梅花调的板式、唱腔、唱法和过门等进行了革新,丰富了变调的手法,灵活地插入小曲曲调,而被誉为“新梅花调”。

何先生(已佚名)——曾采取京剧的某些唱腔,经过改制,在不失去大鼓音乐的旋律上,糅进梅花大鼓里。这种唱腔、唱法,行内人称之为“怯何”,艺术上有其特色。因它似反二簧,京韵鼓曲中也加以运用。直到第三届津门曲荟上,还有在梅花大鼓的演唱中掺用“怯何”获得好评的。(www.xing528.com)

花四宝——一九一五年生于天津,幼年从邱玉山老师学习梅花大鼓,十四岁拜卢成科为师,继续深造。原来她也是按“金派”演唱,师从卢门以后,依据自身的天赋条件,在“金派”基础上进行改革,“卢派”的形成,花四宝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卢派”又被誉为“花派”,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花四宝的梅花大鼓,艺术上的特色是根据演唱的内容,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改变了梅花大鼓多缠绵悱恻的唱腔,为清新流畅的声腔,首开梅花大鼓高腔音域。她的嗓音高亢圆润,行腔高低相济,轻松自如;嘴皮子有脆劲。她在艺术上极为努力,技艺与日俱进。在卢门中,在曲坛上,崭露头角十多年,成为“花派”之魁首。可惜这位富有才华和革新创造精神的女艺人,生活境遇十分悲惨,艺术生涯也十分短暂,刚刚二十七岁风华正茂的时候,病魔就夺去了她的生命。而她的“花派”梅花大鼓的遗音长时间地留在曲坛,对天津的梅花大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自三十年代以后,天津唱梅花大鼓的,都是女艺人了。“金派”基本上没有男性传人。“花派”原本就是女性艺术,男艺人不易适应。专家们估计,“金派”男性传人,今后也很难重现,不免有广陵散之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