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刻”这一古老的画种,是指历史悠久的画像砖(石),它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东方最古老的艺术。其特点是以砖(石)为平面,在上面用翻模或刻凿的技法使砖面现出平雕或浅浮雕式的花纹或画面。远在秦代,就已产生了翻模画像砖,发展到汉代,达到鼎盛时期,称汉画像砖,后又有汉代瓦当艺术,在历史上并称秦砖汉瓦。这些砖瓦不仅是建筑材料,而且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内容极为广泛,计有花纹砖、动物画像砖、民俗生活砖和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砖。这些画像砖,原是被认为仅用于厚葬之风盛行的享堂墓室,因此人们不屑于传承接代。据博物馆的同志说,在咸阳一带的汉砖,都用于殿、庙、台等处,有的花纹砖,发现于阿房宫旧址。可见当时的秦砖和汉瓦,是广泛用于建筑装饰,并非只用于墓葬。
这种艺术,自魏晋南北朝以后,长期衰落消亡。解放后,天津版画家马达和李骆公对这门艺术进行了研究,首次用于自己的创作,使砖刻艺术在五十年代的天津一度中兴,另有画家张德育、袁廷奎、王文西、江泽等也先后有砖刻作品问世,遂使天津增添了一个在全国独家经营的艺术门类,使岑寂了两千年的艺术重放异彩,但不久又衰落下去。(www.xing528.com)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天津的砖刻第二次兴盛起来。江泽、王文西都有新作品问世。后起者王惕和阎绍民夫妇,首先将汉画像砖加以发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王之江、王麦秆和已调至广西的李骆公三位教授的支持鼓励下,在材料、形式和艺术手法上都有新的突破,使小块、单幅的人物画像,发展成大型壁画。他们在一九八二年创作了大型砖刻壁画《背水一战》。现在他们又致力于把砖刻和刻砖相结合研究,提出用粗放、稚拙的砖刻壁画做室内装潢,再以“刻砖刘”的技艺,搞仿清砖瓦建筑及豪华大厦的外表装饰,更好地发挥实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