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泥人张艺术传承四代,解放后再度兴盛

天津泥人张艺术传承四代,解放后再度兴盛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华棠早亡,实际继承“泥人张”衣钵者为张玉亭,他是“泥人张”的第二代。“泥人张”第三代,为张华棠之子张景祜和张景福、张景禧,其中以张景祜成就最大。“泥人张”第四代,为张景福之子张铭、张景禧之子张钺和张景祜之子张锠。解放前,“泥人张”的彩塑艺术,虽曾闻名国内外,但因销路有问题,传了几代,几濒灭绝境地,有的为了生存,不得不改业。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泥人张”彩塑艺术,枯木逢春。

天津泥人张艺术传承四代,解放后再度兴盛

民间艺人依靠手艺谋生,谁也不肯把自己擅长的手艺传授外人,张明山亦不例外。他把捏泥人手艺传给自己的后代,而且仅限于五、六两房的子孙。经过一百多年的家传,到天津解放前,已传了四代。

张明山去世后,由其五子张玉亭和第六子张华棠,继承家业。张华棠早亡,实际继承“泥人张”衣钵者为张玉亭,他是“泥人张”的第二代。张玉亭生于同治二年(1863),殁于一九五四年。他所捏塑的《麻姑》、《惜春作画》、《小孩吹火炉》和《钟馗嫁妹》等,均是叫绝一时的作品,不仅继承了“泥人张”的传统技艺,而且有所创新。此外他还擅长油画,绘有张明山遗像。

“泥人张”第三代,为张华棠之子张景祜和张景福、张景禧,其中以张景祜成就最大。

“泥人张”第四代,为张景福之子张铭、张景禧之子张钺和张景祜之子张锠。(www.xing528.com)

解放前,“泥人张”的彩塑艺术,虽曾闻名国内外,但因销路有问题,传了几代,几濒灭绝境地,有的为了生存,不得不改业。第三代张景禧转业为棉布商人。第四代张铭在日伪统治时期,改行为化工经纪人。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泥人张”彩塑艺术,枯木逢春。张景祜被请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一次全国政协开会,周恩来总理参加天津组委员们的讨论,见到张景祜,亲热地称呼他为“老乡”,并把他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很关心“泥人张”彩塑艺术,让他多培养徒弟,先招收十个学生。同时问及他的工资。从此他的工资按教授待遇,每月三百元。后来他到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彩塑工作室,从事“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工作,培养出一批接班人,其中包括他儿子张锠。

一九五九年,在天津成立了彩塑工作室,壮大了彩塑艺术队伍,使这项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泥人张”传统艺术,越出了张氏家传的小天地。彩塑工作室成立后,按照新的教学方法,建立教学组,约请美术教师,语文教师,订有教学大纲;招生办法,是和天津工艺美院联合招生,经过考试合格的学生,按中专待遇,进行文化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新一代“泥人张”彩塑人才。天津彩塑工作室创建二十多年来,教师和学员创作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一九七九年十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天津彩塑作品选》,计四十二件,其中张景祜的《欢迎太平军》,张铭的《炉火正红》、《李时珍》,张钺的《木工》、《祖冲之》,均较好地保留了“泥人张”的传统风格。学员胡月景的《蔡文姬》、《武松打虎》,张乃英的《白求恩》、《邮递员》,杨志忠的《风雪采油样》、《我爱这一行》、《颗粒归公》,白宝玲的《激流飞渡》等,均属比较突出的优秀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