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为茶叶的产地之一,历史悠久。花茶是花与茶的结合物,自古以来都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则为饮品中的奢侈之物。早在明朝时期,孔迩就在他的《云蕉馆记谈》中记录道:
取培江青虫麻石为茶磨,令宫人以武隆雪锦茶碾之,焙以大足县香霏亭海棠花,味信于常。海棠无香,独此地有香,焙茶尤妙。
由此可见,在明朝初年,四川地区的花茶就已开始流行,这里提到的海棠,作为花茶中的一种,受到孔迩的推崇与喜爱。而茉莉花茶,是在清朝时期才开始于四川流行的,即“湖广填四川”后。闽粤赣地区的客家人,将茉莉花带入四川,并进行规模化种植,用以窨制花茶,使得品饮茉莉花茶逐渐成为一股引领时尚的潮流。这样的风潮,并未在短时间内消停,反而逐渐演变为川茶的经典饮品,经久不衰,延续至今。
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时海上丝绸之路开通,茉莉花随着线路到达古波斯、天竺,然后进入印度成为佛教圣花,最后传入中国福州。茉莉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有“茉莉花一出,则百花无香”之美誉,又因其本身作为佛花传入中国,便被赋予了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着士大夫的气节,从而被世人所喜爱。宋时,茉莉花在几十种香料茶中脱颖而出,茉莉花茶也由此兴盛,到明末时开始走向商业之路。
明代的徐曾经在《茗谭》中记录道:“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沦茶,虽一时香气浮碗,而于茶理大舛。”其对花茶进行批判,说花茶的香气有损于茶叶本身的香气,但这根本不影响人们对茉莉花茶的钟情。到了清咸丰年间,福州已经成为茉莉花茶的窨制中心,并进行大量生产,有十多家的花茶畅销到华北地区,到清末,已经有数十家茶庄从事花茶经营业务。而清朝时期的四川,也是茉莉花茶的另外一番繁盛景象。
四川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与茶叶文化,成都平原周边龙门山一带的雅安、邛崃以及平原以南的乐山、犍为等地都拥有着几千年的种茶历史,是成都众多茶馆中茶叶的主要产地。花茶出现后,一开始并未普及到广大茶馆中,仅仅被一些文人雅士把玩,客家人在入川之前,已于闽粤等地种植茉莉花,并将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窨制茶叶之中得到了有效收益,入川后他们又在四川看到了茉莉花茶的更多商机。
东山一带,因为土壤属于黏性黄土,偏弱酸性,特别适合茉莉花的种植。清朝时期,从牛市口到沙河铺这一带,因为离成都城区和得胜场等场镇较近,客家人就在此大量种植茉莉花,并卖给周边制作茶叶的作坊。每年5月至9月,均属于茉莉花的花期,东山就有了“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云满田”的景象,成都也就从这一时期开始,兴起窨制茉莉花茶的风潮。
▲沙河边上的老茶馆 朱玉霞摄
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的成都共有516条街巷,其中茶馆就有450家,遍及大街小巷。如此庞大的茶馆体系,直接给手工制茶的作坊提供了大量商机。在制作茉莉花茶时,工厂将茉莉花分为众多等级,以满足不同需求。因物美价廉,口感适合川人口味等原因,茉莉花茶成为成都最流行的茶。
1930年末,作家易君左第一次来到成都,便在游记《锦城七日记》中记录道:
在二泉茶楼买了一碗茉莉花茶,花了3分钱,且还说茶香水好,泡到第三道茶味全出来了。[1]
由此可以看出,茉莉花茶不仅被成都广大市民接受,也被外地游客喜爱。许多游客由衷地赞美道,在茉莉花茶里,可以闻到春天的味道。
位于一心桥街的成都茶厂成立于1951年,曾为成都街头的各式茶楼、茶馆提供茶叶。在众多茶客心中,成都的花茶就是“三花”,“三花”就是成都的花茶,“啖三花”也逐渐成为成都人的幸福标志。
三花茶,并不是外地人所想的三种花拼成的茶,而是茉莉花茶的一种等级之分。(www.xing528.com)
明朝以来,四川人就已可以较为熟练地窨制花茶,到了清朝时期,茉莉花茶窨制的技术在成都地区就更加讲究,人们对花茶的品质要求也有许多细分。每年春夏季节,东山上的客家人采摘茉莉花并送往茶厂。茶厂收购茉莉花,对花期的时间及开放程度都有要求。东山上的茉莉花期在每年的5月至9月,随着温度的升高,茉莉花在三伏天进入最佳花期,这时候的花质最好。每日花开的时间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春天的花大多在晚上九点左右开放,三伏天里的花在傍晚时候就已开放,到了秋天,其绽放的时间又回到晚上九点以后。李渔曾经在《闲情偶寄》里面描写道:“是花皆晓开,此独暮开。暮开者,使人不得把玩。”
▲老茶馆里的老茶客 钟跃民摄
这是文人对茉莉花的一种欣赏态度,虽然只能在夜幕降临时才能够欣赏到花开的情趣,但对于花农来说,夜幕降临前的茉莉花才是他们的目标。因为只有未开的花,其香味才能完整保存,也才能制作出品质更好的茉莉花茶。所以,成都茶厂也只收还未开好的花作为原材料,那些完全开放的花只能给一些小型作坊进行加工。
到了采摘季节,花农们上午就开始进入园子摘花,直到傍晚来临才收工。晴天的花属于上乘品,阴天的花次之,雨天的花更次且不适宜再做花茶。晴天中午时分采摘的花属最佳,中午时分,太阳越大,温度越高,茉莉花的香味越浓。若是三伏天骄阳的午后采摘的茉莉花,则可用以窨制上上品茶。
成都茶厂建立以前,花农们采下来的花主要送往各个手工制茶作坊,茶厂建立以后,生产规模和用花量较大,东山上60%的茉莉花都被茶厂收购。每天下午,人们将花装好放在鸡公车上,经过沙河铺和牛市口送到茶厂,沿途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最早的成都茶厂是由几个作坊合并起来的,以前作坊的老师傅也加入成都茶厂成为技术骨干,团队的协作使得茶厂越做越兴旺。
窨制花茶是在晚上进行,在此之前,要将花保存恰当以防烧花,这样出来的花茶才会更有品质。到了晚上,待花蓄发时,师傅们便开始忙碌,将提前窨好的绿茶与茉莉花一起窨制,第二天通过机械设备或者人工将茶叶与花进行分离,再对绿茶进行窨制,把茉莉花所带来的水分去除。好的花茶需要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窨制多次,窨制次数越多,茶的品质就越好。
成都茶厂出来的茉莉花茶分为多个等级,分别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花碎、花末等。三级以上的花茶,几乎能将茉莉花的香味与茶叶紧密融合,看不见太多茉莉花的影子,但其香味和韵味却尽在不言之中。三级以下的花茶,就是花和茶叶的结合,形与香俱在,但其香味和口味就根据等级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差异。
真正的成都人,是特别钟爱三级花茶的,这与茶人的口味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关系。三级以上的茶,因为香气和口感都属上乘,所以价格也是不菲,普通老百姓很难消费;而三级以下的茶,因为口感和品型显得过于次,老百姓又看不上,所以三级花茶就成为他们的不二之选。三花除了价格适中,其口感也深受成都人喜欢,下地的、拉货的,尤其是需要靠劳力挣钱生活的人,都喜欢喝三花,其口感浓而不涩,香而不腻,干活前来上一盅,精力十足;休息时再来上一碗,休闲放松,心情愉悦。“啖三花”也成为每个茶馆里茶客的口头禅:“老板,来杯三花儿!”“要得要得,马上就来,马上就来!”
▼龙潭寺外面的风云茶馆,他们争先恐后地给我讲客家的故事,其中九十岁的老人胡大志为我付了茶费。 朱玉霞摄
如今,成都茶厂已经从成华区搬走,只在一心桥街剩下一个门牌,而东山上的茉莉花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客家人的记忆里,唯有在现今的三圣花乡,还可以在花田里见到一些培育来作为观赏的茉莉花。不过,成华区的客家人及整个成都的人,依然一如既往地喜欢喝这老三花。
成都的茶馆,在当地的历史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交流作用,无论是江湖的传闻、国家的政事,还是张家与李家的扯筋等生活之事,都在茶馆的人声、烟雾、茶香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今,部分客家人依然以开茶馆为生,只卖素茶与花茶,其中花茶永远都只有一个等级——三花,茶客们每天都喝这种茶,这种茶的味道,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一种融进骨子里的味道。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