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文化研究关键词

资本主义:文化研究关键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中的主角。在流通过程中,资本总表现为资本的再生产即“增殖”。资本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历史前提。正是贸易和市场的世界化和总体化使“资本”运作采取了“自顾自的”、“自我扩张”的形式,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总体矛盾的生产方式。虽然,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克服”了它的固有矛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资本主义:文化研究关键词

“资本”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中的主角。资本即以一般而言的流通形式、特殊而言的货币流通形式实现的财富积累。在流通过程中,资本总表现为资本的再生产即“增殖”。“增殖”的秘密在于工人的劳动之中,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剩余价值”,因而实现了预付资本的增值。但如果历史地看,任何社会形态当中,只要存在商品的生产、价值的交换,一句话,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存在资本的运作,只是资本运作的范围、功效程度有大小之别而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生产的历史前提。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资本论》第1卷)资本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历史前提。

那么“资本主义”是什么呢?正如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所说,在现代资本主义(即马克思所言的“资本的近代生活史”)体系当中“资本的使用(投资)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自我扩张成为资本使用的首要目标或首要意图。在这个体系中,只有当过去的积累被用来进行更多的积累时,它才成为‘资本’”(《历史资本主义》)。16世纪以降的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即“近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正是贸易和市场的世界化和总体化使“资本”运作采取了“自顾自的”、“自我扩张”的形式,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论》所揭示的就是近代以来形成的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它满足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的占统治地位的和决定的性质。这首先意味着,工人自己也只是表现为商品的出售者,因而表现为自由的雇佣工人,这样,劳动就表现为雇佣劳动”;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简言之,资本主义就是以“万物商品化”为基础的资本自我增殖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总体矛盾的生产方式。其一,财富的积累不是体现为对人类创造的积累,相反,它体现为“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控制,财富对人的控制,在体系化的商品链中,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而“哲学家生产观念,诗人生产诗,牧师生产说教,教授生产讲授提纲”(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分册)以供出卖,总之,万物成为商品,人与人的总体关系只受到商品交换价值的支配。其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固然表现为生产力、技术的提高和资本投入的减少和利润率的提高,但是生产力、科技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财富创造直接对人的状况的改善,相反,资本的实现对“劳动后备军”的需要,本身就决定这里的“财富”必然与“赤贫”并存,“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一方面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被作为整个阶级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另一方面又生产出除劳动力以外的无产者,这样就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出来。最后资本主义繁荣不过无时无刻产生着这样的现象:“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资本论》第1卷)其三,资本自顾自地积累,以及生产的无序性,必然产生的结果便是在这一过程的早期阶段导致“奢侈”性生产。一方面通过浪费、刺激奢侈性消费,制造“需要”以刺激消费从而实现过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即使刺激需要也无法提高整体的购买能力,生产相对过剩,出现通货膨胀直至出现普遍危机;最后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具毁灭性的办法就是“战争景气”,即通过“战争”消费,完成资本的自我实现。(www.xing528.com)

虽然,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克服”了它的固有矛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对20世纪之后资本主义的“生活史”细加考察,不难看出,它的基本特征依然如故。资本主义的商品化程度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一方面商品化已经全方位进入文化领域,符号商品化、文化资本化已经创造出一个“后现代景观”(参看“晚期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劳动者“白领化”并不能掩盖劳动力商品化依然如故的事实,今天的学校体系更有效地以规训方式成规模地培养着从精神气质到科技素质都能胜任资本自我实现的新型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使发达资本主义在进入“富裕社会”的同时,在实现历史性地相对全民富裕的同时,却无法消除绝对的财富分配不平等,因而丝毫没有改变马克思所说的“贫困人口”扩大的事实;另外还应看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的、深化发展的这个阶段,更完善的“商品链”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发达资本主义世界越来越多地通过既有政治霸权和资本输出、文化霸权和文化输出、全球范围的不平等交换等手段转嫁自身的经济危机,造成“克服”固有矛盾的假象,但丝毫没有改变马克思所说的财富与贫困并存的事实:“中心地带”的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和繁荣总是以“边缘地区”即欠发达世界的贫困化为代价的(沃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19世纪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自我扩张只能制造毁灭它自身的力量,即制造贫困的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同样,今天它的新一轮全球化发展并非表现为毁灭它的力量的消除,相反,毁灭它的力量在无产阶级斗争与世界范围内被压迫民族斗争的交汇中、在经济斗争与文化斗争的交汇中不断地增长着。

(赵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