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体系的重要性|文化研究关键词

世界体系的重要性|文化研究关键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同时,世界体系还具有自身的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则和凝聚力。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体系以及世界体系论的基本出发点。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主要就是围绕现代世界体系展开的。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是具有广泛劳动分工的实体,这种分工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而且是地理上的。这样在世界体系中就会形成金字塔形的权力机构,从而出现霸权。

世界体系的重要性|文化研究关键词

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特指的概念,世界体系是随世界体系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同出现的。世界体系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他在《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中对世界体系有概括性的说明。

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在沃勒斯坦的概念系统中,社会体系有两个特征:体系内的生活大体上是独立自足的、体系发展的原动力大体上是内在的。按此标准,绝大部分通常被视为社会系统的实体,如“部族”、社会共同体、民族国家都是不完整的体系。完整的(或真正的)社会体系包括两类,一类是小规模、高度自治的自给经济体,而另一类就是诸世界体系。二者的区分不仅在于范围的大小,而且在于世界体系是以广泛的劳动分工为基础实现自足的,其内部包含有多种文化。不过,被称为世界体系并不意味着它是囊括整个世界的实体,实际上是表明它大于任何从法律上定义的政治单位。同时,世界体系还具有自身的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则和凝聚力。从存在状态来看,世界体系可以被想象为有机体,它具有生命期,我们可以根据其运行的内在逻辑来判断其生命阶段。其生命力则由冲突的各种力量构成,这些力量既是聚合的力量也包含着分裂体系的潜能。沃勒斯坦以世界体系内是否存在单一的政治体系为标准,又将迄今为止出现的诸世界体系分为两种:由单一的政治体系控制的世界体系就是帝国,无此结构的世界体系就是世界经济体。这后一种世界体系是沃勒斯坦关注的重点,其名称正体现了世界体系的真正属性:世界体系(或诸世界体系)是一种经济实体。按照沃勒斯坦的说法,世界经济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基本联系是经济的,尽管这种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文化联系而加强的,并且终于由政治安排甚至联盟结构而加强。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体系以及世界体系论的基本出发点。沃勒斯坦认为,至今为止能长期稳定地存在的世界经济体只有一个,那就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世界经济体,在它之前的世界经济体都极不稳定,要么转变成帝国,要么解体了,这个诞生于现代世界早期的世界经济体又被称为现代世界经济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或现代世界体系。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主要就是围绕现代世界体系展开的。

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是具有广泛劳动分工的实体,这种分工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而且是地理上的。以劳动分工为基础,根据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国家机器的实力以及文化的完整性等衡量标准,世界经济体可以划分为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更清晰地体现了这种内在结构。按照沃勒斯坦的说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建立基于三个非常必要的因素:“世界本身在地理规模上的扩张;针对不同产品以及世界经济的不同地带而出现的劳动力控制方式多样化的发展;相对强的国家机器的出现,这样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核心国家。”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动力是“不等价交换”和“资本积累”。这种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不等价交换存在于该体系内的两组关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核心区和边缘区——之中。核心区就是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的地区,而边缘区刚好相反,其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生产低工资产品,介于它们之间的地区就是半边缘地区。沃勒斯坦强调,半边缘区并不是一种“残余类型”,它是世界经济体不可缺少的结构性要素。他指出:“一个半边缘国家是其活动一半类似核心一半类似边缘的国家……半边缘国家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将世界体系的边缘国家的产品进口到核心国家,同时将核心国家的产品进口到边缘地区,并且是以大致同样的程度来进行这两种活动。”资本主义经济体对三者之间的不平衡有很强的“自我维持之势”,同时市场的力量也会更多地强化而不是削弱这种不平衡。但是对特定的地区来说,它在体系内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当技术进步带来世界经济体的范围扩大时,它们之间有可能出现角色的转换。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有两种主要的经济周期,包括“较长的周期,即那些平均长50—60年的,通常被称为康德拉捷耶夫(Kondratieff)周期;以及更长一些的(200—300年),有时也称之为‘特长周期’”。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虽然经历周期性的繁荣—平衡—稳定—上升—衰退,但它的扩张势头并没有减弱,在空间上从西欧蔓延到了全球,在深度上从经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沃勒斯坦认为现代世界体系之所以成为唯一长存的世界经济体,主要在于其独特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之内存在的“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政治体系”。相对于世界帝国来说,多个政治体系同存于一个经济体内并不意味着政治实体已经无足轻重,恰恰相反,“在资本主义基础之上建立的政治实体使经济收益分配到‘私人’手里的同时,又不断关注经济损失”。但是众多的政治体系也不可能都同样强大,因为“如果是势均力敌的,它们就会阻碍位于别国的跨国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行。那样的话就会妨碍国际劳动分工,世界经济就会衰落,直至世界体系土崩瓦解”。这样在世界体系中就会形成金字塔形的权力机构,从而出现霸权。沃勒斯坦认为,霸权是指在大国竞争中,一个大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上的原则和意愿强加于其他政治体系。在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上出现的霸权国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霸权国家要将自己的经济优势从农业—工业生产领域开始,逐步扩大到商业金融业,并维持在此三个领域的全面优势时才能建立霸权;其次,享受霸权的国家都力主门户开放自由贸易;第三,霸权的军事力量主要体现在海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中的霸权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迄今为止,政治体系经历了三个霸权周期,相应先后有三个霸权国家,即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19世纪成为“世界工场”的英国以及20世纪中期的美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体系论者热衷于从文化或文明的角度透视世界体系。沃勒斯坦就曾指出:“一般的核心国家,以及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存在的霸权国家,都在努力加强其生产者的优势,并且通过他们对世界的文化统治而使得他们在国家体系中的作用合法化。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是通过容易观察到的形式,诸如语言宗教以及习俗来实现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霸权是通过其他形式来实现的,这些形式包括思维方式和分析方式,尤其是通过哲学科学/社会科学的范式来实现的。”沃勒斯坦揭示了现代世界体系内文化/文明演变中的霸权趋势。从文明的角度来说,现代世界体系本来是西欧一隅的文明,随着世界体系的扩张,这种“特殊的文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世界体系论认为,现代世界体系主要是通过“社会科学的制度化”、“意识形态的规范化”和信奉启蒙哲学的运动的普遍化,来谋求文化上的统一。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趋势迫使他们在明确文化身份时举棋不定、进退两难。(www.xing528.com)

世界体系论认为,现代世界体系自诞生就面临反体系运动,主要是社会主义劳工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沃勒斯坦曾展望过世界体系的未来形式,这将是世界体系的第三种形式:

社会主义世界政府。他后来表明,自己的设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肯定。

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分析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的原著以及那些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看待世界体系的学者们的著作;叙述历史事件的年鉴学派,特别是布罗代尔和他对长时段研究的重视;熊彼特、波兰尼和普雷维什(Raul Prebish),所有这些人都强调作为资本主义运行基础的制度性结构;以及关于长波的叙述”。更具体地说,世界体系论是对以国家为分析单位,追求普遍发展模式的现代化理论的反动,其更直接的一个知识渊源是依附论。在依附论者中弗兰克曾用依附理论对现代世界历史进行过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构成现代世界的中心城市力量,它们在从属国建立起卫星城和官僚政治中心。利用这种机构和机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断榨取财富,从而造成西方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欠发达。沃勒斯坦继续了这样的分析,使之更加精细明确。从方法上给予世界体系论滋养的是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以及年鉴学派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沃勒斯坦推陈出新,将自己的方法定义为“一体化学科方法”。

世界体系论虽然为多个学科的学者所接受,但也面临着众多的竞争者和批评者。沃勒斯坦认为自己的世界体系分析是超越欧洲中心论的尝试,但他的分析却被批评为欧洲中心论式的解释,柏格森甚至对世界体系论的理论身份都大为怀疑。不过,世界体系论的影响还在扩展,其价值需要更长时间更多事实的验证。

(王燕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