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研究关键词:神话原型专题

文化研究关键词:神话原型专题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话—原型是对以弗莱为代表的批评方法的概括。当涉及叙述形式时,弗莱称之为“神话”;当涉及意蕴时,弗莱称之为“原型”。在其被誉为神话—原型批评“圣经”的代表作《批评的剖析》中,弗莱把探究文学原型发生和置换的规律视为文学批评科学化的基本内容。弗莱认为,文学和神话密切相关,是神话的置换变形。借用亚里士多德的术语,他称它们为“神话原”。四大神话原分别为:喜剧、传奇、悲剧、反讽。

文化研究关键词:神话原型专题

神话—原型是对以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为代表的批评方法的概括。该方法着眼于文学与某个种族或者文化潜意识之间的联系,探讨文学原型发生及置换的规律。按照弗莱的看法,文学是神话的“置换变形”。每一个文学文本片段中都存在着一种可以用来解释其他文本的存在形态的“神话原”,全部文学则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当涉及叙述形式时,弗莱称之为“神话”;当涉及意蕴时,弗莱称之为“原型”。

一般认为,神话—原型批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弗雷泽人类学理论为代表的早期阶段、以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为代表的发展阶段、以弗莱为代表的批评体系的完善阶段。弗雷泽的《金枝》一书揭示出西方文化起源于巫术仪式,并且发现了西方文化和文学中一些极为普遍的原型,如“死而复活”、“替罪羊”等,这为弗莱提供了方法论的启迪。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及其文艺观,尤其是他对原型和原始意象的阐述、对“艺术家本质上是其作品的工具”的论证等,对弗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此外,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等对神话—原型批评的发展和成熟都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其被誉为神话—原型批评“圣经”的代表作《批评的剖析》(1957)中,弗莱把探究文学原型发生和置换的规律视为文学批评科学化的基本内容。在他看来,以往的文学研究忽视了单个作品与文学整体的联系,缺乏对文学内在结构的理解,而神话—原型批评就是要从滋生文学结构模式的温床——神话和仪式——着手描述和概括文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弗莱认为,文学的结构是神话模式的展开和置换变形。不同类型的文学构成“一个中心的,统一的神话”的不同方面,而在各类文学的具体作品中,人们可以发现相似的原型和模式。

弗莱继承并发展了荣格的“原型”概念。在荣格那里,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零碎而不完整,模糊而不统一的原始意象。原型是人类远古社会活动的遗迹,也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通过积淀和浓缩而形成的。而在弗莱,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它“把一首诗同别的诗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把我们的文学经验统一成一个整体”。用原型作为纽带,不同的作品之间就得以相互关联,文学类型的共性就能够显现出清晰的轮廓,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线索也就能够归结为原型的置换变形。

弗莱认为,文学和神话密切相关,是神话的置换变形。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的欲望和幻想,神的为所欲为的超人性质是人类欲望的隐喻式表达。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科学的兴起,人类的欲望和幻想越来越受到压抑,神话也日益趋于消亡。但神话的消亡不是表现为神话的终结,而是“置换变形”为文学而继续存在,就像神祇“置换变形”成了文学中的人物一样。参照人类学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弗莱把整个文学史看成由神话原型所展开的五阶段“置换变形”:一、主人公在类别上高于他人和环境,便是超自然的存在——神,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二、主人公不是在类别上,而是在程度上高于他人和环境,他就是传奇英雄或者童话人物,神话就被置换为了传奇、传说、民间故事、童话等。三、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他人但并不高于他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他具有大大超出常人的激情、能力和表现力,其所作所为仍然处于社会批评和自然秩序的范围之内,有关他的故事就是大多数史诗和悲剧,弗莱称之为“高级模仿”。四、主人公既不高于他人,也不高于环境,只是和我们大家一样的常人,其活动遵循着我们在自己的经验中所获得的那种可然性法则,这就是“低级模仿”,大多数戏剧和现实主义作品就属于这种模式。五、主人公在智力和体力上都不如我们常人,以至于我们感到自己是在居高临下地俯视一个受奴役、受愚弄或者荒诞的场面,这便是反讽模式。弗莱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为文学形态的两极,从神话到现实主义的过程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的运作过程中的“置换变形”,实际上也是一个从“隐喻”到“明喻”的过程。

从置换变形的角度,弗莱从西方文学史中归纳出五种类型的基本的意象世界,即启示的世界、魔幻的世界、天真类比的世界、自然和理性类比的世界和经验类比的世界。前两种意象世界直接来源于神话未经置换的世界,后三种意象世界则由前两种意象类比出来,显示了趋向理想或者趋向现实的不同程度。在弗莱的体系里,每一种意象世界都对应于一种文学类型:启示意象关联于神话模式,在它的世界里,人的欲望和幻想得以充分展现。魔幻意象关联于反讽模式,它所展示的世界是一个完全违背人的意愿的世界,是一个梦魇和替罪羊的世界。启示意象和魔幻意象之间的置换变形和辩证作用,产生了三种中间类型的类比意象世界。天真类比意象关联于传奇模式,它的世界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显示为启示世界在人间的对应物。经验类比意象关联于低级模仿模式,它的世界与魔幻世界有对应关系。自然和理性类比意象则关联于高级模仿模式,它的世界介于天真类比的世界和经验类比的世界之间。这五种原型意象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基础,根据它们趋向理想还是趋向现实的程度上的不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www.xing528.com)

在对意象世界的动态考察中,弗莱抽象出四种基本的文学叙述范畴,并认为整个文学史就是这四大叙述范畴置换和循环的过程。借用亚里士多德的术语,他称它们为“神话原”(单数形式为“mythos”,复数形式为“mythoi”)。“神话原”实际上就是神话的叙述程式,或者说它是在文学意象世界循环运动中形成的基本要素。四大神话原分别为:

喜剧、传奇、悲剧、反讽。四种神话原分别代表着主要的神话运行方向:一、喜剧是春天的神话,讲述神或者主人公的诞生或复活。二、传奇是夏天的神话,讲述神或者主人公的成长和胜利。三、悲剧是秋天的神话,讲述神或主人公的末路和死亡。四、反讽是冬天的神话,讲述神或者主人公逝去后的世界。喜剧和传奇是向上运动的叙述程式,悲剧和反讽是向下运动的叙述程式。四者衔接构成文学的一个圆形的循环运动。因此,关于神由死而生而复活的神话已经包含了文学的一切故事,各类作品都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或讲述这个故事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弗莱对格雷夫斯的一句诗心有戚戚:“有一个故事而且只有一个故事/值得你细细地讲述。”通过这样的循环模式,弗莱就把原本在逻辑上先于题材的文学叙述程式范畴,转化为文学的历史体裁,并且运用于对西方各类文学体裁的阐释。

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解释体系,弗莱就把共时性的文学范畴体系转化为历史性的文学体裁的循环运动。在弗莱看来,从神话开始,西方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喜剧、传奇、悲剧等阶段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去冬来的季节,在英雄已逝的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只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尽是“荒原”中的“反英雄”,比如卡夫卡笔下的变成了甲壳虫的小职员,或者福克纳笔下的白痴等等。当然,按照这种循环模式,大可不必悲从中来,因为伴随着冬去春来,文学也将通过重建神话而回归到生命的源头。只不过,在现代文学中对于深化的借用和创造并非为了重演古老的故事,而是要借非理性的外观传达理性化的思考,对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和种种弊端作出反讽性的批判。

神话—原型的概念把文艺研究同现代心理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融会在一起,从深层的文化心理角度研究文学规律和文学作品,显示出比精神分析批评更深厚更广阔的理论视野。

(张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