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德勒兹审视世界万象的差异哲学、流变思维和游牧思想中,“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territorialize—deterritorialize—reterritorialize)是其重要的后结构主义哲学和美学概念。
“辖域化”一词源自于拉康的过程分析理论,拉康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抚始于母亲的哺乳,由此划定了儿童的口欲区,使特定的器官与相应的对象(如嘴唇与乳房)之间产生了性欲的驱动力与价值关联。辖域化因此指一种将欲望和某种器官与对象的关系加以稳定或固化的过程。广义的辖域化概念意指既定的、现存的、固化的疆域,疆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在人类的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中,“辖域化”的表现以西方文化模式为甚。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主要的模式就是将事物划分为条条块块以便于掌握。自然科学通过分析、化验、计算、量化等等手段达到掌控对象的目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等等人文社会领域中则充斥着利益及其冲突的各种范畴,有着科层化的特征,护卫与算计是两种基本形态或手段。从而形成了广袤的时间与空间内的各种“辖域化”。
德勒兹和加塔利分裂分析的“解辖域化”的概念首先在心理学的领域中颠覆了拉康式的辖域化,他们将欲望的自由流变与相对未定型的形式称为“分裂分析”——解辖域化因此指将欲望从已经建构而成的器官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中解放出来。例如,分裂分析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将分裂症的欲望从核心家庭和俄狄浦斯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社会领域,“解辖域化”用来将劳动力从特定的生产工具或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哲学美学意义上,辖域化意味着某种等级制中心主义和静止的时空。因此,德勒兹强调“解辖域化”的概念。约瑟夫·恰尔德斯等所编的《哥伦比亚现代文学与文化批评词典》(1995)中对“解辖域化”一词解释说:“此词源于德勒兹与加塔利。‘解辖域化’一词是与更为宏阔的后结构主义解构中心构想相联系的,指涉从所栖居的或强制性的社会和思想结构内逃逸而出的过程。这些结构在地理学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辖域。对德勒兹和加塔利而言,精神分裂症是解辖域化的完美存在方式,这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种生存模式。但德勒兹和加塔利是有意摆脱和抵抗任何将他们增殖性的理论观念缩减成为僵硬的系统的努力的,因此,力图界定像‘解辖域化’这类术语有悖于他们的构想。”
“逃逸线”(a line of escape)概念与“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密切相关。辖域化的概念与逃逸线的概念可以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都强调摆脱既定辖域的束缚的努力,旨在创造新的流变、生成的可能性。对既有的辖域进行解辖域化或其向自由逃逸之后,往往伴随着某种时空重构或“再辖域化”。这种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结构和领域。(www.xing528.com)
与上述诸概念紧密联系的术语“编码”(coding)、“解编码”(decoding)与“再编码”(recoding)表达了德勒兹和加塔利对社会与文化符码的看法。资本主义在体制上暗中破坏了既有的社会文化符码,用市场的现金关系作为社会组织的基础而取代了它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解编码盛行于世。这就是为什么德勒兹和加塔利所主张的分裂分析把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无限创造的符号学(症状学)并视之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基本趋向的原因所在。由于编码/解编码/再编码的不平衡动态以及资本主义条件下意义的无意义,解辖域化与再辖域化因此成为分裂分析更为基本的分析范畴。在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潮中,唯有德勒兹和加塔利对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对将差异凌驾于认同之上的倾向提供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基点。综上所述,贯串于德勒兹和加塔利的著作之中的“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的三联概念是理解他们后结构主义哲学美学思想的关键性概念。
(麦永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