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地讲,集团的首领任用亲信以及亲戚,也无可厚非。在外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和自己有渊源关系的亲信,执行各种任务和命令的效率高,忠诚度也高,有利于维护组织利益。项羽也任用或者重用很多和自己以及项氏宗族没有渊源的人才,比如,范增、英布,以及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来历的龙且、蒲将军、钟离眛、周殷、季布等人。这些人在楚军中担任非常高的官职,比如龙且和周殷都做过大司马,担当很关键的职责,被项羽赋予极重要的使命。过分强调项羽任人唯亲,甚至认为这是项羽败亡的重要原因,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符合。
如果项羽存在任人唯亲的问题,刘邦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呢?根据史书记载,答案是肯定的。
所谓任人唯亲,对这个“亲”字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和刘邦或他妻子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那些姓刘的人和姓吕的人。另一个方面是,刘邦在早年和他关系密切,称兄道弟,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人。比如,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一起长大的卢绾。
在汉集团里,刘邦对一些亲戚也很重用。比如,刘邦同父异母兄弟刘交,独立领兵且和刘邦是同宗的刘贾,这些人的能力都不错,对建立汉江山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汉朝建立后,刘邦封二哥刘仲为代王,这是典型的任人唯亲导致巨大祸患的例子。汉八年(公元前199年),匈奴入侵代国,身为代王的刘仲毫无军事才能,根本无力守卫国土。他竟然弃国舍疆,独自逃回洛阳。刘邦看着这个相当不争气的二哥也无可奈何,只能把他降为合阳侯,以示惩戒。虽然刘仲是个废物,但他的儿子刘濞才华卓绝。在汉景帝时,吴王刘濞挑起“七国之乱”,这是后话了。
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和刘邦从小一起长大。刘邦把他视为绝对心腹。他得到的赏赐和待遇,其他人比不了。《史记》记载,“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刘邦“还定三秦”后,卢绾被封为长安侯。《史记》记载“长安,故咸阳也”,此长安不是汉朝时的都城长安,是秦国都城,封地在这里,姑且不说经济基础如何,政治地位非常显著是一定的。但在“还定三秦”或之前的征战中,没见到卢绾立下过哪些显赫功劳。刘邦公开把这块风水宝地封给卢绾,明显是任人唯亲、眷顾亲信。
汉朝初立后,在公开场合,刘邦主动暗示群臣,希望群臣主动劝谏他,立卢绾为王。汉军平定项羽立的燕王臧荼后,在识时务、深谙皇帝心思的群臣吹捧和劝谏下,卢绾被立为燕王。
刘邦不但任用亲信,而且在赏赐上偏心。据学者夏增民统计,初置十八侯中,刘邦起事的基地——丰沛砀地区的人员占了十一个,而余下被封侯的几乎全部是这个三角地带或者邻近地区的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年表》中载一百四十七侯,籍贯在丰沛砀三地的五十一人,占了三分之一强。学者刘敏经过深入研究,得出刘邦不仅“封功”,并且“封亲”的结论。“代秦而兴的汉,虽承秦制,但有变通,不仅功封,而且亲封”。从汉初“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此后历代皇帝封皇子为王,封王子为侯,体现的均是亲亲而分封的原则。(www.xing528.com)
有人说,项羽疑心重,轻信谗言,使大家在他身边工作缺乏安全感。这种评价很多。汉朝初立,刘邦当着群臣的面,说过一句话,“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他认为,项羽因怀疑范增通敌,而弃用范增,才丢了天下。
然而,从有限的史料看,反倒是刘邦怀疑部下的劲头要大于项羽。
举个例子。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附近作战,项羽的攻势非常凶猛。刘邦刚经历彭城惨败,士气低落,正在苦撑。这一年四月,刘邦主动向项羽请和,项羽不答应。五月,纪信为救刘邦,被项羽捕杀。也是在这一年,刘邦非常需要在后方的萧何向荥阳前线运送兵力、粮秣和装备,这时候,有个叫鲍生的人对萧何说:“现在刘邦作为一国之君,都已亲自冲到前方,和项羽没日没夜地搏杀。看情形是在苦撑,局势不妙。现在,他不停地催促你向前方运输物资,给人的感觉好像汉国离不开你,大汉国的前途尽在你手上。将心比心地想,汉王刘邦心里肯定不踏实,会猜忌你。我为你考虑啊,为了让汉王心里踏实,你选萧氏族人中那些年轻后生,全都送到前线,表达出和刘邦死到一起、活到一处的决心。到那时,刘邦必定更加相信你。”萧何听从鲍生的话。《史记》记载,“汉王大悦”。看来刘邦对萧何真的不放心。
汉朝建国后,汉十二年(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刘邦亲征。在作战期间,刘邦经常派人到长安,问相国萧何:“你每天都在干什么啊?”当时,萧何主要做支援前方的后勤保障工作,以及辅佐太子刘盈治理国家。这时候,萧何身边又有一个聪明人,告诫萧何:“皇帝在前方打仗,那么忙,竟然还有闲心管你在后方干什么,这肯定对你不放心了。你萧何当相国,功劳第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有被提拔的空间了。你从当年入关中之际,就从事汉国内政治理工作,如此已十几年,汉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肯定很喜欢你。皇帝在前方打仗,如果怀疑你在后方有‘不臣之心’,也很正常。”“萧相国,你呀,不如干些贪图富贵、不求进取和残害百姓利益的事,比如强买百姓土地、宅院,戕害百姓,自污名声,诸如此类。用实际行动向皇帝表达自己只想求富贵,无非分之想。广大百姓一旦对你愤恨。皇帝觉得你不得人心,即使想造反,也肯定没戏,自然对你就放心了。”萧何听从了这个建议。《史记》记载,刘邦又大悦。
萧何是和刘邦很亲近的人。刘邦混江湖,在秦朝当低级官吏时,萧何和他关系很亲密。刘邦在当秦朝基层官吏时,干了些违法乱纪的事,《史记》记载:“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刘邦带着劳工去咸阳服徭役时,其他同事送刘邦三百钱,作为礼金和盘缠,萧何却送五百钱。为此,汉朝建国后,刘邦为此多给萧何两千户食邑。刘邦对萧何不忘旧恩,投桃报李。对这样的人,刘邦都屡次怀疑,评价刘邦在用人上疑心不重,肯定不符合史实。
除了对萧何外,刘邦其实还怀疑过陈平、樊哙等人。但客观地说,作为一个集团的领袖,怀疑下属能力也好,忠诚度也好,其实无可厚非。毕竟在用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历史上,因轻信人而被部下害死的君主非常多。苛求君主、领导无限信任属下,特别是在乱世,也有点不近情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