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出重围后,直接奔向下邑。当时,吕泽率军驻扎在下邑。下邑在彭城的西北。其间,他派人把父亲刘太公和老婆吕雉及其儿女都接走。很可惜,审食其带着刘太公、吕雉从小道流亡时,被楚军遇到,因此被项羽抓走了。刘邦的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在逃亡路上碰到刘邦。刘邦把这双儿女带到车上,继续西逃。但在逃亡的路上,眼看被楚军的骑兵追上,他把两个儿女推下车。他的司机夏侯婴违反刘邦的命令,把两个孩子抱上车。如是数次,刘邦后来急了,甚至准备杀掉夏侯婴等十余人。最后,还比较幸运,大家都逃脱了。对此,大家普遍理解的是,刘邦为自己不顾儿女性命,反映出他自私的本性。可是,如果认真分析,这样理解是有问题的。
刘邦发动“还定三秦”后,攻入关中,但三秦之地并没有完全平定,他急忙派人去沛县接父亲、妻子和孩子。彭城之战失败后,他再一次派人去沛县,寻找家人。可见他很顾家,怎么会抛弃孩子呢?行为逻辑相差太大,完全有悖常理。
如果换一种思路考虑,也许就比较合情理了。刘邦遇到两个儿女的时候,刚冲出重围,周围都是项羽的追兵,刘邦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刘邦作为项羽重点追杀的对象,带着一双儿女逃亡,会连累他们。如果把这两个小孩放到路边,即使遇到楚军的追兵,追兵不认识他们,也不会对这双儿女如何。这大概是刘邦推两个孩子下车的真实动机。
根据《史记·滕公列传》记载,刘邦、夏侯婴等人带着一双儿女,逃到荥阳,脱离危险后,刘邦派人把两个孩子私下里送回老家丰邑。这说明等脱离眼前危险后,他并没有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大概也觉得即便到荥阳,未来是否完全安全依然未可知。而丰邑是刘邦的根据地,那里有他的亲朋好友。刘邦并不知道刘太公、吕雉被楚军俘虏,将一双儿女送到那里,交给妻子和父亲,他认为更安全。虽然丰邑被项羽占领,但在短期内,项羽应该不会想到刘邦会把两个孩子送回老家。直到他在荥阳站住脚后,刘邦才派人把两个孩子又接回来。
大家都安全后,刘邦给予夏侯婴重赏。根据《史记》记载,“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表彰夏侯婴临危不惧,执意带着他的一双儿女上路的忠勇行为。后来,刘邦死后,吕雉当权,因为这件事,对夏侯婴依然倍加眷顾。这是后话了。
根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的记载,一个叫丁公的人,率兵在彭城以西追上了刘邦,两军短兵相接,刘邦急了,他对丁公说:“两条好汉难道要互相迫害吗?”就这一句话,丁公竟然撤兵了。大概是刘邦以前在楚军中有人缘。而丁公这人立场也有问题,否则,刘邦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虏。
从彭城败退后,刘邦先跑到下邑,那里有吕泽的军队,在砀郡这一带,又收拢了一些残兵,继续往西跑,到达虞县。
在这期间,他大概受了极大刺激,问众人:“谁和我一起打项羽,我把函谷关以东地区给他。谁能干这事呢?”张良说:“英布、彭越和韩信可以继续和刘邦共同对付项羽。”大家注意,刘邦开出的价码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这个价码是天价。刘邦摆出不计得失的姿态,准备和项羽死拼。
在虞县,一个叫随何的人主动请缨,帮助刘邦联络九江王英布,诱其加入刘邦阵营。刘邦告诉他:“你如果让九江王投靠我,牵制项羽数月,我就一定能取天下。”
从以上言行可以看出,刘邦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不断说各种鼓舞士气的大话,重新归拢人心。他这么做大概也是无奈之举。面对兵败如山倒,前途一片黯淡,威望尽失,不由自主地说些大家喜欢听的大话,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不过,从后来情形看,刘邦打败项羽后,确实部分地兑现了承诺。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彭越为梁王,韩信为楚王。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刘邦退守荥阳,各路败军会聚于此。萧何从关中把一些能拿得动兵器的人鼓动起来,送到荥阳。汉军总算是在这里停住逃亡的脚步。
从刘邦逃亡过程看,他确实够狼狈。但其他将领却并不如此惨。比如,曹参在撤退时,围攻雍丘(今河南杞县),以前被曹参等人降服的王武、程处和柱天侯,看刘邦大败,借机反叛,但曹参在撤退路上打败了他们。曹参在昆阳、叶县击败一个叫羽婴的将领,之后挥师北上,攻下武彊(今河南原阳县境内)。灌婴和曹参一起围攻雍丘,之后跟从曹参等将领打败王武、魏公申徒的反叛。曹参、灌婴等人打下雍丘后,派靳歙守卫这里,随后,参与进攻王武等反叛者,派出将领在梁地征战,骚扰和堵截楚军的追击。周勃则占领荥阳以北的粮仓敖仓,确保败退后的汉军获得粮秣供给。
在项羽进攻彭城时,刘邦最得力的将领樊哙依然驻扎在薛县。项羽在彭城打败刘邦后,樊哙并没有参与彭城之战,楚军进攻他时,他看大势已去,带着本部人马撤退到荥阳。虽然他没有拦截项羽的南下军队,但因他的军队受到的损失最小,而且还是一支能独立作战的骑兵军队,等他来到荥阳时,使刘邦在困厄中及时地获得极大的兵源补充。为此,刘邦当场给他两千户的封邑,奖励他在撤军中取得的胜利,激励他率军继续顶住楚军进攻。(www.xing528.com)
很多将领齐心协力攻打雍丘。这个地方对刘邦回军荥阳很重要。雍丘是刘邦从彭城退守荥阳的必经之地。包括曹参攻打的武彊、周勃攻打的曲逆,全都在刘邦回军的必经之路上。这些将领这样征战是为汉军打通回军的道路。
这时,陈馀发现张耳没有被刘邦杀死,以此为借口,和刘邦决裂。当然,这大概也是表面原因。真实原因应该是陈馀觉得刘邦大败,今后生死难料,继续和刘邦结盟,既然无利可图,甚至还会引火烧身,不如划清界限,与刘邦一刀两断。
刘邦东征之前,拉拢陈馀,陈馀答应刘邦参加反楚联盟,但开出的条件是刘邦杀掉张耳。可刘邦找一个酷似张耳的人杀了,把人头送给陈馀。根据《史记》记载,陈馀见到人头,接受刘邦的结盟邀请。但如果细究起来,这事其实很蹊跷。
之前,张耳和陈馀相识相知,交情深厚,达到“刎颈之交”的程度。难道说,陈馀真的看不出刘邦送来的人头是赝品吗?这一概率其实很小。陈馀见到人头,答应和刘邦一起干,没有当场揭穿刘邦玩的“猫腻”,主要是因为刘邦纠集五路诸侯,东征项羽,声势浩大,此时与刘邦结盟,所获政治利益巨大。之前,他和田荣、彭越结盟,公开反对项羽,比刘邦还早。田荣被项羽攻杀后,陈馀、彭越危机感陡增。如果与刘邦再次结成反楚联盟,可以避免被项羽攻杀,避免成为第二个田荣,还可以借助刘邦及其所帅诸侯联军攻灭项羽,从此不用担心项羽报复。虽然陈馀嫉恨刘邦收留政敌张耳,但与对抗项羽、确保赵地及代地安全的目标相比,他与张耳的私人恩怨,暂时不足挂齿了。即便他真的看出送来的张耳人头是赝品,也不会当场和刘邦翻脸。
彭城之战后,刘邦自身难保,项羽一旦腾出手攻打陈馀,他便难以招架,不如公开脱离刘邦阵营,也许暂时可以躲开项羽的讨伐。一旦刘邦和项羽陷入对峙的僵局,陈馀占据的赵国、代国,有可能成为刘邦和项羽争相拉拢的对象,到那时,他就更加安全了。这可能是在刘邦彭城之战后,陈馀和刘邦划清界限的真实原因。
经历彭城惨败后,汉军残部退到荥阳,楚军追击而来。韩信带着本部人马,收罗败逃而来的军队,在京、索阻截楚军追兵。根据《史记》记载,这是韩信正式领兵独立指挥的第一战。此战,韩信取胜,成功地遏制住楚军攻势,并把楚军牢牢地挡在荥阳地区,汉军岌岌可危的紧张局势暂时缓解。这次胜利对刘邦无疑是雪中送炭,韩信的军事才能初露锋芒。但除韩信能力卓著外,灌婴的辅助作用,也不可低估。
上文提到,刘邦退到荥阳后,汲取彭城之败的教训,迫不及待地把所有骑兵整合起来,独立建军,以对抗楚军骑兵。他从骑兵中找到两个原秦军将领,希望他们率领汉军骑兵,反击楚军。但这两员将领觉得自己以前是秦军,统领汉军骑兵,怕汉军不服,建议让刘邦选一个亲近的人作为骑兵主帅,他们甘愿辅佐此人。刘邦拔擢灌婴统领骑兵,任命这两位原秦军骑兵将领为副将。
灌婴率领刚组建的骑兵向东出击,在荥阳以东和楚国骑兵对攻,战而胜之,初战告捷。为进一步阻止项羽西进,灌婴率领骑兵长途奔袭,向楚军后方杀去。从阳武到襄邑(今河南睢县),展开大规模袭扰,断楚军粮道。之后,继续深入楚国腹地,在鲁县打败项冠和王武,在燕县(今河南长垣县、延津县)杀掉楚军中五员楼烦将领。楼烦位于今天山西省西北部。楼烦人向来以善骑射著称,灌婴的骑兵能斩杀楼烦将领,显然战绩非凡。最后,在白马(今河南滑县),灌婴打败王武的将领桓婴后凯旋。在楚军后方,灌婴的骑兵上下纵横,频繁袭扰,客观上阻滞了楚军进攻荥阳的势头,打乱了楚军的作战节奏,有效支援了韩信在荥阳的阻击战。
此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帮助汉军在荥阳停下败逃的脚步。一是荥阳以西是山地和丘陵地带,楚军无法对荥阳实施有效包抄和夹击;二是荥阳东北方向的敖山,有一个天下最大的粮仓敖仓,这里有很多粮食;三是楚军从彭城一路追杀到荥阳,连续作战后,战斗力下降,已是强弩之末。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应是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粮仓。之前,韩信很可能被派到这里驻守,保卫敖仓,为联军提供后勤保障。《史记·绛侯列传》记载,从彭城败退回来后,刘邦派周勃守卫敖仓。汉军始终重视敖仓。
经过一番努力,借助地形和敖仓,汉军在荥阳暂时站住脚跟。刘邦在这里将迎来更加艰苦、旷日持久的鏖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