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心成为楚王,史称“楚怀王”。他对刘邦的事业发展有利还是不利呢?从现在看,楚怀王熊心把刘邦推向事业的第二个高峰。
之前,刘邦接受项梁军事支援,收复根据地丰邑,与项梁建立紧密且互相信赖的关系,在形式上,刘邦已成为项家军的一员。在楚怀王时代,项梁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是楚国军事和政治真正的“一把手”。楚怀王上位,传统楚国复兴。刘邦出身地方杂牌军,有机会借助项梁完成“鲤鱼跳龙门”的艰难一跃,这是刘邦梦寐以求的。
以项梁为军事首脑、以楚怀王为国家元首的楚国,是当时楚国境内唯一的合法政权。本来一盘散沙的楚军,一下子有了主心骨。在薛郡会议和楚怀王出场后,刘邦受到项梁进一步器重。项梁派刘邦和项羽外出征战,从《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来看,刘邦是军事主官,项羽是副官。大概从这个时期,刘邦、项羽并肩作战,结下深厚的兄弟情义。后来,他们都承认曾经“约为兄弟”,大概是在这个时期。
从某种意义来看,这段时间里,项梁把刘邦看成嫡系军队。项梁之所以这么对待刘邦,除了觉得刘邦确实能带兵、会打仗,还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个原因是,刘邦的政治军事实力不高,提拔刘邦不会威胁到项梁的政治地位。刘邦是地方杂牌出身,在楚国传统势力中没有根基。他在找项梁借兵前,所带的兵马不到一万人,不像其他起义军军队,如陈婴的军队,动辄就数万人。
另一个原因是,在危难之时,刘邦求助过项梁,项梁给予他无私帮助。项梁曾借给他一支军队,让他带去夺回根据地丰邑。按照游侠做人做事的规矩,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刘邦欠项梁的人情,项梁也会把他当自己人看。
刘邦投靠项梁后,有实力派项梁罩着,从此算有了政治、军事上的靠山,以后不会遭到像雍齿这样的人暗算了。楚怀王确立后,他努力工作,往小处说,为效忠项梁和报答项梁的知遇之恩,进一步寻求到来自项梁的军事和政治上的保护;往大处说,是为国效命,使个人和他的团队拥有更大上升空间。
当然,刘邦是否真心实意地把项梁看作死命效忠的“主子”呢?答案是否定的。大家知道,刘邦是很有追求的人。
不过,没过多长时间,刘邦遇到一个重大变故——项梁突然被杀。
薛郡会议后,项梁与刘邦、项羽出去征战,与齐国的田荣、龙且一同进攻东阿。刘邦、项羽攻破成阳,在濮阳东又一次打败章邯。紧接着,刘邦的部将曹参斩杀三川郡守李由,这是非常重大的军事胜利。三川郡控制着通往洛阳和关中的中原地带,号称天下之中,是战略要地,是彭城往西与楚国紧邻的最重要的秦朝统治区域。李由战死,出现一个统治的真空地带,通向关中的门户可能由此洞开。李由是秦朝丞相李斯的儿子,个人名声大,杀了他,战果更加非同寻常。
楚军和章邯的秦军对决,连续取得几次胜利。这时,项梁大概有些飘飘然。在定陶,项梁一时疏忽大意,被章邯夜袭成功,兵败被杀。一些学者认为,项梁被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秦朝政府从关中把王离所率领的长城边防军调来,躲过项梁耳目,与章邯军队悄悄合兵,秦军实力顿时大增,蒙在鼓里的项梁对此没有做出相应准备,在夜袭里丢掉性命。
项梁的死对楚国震动很大。刚稳住阵脚的楚国像断了脊梁骨,再一次面临着不知何去何从的险境。刘邦、项羽等楚国诸将分别收缩兵力,向彭城撤退。刘邦驻军砀郡,吕臣驻军彭城东,项羽驻军彭城西,摆出保卫彭城、等待秦军攻击的架势。
不过,楚军紧张过度了,秦军并没有乘胜追击。《史记》记载,可能秦朝认为,项梁已死,被项梁抬出来的傀儡楚怀王不是难对付的角色,章邯以为楚地不足虑了。章邯转军至赵地,配合王离的秦军,攻灭赵国。此时在赵国的秦军,将赵王歇和张耳围困在巨鹿城内,王离急需要章邯大军支援,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赵地叛乱。总之,在关键时刻,章邯撤军北上,楚国躲过近在眼前的灭国危险。
楚国“折”了项梁,原先那个名义上的“主心骨”楚怀王熊心,瞬间成为真正的“主心骨”。这时候,楚怀王正在都城盱眙(今江苏盱眙县),地理位置在彭城南边。根据《史记》记载,听说项梁死了,他来到北边的彭城,站到对敌前线。但按照《汉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给大家的感觉是,因为刘邦、项羽建议楚怀王从盱眙迁都到彭城,楚怀王被迫来到彭城。如果楚怀王主动来彭城,说明在危难之时,他是一个不甘心做傀儡的人,趁着权臣项梁已死,要有所作为,颇有一些挽大厦于将倾的魄力。如果被动而来,则显得他缺乏领袖的气质和能力,完全是政坛上的“活道具”。在一些影视剧里,如1994年上映的《西楚霸王》中,以及高希希导演的《楚汉传奇》中,都把楚怀王这个人物刻画成懦弱、无能的样子,甚至在《西楚霸王》这个电影里,还把楚怀王刻画成一个傻子。如此理解楚怀王,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楚怀王能“上位”完全依靠军事强人拥戴,而被拥戴之前,他还在给人放羊,作为贵胄出身,如果不是实在混得差,谁也不会干这个活儿。推算起来他应该有五十多岁,甚至年龄更大。在那时候,这个年龄基本上算老年人了。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他应该不是属于志向远大、壮志凌云的雄主。(www.xing528.com)
另一个原因是,楚怀王后来被项羽流放到偏远之地,而且被追杀在去封地的路上。从他出场到离场,很难让人把他看成雄才大略式的人物,怎么看都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不过,从项梁死后楚怀王的表现来看,真实的楚怀王可能并非如此。项梁一死,刘邦、项羽赶忙回兵到彭城附近,而不是为项梁报仇。在《史记·秦楚之际年表》中明确记载,听说项梁被袭杀,“项羽恐”。虽然没说刘邦恐,可能给刘邦留了面子,但学者周骋认为,当时刘邦和项羽面对这一致命打击,都很害怕,表现出乱了方寸的样子。尽管《史记》记载,面对项梁的突然死亡,楚怀王“恐”。但从他北上彭城和以后收拾楚国政局的作为来看,楚怀王显出镇定自若和勇于担当的不凡气魄。有学者认为,把楚怀王“恐”理解为恐怕项梁之死导致楚军彻底崩盘溃散、人心尽失,倒是比较合适的。
从楚怀王到彭城后做的三件事,也能很好地说明,他可能不是我们认为的任人摆布的“傀儡”,而是有担当、有主动性、有一定抱负的政治人物。对此考证,也能反证出“他主动来到彭城”的推测是合理的。
第一件事是楚怀王坐镇彭城后,把楚军的兵权尽收手中。根据《史记》记载,楚怀王到了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收了项羽和吕臣的兵权,亲自统领楚军。把项羽的兵权收缴上来,等于向天下宣示,项家军已经被收归国家。吕臣曾是陈胜部属,陈胜死后,他组建“苍头军”,是除项梁之外,非常有实力、有声望的楚军将领。收缴吕臣的军队,等于把陈胜这一支楚军,也收入囊中。但对刘邦,楚怀王反其道而行之,却封刘邦为砀郡长,赋予他砀郡的地方行政管理权,壮大刘邦集团的实力。
第二件事是整顿楚国内部政权格局。在当时楚国军队中,有三种势力,一个是项梁从江东带来和收编的军队,另一个是陈胜留下的军队,还有一个是刘邦这种地方杂牌军队。政治资源的分配要由军事实力来决定,现在,楚怀王要打压项家军和陈胜留下的军事力量。按照这样的意图,楚怀王这样分配政治资源:
一是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给项羽比较高的政治地位,在政治上安抚项家军。却让一个没有军事实力做后盾的人接替项梁,出任楚国的“上将军”,统领楚国全部兵马,这个人就是后来被项羽斩杀在军中的宋义。
二是任命吕臣当楚国司徒,掌管民政方面的事务。为了进一步安抚吕臣,让吕臣的父亲吕青当楚国的令尹,即楚国丞相,相当于最高行政长官。在政治上,楚怀王给予吕氏父子最高的礼遇,安抚陈胜留下的军事力量。
三是暗自拔高刘邦的政治地位。楚怀王给刘邦的待遇,从表面上看,和上面这些人相比并不高,官职是砀郡长,爵位是武安侯。从政治实权上来看,刘邦仅是一个地方上的行政长官,低于吕氏父子的官位,但掌控一个郡的经济资源,拥有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的基础,他从此获得独立发展武装力量的权力。在乱世,军权和行政权力决定一个人的话语权和地位。
楚怀王实施一系列政治安排,既打压占据政坛主流的项氏集团、陈胜集团,又抬高非主流的力量,使不同派系的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制衡,楚国的政治格局趋于稳定。而他自己则掌控全局,不再担心被任何一方势力挟持和架空,成为真正有实权的楚王。
楚怀王为什么支持刘邦呢?
首先刘邦毕竟不是项梁从江东带来的嫡系军队,没有深深地切入项氏集团,与项家军不存在无法割裂的渊源关系。在项梁死后,刘邦不会为项梁留下的政治、军事集团继续忠心耿耿地效命。
其次是刘邦的实力弱小,提高他的实力,可以赢得刘邦真心拥护,为楚国培养出除项氏集团、陈胜集团之外的军事政治集团,形成一支新兴的力量。一旦成功,这支军事力量因为是自己一手扶持的,必将听命于己,使自己摆脱围绕项家军形成的军事政治集团的控制。
最后是刘邦集团在之前的作战中,表现得可圈可点。如果让他获得更大的发展资源,楚怀王相信,刘邦集团会很快壮大起来,成为他能够依靠的对象。
第三件事是楚怀王向“楚国的诸将”发出著名的“楚怀王之约”,也就是“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楚怀王向诸将发出这一约定,在“后项梁时代”,充分反映出在前途未卜、险象环生的时候,他敢于担当反抗暴秦、恢复旧国的重任。在已掌控楚国政局后,他施展远大志向,积极进取,在其他诸侯国忙于自保和苟且之时,他率先挑出灭秦的大旗。显然,他不是一个愿意当“傀儡”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