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研究揭示交流成果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研究揭示交流成果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夏举兵入环、庆,双方损失惨重,之后两国和谈,关系恢复正常。自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与夏州政权、西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因此,对于宋夏双方来说,彼此间的经济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宋夏在边境地区经济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官方设置的榷场贸易。这些贸易均发生在边境地区,并与边境地区地形地貌、民族杂居状况、宋夏间战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研究揭示交流成果

自北宋建国至灭亡,宋夏的关系时战时和,双方和平相处的时间远远少于战争的时间。北宋建国(960)时,夏州政权首领李彝兴派使来贺示好,至太平兴国七年(982)李继捧入宋纳土。这22年里,宋夏的关系处于和平安定阶段,双方来使不断,关系正常发展。然而,时隔四年(986),在北宋王朝大刀阔斧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危机之下,李继迁公开叛宋依附辽朝,从此,这种安定的局面破灭,拉开了北宋与夏州政权战争的序幕。据《辽史》的记载,李继迁叛宋之后,宋夏战争几乎年年发生,关系很紧张[1]。直至李继迁死后,李德明继位。双方签订“景德和约”,从此,双方“朝聘之使,往来如家”[2]达三十年。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称帝,史称西夏。宋仁宗得知很不满意,双方又进入混战的局面。自宝元三年(1040)至庆历二年(1042),宋夏之间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战争使得双方人困马乏,无力应战。宋庆历四年(1044)双方签订“庆历和议”,彼此关系正常。至宋神宗时,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宋与夏之间开始不断发生战争。治平三年(1066),西夏攻宋大顺城,顿时造成“陕右大震”,最后以西夏失败而告终。熙宁三年(1070),西夏多次侵扰宋边镇,宋禁止与之贸易。西夏举兵入环、庆,双方损失惨重,之后两国和谈,关系恢复正常。宋元丰四年(1081),宋攻西夏,败于灵州城下。元丰五年(1082),宋修筑永乐城,用来扼制西夏入侵,却被西夏攻下,宋大败。宋哲宗时,开边拓土,大修堡寨,两国边境战争更加激烈。

自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与夏州政权、西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虽然西夏建国后手工业商业建筑业等均有所发展,但受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西夏的农业很脆弱,而畜牧业发展较好。据《金史·西夏传》记载,西夏“南界横山,东距西河,土宜三种,善水草,宜畜牧,所谓凉州畜牧甲天下者是也”[3]。相对于畜牧业,西夏的农业很难满足西夏建国后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用畜牧产品与邻国北宋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等进行交换。北宋地处中原,虽拥有适合农业生产的广大地区,但宜于发展畜牧业的陕北黄土高原河西走廊为西夏占据,这也使北宋畜牧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形成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因此,对于宋夏双方来说,彼此间的经济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北宋司马光认为:“西夏所居氐羌旧壤地,所产者不过羊马、毡毯,其国中用之不尽,其势必推其余与他国贸易。其三面皆戎狄,鬻之不售,惟中国者,羊马氈毯之所输而茶彩百货之所自来也。故其民如婴儿,而中国乳哺之矣。”[4]庞籍亦云:“夏人仰吾和市,如婴儿之望乳。”[5]据上可知,宋夏的经济关系极为密切,其中西夏因受国内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等影响,对北宋具有极强的依赖性。(www.xing528.com)

宋夏在边境地区经济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官方设置的榷场贸易。二、在边境地区将榷场作为贸易场所之一的贡使贸易。三、民间自发形成且得到官方同意的和市贸易。四、非法的民间走私贸易。五、发生在堡寨中的商品交易。这些贸易均发生在边境地区,并与边境地区地形地貌、民族杂居状况、宋夏间战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