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民族分布及经济文化交流研究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民族分布及经济文化交流研究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宋时期,宋夏边境地区民族分布较为复杂,除汉族外,还有吐蕃、党项、回鹘、吐谷浑等其他少数民族。因此,横山地区遗留的大量党项部族也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蕃部。概言之,宋夏边境地区主要为党项、吐蕃部族的聚集地,也分布着汉、吐谷浑、回鹘等诸多民族,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融合、彼此影响,出现了汉化、吐蕃化、党项化的民族交流现象。也正是基于上述边境地区民族杂居的现实,宋夏间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民族分布及经济文化交流研究

北宋时期,宋夏边境地区民族分布较为复杂,除汉族外,还有吐蕃、党项、回鹘吐谷浑等其他少数民族。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聚族而居,在长期的互相交流、彼此影响下,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边境地区民族的融合。

党项在隋唐时期不断内附,经五代至北宋初年,迁入宋夏边境地区的党项部族有十万左右[10]。吐蕃从唐朝末年以来主要分布在河陇地区[11]。至北宋时期党项、吐蕃分布在宋夏边境地区居多。宋夏边境地区的党项、吐蕃分布状况列表如下:

表2-2 宋夏边境地区党项、吐蕃分布简表[12]

续表

续表

续表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出,党项主要分布在麟府地区、横山地区,吐蕃主要分布在秦凤路沿边地区。其原因大致如下:其一,自唐末、五代至宋朝,大量党项部族内迁至宋夏边境地区。据杨蕤考证“宋初至少有十余万党项民众迁入宋夏沿边地区”[13]。此外,其余时间也有迁徙的,虽数量不多,但也足以说明北宋时期宋夏边境地区乃是党项部族主要迁入地。其二,在北宋建国之初,西夏虽未建国,但已拥有一定势力范围,即横山北麓地区(绥、宥、夏、银、静等)。西夏建国后,曾一度占领横山南麓地区。因此,横山地区遗留的大量党项部族也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蕃部。其三,麟府地区自唐朝末年经五代至北宋一直是党项人的居住地[14]。党项折氏长期经营麟州、府州,丰州则是党项王氏统领,他们皆是党项族。因此,可以肯定麟府地区的党项部族数量很多。然而,秦凤路沿边地区主要是吐蕃的居住地。“秦州(今甘肃天水)、渭州(今甘肃陇西)、兰州(今甘肃兰州),是吐蕃、党项熟户的聚居地带”[15]。镇戎军是吐蕃、党项杂居地。这也印证了宋人所谓“西狄既剖分为二,其右乃西戎之东偏,为夏贼之境,其左乃西戎之西偏,秦、泾、仪、渭之西北诸戎是也”[16]。(www.xing528.com)

宋夏边境地区主要分布吐蕃、党项部族,但这并不意味仅有党项和吐蕃部族,汉族、吐谷浑、回鹘、契丹等民族也分布在边境地区。关于汉族,据《张乖崖集》卷八《麟州通判厅壁记》载:“麟州旧壤,实曰新秦。……匈奴接荒,在河一曲,党项部族、汉民混居。”[17]《续资治通鉴长编》又载:“今三十万众若能渐以文法调驭,非久逐成汉人,缘此本皆汉人故也。”[18]可见,宋夏边境地区分布着大量汉人,与异族杂居在一起。关于吐谷浑,据《诸臣奏议》卷141《边防门·青唐》载:“今四路蕃兵并是羌夷,旧种虽有吐谷浑、党项及吐蕃之别,然其种姓实皆出于西戎而已。”[19]可见宋夏边境地区有吐谷浑。关于回鹘,据《宋史·郑骧传》载:“骧在熙河,……图画西蕃、西夏、回鹘、卢甘诸国人物图书为《河陇人物志》十卷。”[20]可见,河陇地区不仅有党项、吐蕃等,还有回鹘族人。

概言之,宋夏边境地区主要为党项、吐蕃部族的聚集地,也分布着汉、吐谷浑、回鹘等诸多民族,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融合、彼此影响,出现了汉化、吐蕃化、党项化的民族交流现象。例如,蕃部“生户”“熟户”的出现,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也正是基于上述边境地区民族杂居的现实,宋夏间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