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年间宋发动对西夏的军事进攻,虽取得一些胜利,但战争也给双方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损失。史载:“自熙宁用兵以来,凡得葭芦、吴保(堡)、义合、米脂、浮图、塞门六堡,而灵州、永乐之役,官军、熟羌、义保死者六十万人,钱、粟、银、绢以万数者不可胜计。”[45]这些促使宋夏关系暂时趋于缓和,双方开始针对边界问题制订方案。在横山地区,元祐四年(1089),宋廷用葭芦(今佳县境)、米脂(今米脂县境)、浮图(今绥德县西)等寨换回永乐城战役中的俘人[46]。至此,葭芦寨、米脂寨归属西夏。元祐五年(1090)三月,宋朝边臣提议“除塞门寨于东西北三面各取二十里为界外,其兰州界并定西城堡寨,及本路义合与河东吴堡寨比接诸城边面齐截去处,于城外打量二十里,照直为界,择地卓立封堠,修建堡铺”[47]。即宋夏在黄河段以吴堡寨为界,并在塞门寨东、西、北三面划界。同年七月,西夏“寻与延州经略司议分划疆界,当时议定依绥州例分划,向方面各打量二十里,内十里安置堡铺耕牧,外十里拍立封堠,空作草地”[48]。据此,绥州成为宋夏两国的边界。概言之,此时宋夏中段的边界为东接吴堡寨,西南折向今绥德城,再向西至塞门寨,以西边界如故。
然而,元祐分疆的方案还未实施,伴随着哲宗亲政,协议变为空谈。哲宗亲政后,采用修筑堡寨的方法继续进驻横山地区,达到了“横山之膄,尽复汉土”的效果。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有关城寨具体位置[49]以及杨蕤在《西夏地理研究》中有关宋夏疆界的大致走向的研究成果[50],我们将其与神宗时期宋夏中段边界相比发现:其一,黄河段北宋修筑和收复了葭芦寨(今陕西佳县境)、神泉寨(陕西佳县境西)、乌龙寨(今陕西佳县境西)、通秦寨(今陕西佳县境北邻近葭芦川)、太和寨(在麟州南端,今陕西神木)等寨,这意味着西夏失去了神宗时期边界至黄河的态势,更重要的是河东路与永兴军路成为一体,有利于北宋军队更好地协同作战。其二,北宋在横山东段的南麓修筑威羌寨(今陕西横山西南)、临夏寨(今陕西子洲县境)等寨,而北麓则未见设置。因此,此段边界仍以横山山脉为界。其三,神宗时期,虽对横山北麓部分城寨有过攻陷,但并未能持久控制。而哲宗时期,北宋在横山北麓修筑御谋城(今陕西靖边)、石堡城(今陕西靖边)等,实现了对横山山脉中段的有效控制。其四,哲宗时期北宋收回了西夏占领的金汤、白豹两寨,宋夏的边界向北推移。概言之,哲宗与神宗时期相比,宋夏中段边界大大向北推移。
至徽、钦宗时期,北宋忙于联金抗辽,横山地区边界未见变动。北宋灭亡后,金朝侵占北宋原有的土地,在横山地区大致还是以横山为界,金朝据南,西夏据北。(www.xing528.com)
总之,宋夏的中段边界以横山为界南北移动。西夏建立之前,夏州政权控制横山北麓,横山山界在宋朝手里。西夏建立之初,宋夏边界越过横山,西夏占据横山山界大片土地。至元丰西征后,北宋收回横山山界部分地区,宋夏边界向北有所推移。至哲宗时期,宋夏边界大致仍以横山为界。北宋灭亡后,横山地区的宋夏格局被金夏所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