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空间景观的类型
所谓空间感是指有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围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及人意识到自身与周围事物的相对位置的过程。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形姿、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这里,就从形式和功能两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实例对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作具体分类。植物空间构成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空间构成功能,下面从空间构成要素和空间形态上对植物空间构成类型进行分析。
1.开敞空间
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可以形成开敞空间。在较大的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乔木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称得上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在开放式绿地、城市公园等园林类型中非常多见像草坪、开阔水面等,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容易让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仅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定因素,形成的空间四周开散、外向、无私密性,完全暴露在天空和阳光之下,该类空间主要界面是开放的,无封闭感。限定空间要素对人的视线无任何遮挡作用(图5-127)。
图5-127 开敞空间
2.半开敞空间
就是指在定区域范围内,四周不全开敞,而是有都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封闭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图5-128)。
比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设计者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该空间与开放空间相类似,它的空间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通透。植物对人的行动和视线有较强的限定作用。这种空间写开放空间有相似的特性,不过开放程度小,其方向性朝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
图5-128 半开敞空间
3.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高大的常绿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此类植物不仅分枝点较高,树冠庞大,而且具有很好的遮阴效果,树干占据的空间较小,所以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选用休息的区域,此外,攀缘承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生长,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个水平要素限定,人的视线和行动不被限定,但有一定的隐蔽感、覆盖感(图5-129)。
图5-129 覆盖空间
4.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指人处于的区域范围内,四周用植物材料封闭,这时人的视距缩短,视线受到制约,近景的感染力加强,最物历历在目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宁静感。小庭院的植物配置宜采用这种较封闭的空间造景手法,而在一般的绿地中,这样小尺度的空间私密性较强,适宜于年轻人私语或者人们独处和安静休憩。这类空间除具备覆盖空间的特点外,这类空间的垂直面也是封闭的,四周均被中小型植被所封闭,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感,空间形象十分明朗(图5-130)。
图5-130 完全封闭空间
5.垂直空间
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就形成了垂直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由于垂直空间两侧几乎完全封闭,视线的上部和前方较开敞,极易产生“夹景”效果,来突出轴线顶端的景观,狭长的垂直空间可以引导游人的行走路线,对空间端部的景物也起到了障丑显美、加深空间感的作用。纪念性园林中,园路两边常栽植松柏类植物,人在垂直的空间中走向目的地瞻仰纪念碑,就会产生庄严、肃穆的崇敬感。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具有方向性的、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上面是敞开的,令人翘首仰望将视线导向空中能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人的行动和视线被限定在其内部(图5-131)。
图5-131 垂直空间
6.天时空间
这里所说的天时空间包括随季相而变化的空间和植物年际动态变化空间。一切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就是空间和时间,而时间通常被称为四维度空间。因此植物的空间分类中,不可能离开时间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它不可能离开年复一年的年际变化,也不可能离开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图5-132)。
图5-132 天时空间
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自身经历了生长、发育、成熟的生命周期,表现出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及由大到小的生理变化过程,形成了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枝干、姿态等一系列色彩上和形象上的变化,并构成了“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象变化。植物时序景观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可选择的空间类型。落叶树在春夏季节是一个覆盖的绿荫空间,秋冬季来临,就变成了一个半开敞空间,更开敞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在树下活动、晒阳的需要。秋天的香山总有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欣赏它的遍山红叶;“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是说春天在白堤的垂柳树下行走是怎么走也走不够的。每种植物或是植物的组合都有与之对应的季相特征,在一个季节或几个季节里它总是特别突出,熠熠生辉,为人们带来了最美的空间感受。
(二)植物景观空间特点
因植物的性质迥异于建筑物及其他人造物,故其界定出的空间个性,亦异于建筑物所界定的空间。植物界定空间时的特性概括为以下几点。
1.软质性
由于植物具有生长、落叶、发芽的自然现象,并可经由人工加以修剪,故从植栽的枝叶扶疏,摇曳生姿之中,已然透露出生命的气息,故其所界定的空间,具有不同于人造物的软质特性。
2.渗透性
植物对于音乐、光线及气流皆能轻易部分穿透,因而达到与相邻空间相互渗透的效果。
3.变化性
以植物作为空间界定物,会因其成长而增加对该空间的封闭性,亦会因死亡或损伤而降低,因此,以植物作为空间界定物,并非长久而不变的。
4.亲和性
植物所散发的空间气息是祥和的,以植物作为空间界定物,可借由视觉的穿透,而使生冷刚硬的人造物背景为之柔化。
5.自然意象性
植物虽具建筑物界定空间的潜能,然因二者性质不同,其所界定的空间亦相异其趣。植物在空间界定上的建筑潜能包括树冠之于天花板绿篱之于墙面及草坪之于地板等。
(三)植物空间序列的形成
植物构成空间的三个要素是地面要素、立面要素和顶面要素。在室外环境中,三个要素以各种变化方式相互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空间封闭程度是随围合植物品种、高矮大小、种植密度以及观赏者与周围植物的相对位置而变化的。
就像建筑中的通道、们、墙、窗,引导游人进出和穿越一个个空间。如植物改变顶平面,同时有选择性的引导和组织空间的视线,就能有效的缩小空间和放大空间。空间的节奏需在设计时进行控制,如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等。
1.围合
由建筑和墙所构成的空间范围。当一个空间的2面或3面是建筑或墙,剩下的开敞面可又植物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图5-133)。
图5-133 植物围合(www.xing528.com)
2.连接
用植物将景观中其他孤立的因素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同时形成更多的围合面。连接形式多用线性的种植。当然植物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山水、建筑的联系,使人工和自然要素统一在绿色中(图5-134)。
图5-134 植物连接
3.装饰和软化
沿墙面种植乔木、灌木或攀缘性植物,以植物来装饰没有生机的北京,使其自然生动,高低疏密的植物形成变换的空间(图5-135)。
图5-135 植物装饰和软化
4.加强与消弱
植物与地形结合可以强调或消弱由平面上地形变化形成的空间。将植物置于凸地形或山脊上,能明显的增加凸地形的高度,随之增强了相邻凹地或谷底的封闭感。相反,若将植物种植在凹地形的底部或周围的斜坡上,将减弱或消除地形所形成的空间(图5-136)。
图5-136 植物加强与消弱
5.植物引导视线
1)障景:控制和安排视线,挡住不佳或暂时不希望被看到的景物。为了完全封闭视线可用乔木和灌木分层遮挡,形成屏障。若考虑季节变化,常绿植物能达到永久性屏障作用(图5-137)。
图5-137 植物引导视线——障景
2)漏景:稀疏的叶子,较密的枝干能形成面,但遮蔽不严,出现景观的渗漏,其后景观隐约可见,形成漏景,形成一种神秘感,丰富景观层次(图5-138)。
图5-138 植物引导视线——漏景
3)部分遮挡及框景:部分遮挡,用来挡住不佳部分,露出较好部分或增加景观层次,若将园外的植物加以取舍借到院内,可扩大视野。若使用树干或两组树形成框景景观,可获得较佳构图。适合静态观赏,但要安排好视距(图5-139)。
图5-139 植物引导视线——遮挡及框景
4)控制私密性:常用于花园和别墅庭院设计中(图5-140)。
图5-140 植物引导视线——控制私密性
5)夹景:植物成行排列种植、遮蔽两侧,创造出透景空间,使人产生深邃的感觉(图5-141)。
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展现不同的植物景观(图5-142)。
图5-141 植物引导视线——夹景
图5-142 植物引导视线——时序变化
6.植物景观表现时序变化
(四)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处理
园林植物除了可以营造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外,还可以与各种空间形态相结合,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产生多种多样的整体效果。在空间序列中,运用植物造景适当地引导和阻隔人们的视线,放大或缩小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往往就能够产生变幻多姿的空间景观效果。广州兰圃是较好的运用植物构造园林空间的例子,其面积虽小,但植物景观丰富,上有古木参天,下有小乔木、灌木及草本地被,中层还有附生植物和藤木,园内基本上是以植物来分隔和组织空间的,使人在游览时犹如身临山野,显得幽深而宁静。据赵爱华等的研究,在园林中,植物景观空间处理常用手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分隔
陈从周曾说过:“园林与建筑物之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利用植物材料分隔园林空间,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在自然式园林中,利用植物分隔空间可不受任何几何图形的约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可通过成丛、成片的乔灌木相互隔离,使空间层次深邃,意味无穷。
绿篱在分隔空间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和常见,不同形式、高度的绿篱可以达到多样的空间分隔效果。在园林中,植物除了独立的成为空间分隔手段之外,亦常与地形、建筑、水体等要素相结合,在空间构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2.空间穿插、流通
要创造出园林中富于变化的空间感,除了运用分隔的手段使空间呈现多样化之外,空间的相互穿插与流通也很重要。相邻空间之间呈半敞半合、半掩半映的状态,以及空间的连续和流通等,都会使空间的整体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3.空间对比
园林之中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放、明暗虚实等的对比,常能产生多变而感人的艺术效果,使空间富有吸引力。如颐和园中的苏州河,河道随万寿山后山山脚曲折蜿蜒,时窄时宽,两岸古树参人,夹岸的植物使得整个河道空间时收时放,交替向前,景观效果由于空间的开合对比而显得更为强烈。植物亦能形成空间明暗的对比,如林木森森的空间显得阴暗,而一片开阔的草坪则显得明亮,二者由于对比而使各自的空间特征得到了加强。
4.空间深度表现
“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说明幽深的园林空间常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曲折则往往是达到幽深的手段之一。运用园林植物能够营造出园林空间的曲折与深度感,如一条小路曲曲折折地穿行于竹林之中,能使本来并不宽敞的空间显得具有深度感。另外,合理地运用植物的色彩、形体等,亦能产生空间上的深度感,例如运用空气透视的原理,配植时使远处的植物色彩淡些,近处的植物色彩浓些,就会带来比真实空间更为强烈的深度感。
课堂练习
1.运用花坛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五一”花坛设计。
2.将自己认为合理的植物景观实景转化成平面图,并进行植物配置分析。
3.调查自己所在城市常用花卉、地被植物。
4.到自己所在城市的植物专类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专类园的景观设计及植物景观配置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