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平衡被打破,已经威胁到
人类的生存。植物造景具有维持和改善区域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净化空气、水体、土壤,调节风速和风向、降低噪声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
1.维持碳氧平衡
通常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相对稳定的,各占大气体积约21%和0.03%。但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工业的发展,相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城市“温室效应”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直接威胁城市人民的身心健康。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二氧化碳,放出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只有保证城市中植物种植的量,才可以维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图1-8)。
图1-8 碳氧平衡
2.调节温度
城市热源集中,温室气体浓度较高,城市热岛效应已严重干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人们自古即知的树木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恐怕也是人们最初在城市中栽种植物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树木、灌木及草坪植物,皆能以控制太阳辐射的方式调节气温,树木的叶片会拦截、反射、吸收和传送太阳辐射。研究发现植物夏天能吸收60%~80%日光能,90%辐射热,大部分热能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消耗。因此,合理配置植物构成绿地系统,提高绿地率和绿量,可以调节环境温度(图1-9)。
图1-9 墙体绿化
3.改善光照
阳光经过林冠后,经吸收、反射和过滤,对光照进行再分配,改变了光照强度和光波组成。如晴天对一郁闭度为0.68的马尾松林进行观测发现,林冠反射率为12%,吸收率为79.4%,透射率为8.6%,经过林冠后,光照强度明显减弱,且透过的光照多以光斑的形式照射到地面。
城市园林树木多以片状(块状)、带状或单株形式存在,与城市居民居住、生活与工作区相间分布,对光照的影响并未达到类似马尾松那种密林的程度,若城市绿地与建筑区相间分布布局合理,即使城市绿地覆被率达60%,也不会影响人们生活对光照的正常需求。经树木调整后散射光比例显著提高,避免强光照射,绿带中或绿带间(建筑区)绿色光比例增大,光照柔和,赏心悦目,有利于居民生活。
4.调节湿度
众所周知,温度越高,水分蒸发越快。俗言道:“有林泉不干,天旱雨淋山”,所以植物具有调节空气湿度的功能,而且该功能随着植物量的增加而增高(图1-10)。
图1-10 改善小气候(www.xing528.com)
5.净化环境
(1)降低噪声
来自于高速公路、飞机场、工厂的噪声是城市应解决的问题。当噪声强度超过70dB时,人会产生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症状。而植物对于一些特定频率的声音的影响比其他物体更有效。在阻隔噪声方面,植物的存在可使噪声减弱,其噪声控制效果受植物高度、种类、种植密度、音源、听者相对位置的影响。大体面言,常绿树较落叶树效果为佳,若与地形、软质建材、硬面材料配合,会得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图1-11)。
图1-11 道路绿化降低噪声
(2)净化空气
城市尤其是化工城市空气中常充斥着各类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臭氧、氮化物、碳氢化物等,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据研究,许多植物还具有吸收和抵抗有毒气体的能力。如硫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元素,许多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女贞、泡桐、大叶黄杨等都有很强的吸氟能力;构树、合欢、紫荆、木槿具有较强的抗氯、吸氯能力。因此,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图1-12)。
图1-12 净化空气
(3)净化水体
城市和郊区的水体,由于工矿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们身体健康。植物具有庞大的根系,其整个地下部分所覆盖的空间至少是地上部分所覆盖空间的1.5倍。植物根系本身对水中杂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即具有一定的吸收、吸附作用,与之密切结合的土壤构成的自然沉降系统是最好的污水处理器。含有毒物质的污水经过各种地被植物的层层过滤,吸附并转入深层土壤,再慢慢流出,成为良好的饮用水(图1-13)。
图1-13 水生植物水体净化
6.防风
树木或灌木可以通过阻碍、引导、偏射与渗透等方式控制风速,亦因树木体积、树型、叶密度与滞留度,以及树木栽植地点,而影响控制风速的效应。群植树木可形成防风带,其大小因树高与渗透度而异。一般而言,防风植物带的高度与宽度比为1∶11.5时及防风植物带密度在50%~60%时防风效力最佳(图1-14)。
图1-14 防风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