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用了较长的篇幅论述了一个问题:车身与车架的连接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做好车身骨架的结构强度,这是车身骨架的力学强度基础。
大型客车的车身骨架强度可表述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车在正常工作时应有的结构强度,即正常工况下不能发生骨架断裂,我们不妨称之为“基础强度”;二是非正常情况下,如发生翻车事故时,车身应有足够的上部结构强度,为乘员保留起码的生存空间,即车身上部结构强度,我们不妨称之为“上部强度”。
这两种强度的结构设计是可以有区别的,在没强制执行GB/T 1757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标准之前,国内通行的车身骨架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由国内的骨架结构设计特点、侧蒙皮的结构和工艺水平、侧窗的结构以及侧舱门的结构决定的。如果不考虑GB/T 17578,现行的骨架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即车身的“基础强度”是没有问题的。但在GB/T 17578之后,情况不同了,“上部强度”是完全不同于“基础强度”的,以“基础强度”的结构是很难通过“上部强度”的侧翻检验,越大型的车辆越难通过!因此,为达到车身结构的侧翻“上部强度”,设计时必须在结构上有所改变甚至突破。这也是GB/T 17578标准对推动客车行业的技术进步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因此,GB/T 17578是我国客车车身结构设计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整个行业都在做“基础强度”的设计,在此之后势必都要转变为“上部强度”的设计。
但我们也不能为达到“上部强度”而丢掉了“基础强度”,这也是不允许的。能达到“上部强度”的结构也必须同时满足“基础强度”,这就是车身结构的设计原则。因此,前面讲过的车身与车架的连接方式是“基础强度”和“上部强度”的共同基础,从“基础强度”设计到“上部强度”设计,车身与车架的连接结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车身上部的结构设计。(www.xing528.com)
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地讲解一下车身结构的基础强度设计技巧。作为一本车身设计的入门读物,我们不想过多而深入地介绍客车车身的结构力学,而只想通俗易懂地讲解一些车身的力学结构案例。在此要区别“结构力学”和“力学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若要讲解“结构力学”,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有限元,这就与本书的初衷相违背了。而“力学结构”则不同,我们可直白地展示一些成熟的结构设计技巧,即讲究实用。
任何一种力学结构的设计,都离不开对其受力分析的精确解读。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是一名工程师的基本功,也是车身设计入门前的基本功。
对于客车也是一样,我们也必须了解客车车身骨架的载荷作用特点。
我们首先解读“基础强度”的结构设计,这首先也要掌握在正常工况下车身的受力作用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