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性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性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识教育有其鲜明而独特的价值追求。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价值性突出地表现在其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精神成人的引导和对民主社会的价值共识的坚守。例如,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国文、中国史、中国地理以及大量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我们文学上所用的语言文字是中国的,我们文学里所表现的生活、社会、家庭、人物是中国的。”从这一点来说,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涉及人才培养问题,更是国家战略问题,其价值性显而易见。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性

通识教育有其鲜明而独特的价值追求。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价值性突出地表现在其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精神成人的引导和对民主社会的价值共识的坚守。对学生而言,通识教育要引导学生养成人类的美好品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和理性,使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对社会而言,通识教育担负着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使命。“过度的自由往往会瓦解社会的价值基础,进而动摇人类文明的基石。”[5]

民国时期的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也表现出鲜明的价值性。这种价值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重视。例如,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国文、中国史、中国地理以及大量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我们文学上所用的语言文字是中国的,我们文学里所表现的生活、社会、家庭、人物是中国的。”[6]“我们文学所发扬的精神、气味、格调、思想也是中国的。换一句话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必须研究中国文学,我们要创造的,也是我们中国的新文学……中国的文学有它的光荣的历史。”[7]其次,表现在对某种社会价值观念的灌输。即对学生进行党化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既立足本土,培育学生对民族文化良好的情感依恋与基本自信;又有开阔的胸襟,能积极迎接外来文明的冲击,从而给他们的生存敞开一种开阔而健康的空间。[8](www.xing528.com)

纵观近代以来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次改革,其背后几乎都有某种社会危机和文明危机的影子。从这一点来说,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涉及人才培养问题,更是国家战略问题,其价值性显而易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