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智德并重(1912~1948)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智德并重(1912~1948)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方面的教育主要依靠三民主义课程,前期还有军事训练课程,后期该课程被取消。三民主义课程在这一时期,是各大学学生的必修科,且学分不计算在总学分里。例如,哲学概论课程、逻辑学课程等。可以说共同必修科中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基于这一目的。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通识教育内容涉及以上四个方面,总体上来说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基本知识和德性教育的重视。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智德并重(1912~1948)

这一时期的通识教育课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这一方面的教育主要依靠三民主义课程,前期还有军事训练课程,后期该课程被取消。三民主义课程在这一时期,是各大学学生的必修科,且学分不计算在总学分里。也就是说这门课程是“义务”必修,不给学分也得修习,可谓是“必修中的必修”。

其二,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育。基本知识的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交给学生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于多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增强学生的见识。基本方法的教育在于使学生明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例如,哲学概论课程、逻辑学课程等。可以说共同必修科中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基于这一目的。

其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1942年5月各校、院奉命设置伦理学一科,作为一年级的共同必修科目。1944年8月,教育部召开第二次大学课程会议,修订了文、理、法、师四个学院的共同必修科目表,正式列入伦理学课。”[82]这是这一时期通识教育课程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在这一时期,首次从国家层面上规定,所有学生必须修习伦理学课程。可见,这一时期,大学十分注意学生的道德教育。(www.xing528.com)

其四,规范体育教学。体育一科,虽然在历次规定中都是必修,但各校实施得极不一致。1939年3月颁布的《专科以上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规定:专科以上学校以体育正课、早操、课外运动三项为主要部分,其中,体育正课每周至少2小时,早操或课间操每天15~25分钟,课外运动每个学生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50分钟。各校体育课程从此开始有统一的要求。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通识教育内容涉及以上四个方面,总体上来说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基本知识和德性教育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