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史论1912-1948:内容比较分析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史论1912-1948:内容比较分析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课程内容,因这一时期各院系有设置课程的自由,牵涉院系层面的课程,往往差别很大,同一学系或专业,在不同的大学,其课程设置也可能大相径庭。[101]从该规定来看,党义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三:其一是关于孙中山之“遗教”以及国民党之政纲、政策及重要宣言;其二是对三民主义的理论阐释;其三是对其他社会学说的批判。总而言之,关于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各校之共同部分基本不出上述几门。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史论1912-1948:内容比较分析

关于课程内容,因这一时期各院系有设置课程的自由,牵涉院系层面的课程,往往差别很大,同一学系或专业,在不同的大学,其课程设置也可能大相径庭。因此,这对于分析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极为不便。

通过这一章内容的分析,显而易见,属于院系层面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指辅系科目和自由选修科目两类。这两类科目比较繁杂,不易统计梳理。这里只就这一时期各大学共同开设的课程做一分析说明。

首先,是国家规定的五大课程,即党义、国文、第一外国语、第二外国语军事训练(训育)等五门科目。1931年颁布的《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规定:“关于党义课程者,应以阐扬孙中山先生全部遗教及本党政纲、政策及重要宣言为主要任务;应以理论事实,证明三民主义为完成国民革命,促进世界大同之唯一的革命原理;应依据三民主义,比较批判其他社会主义学说。”[101]从该规定来看,党义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三:其一是关于孙中山之“遗教”以及国民党之政纲、政策及重要宣言;其二是对三民主义的理论阐释;其三是对其他社会学说的批判。训育课程的内容比较繁杂,《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规定:“训育应依据孙中山先生的训导,以确立三民主义的革命人生观;由军事教育、竞技运动等严格的训练,以锻炼强健的体魄及坚忍奋斗之精神;励行学业考查并奖励创作以养成彻底研究的精神;陶冶爱好自然的情绪及崇尚礼乐之美德,以养成优美刚健的人格;应励行‘节约运动’,纠正浪费习气,以养成俭朴勤劳之平民生活;由学生自治生活适切之指导,以养成有组织、有规律之习惯;指导各种合作事业之实施,以养成互助合作的精神;鼓励并指导各种服务团体之组织,俾得深入社会内层,从事民众智识之提高与社会利弊之兴革,以养成牺牲的习惯和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心;使一律参加孙总理纪念周及其他革命纪念日,以增进爱护党国之精神。”[102]可见,训育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精神气质、身心健康、社会活动、爱国精神等方面都有涉及。国文课程一般涉及基本的文体写作、对各类文献的阅读理解等,中国文学系等学系对国文要求则更高。关于外国语课程,各大学第一外国语基本都要求学生掌握英文,第二外国语一般包括德文、法文、日文等。外国语课程一般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水平。(www.xing528.com)

其次,各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之一门、社会科学之一门、体育。自然科学课程一般要求学生于物理、生物、化学等科目中选择一门学习;社会科学课程一般要求学生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科目中选择一门进行修习。体育具体课程内容不详,但许多学校都要求体育考核必须合格,否则学生不能毕业。

总而言之,关于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各校之共同部分基本不出上述几门。另外,不少学校除了上述课程外,还开设其他共同必修科目。再加上各个院系层面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一时期的通识教育课程可谓百花齐放、各不相同。但另一方面,众多的课程设置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疲于应付,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的学习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