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试验现象
试验开始后,观察到泥沙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密实。对照组浮泥沉降速度明显快于含有EPS的浮泥,并且仅在几十分钟内就出现了明显的水-泥界面。但添加了EPS的浮泥即使在几小时后,也只出现一个不清晰的界面,上层的水仍保持浑浊,且有少量泥沙,特别是EPS含量最高为1.16g/L的浮泥。在试验过程中,不同EPS含量对应的水-泥界面下泥浆厚度差异较大,而对照组的泥浆厚度最小。这些结果表明,EPS能够延缓浮泥的密实。此外,所有试验均未发现水质恶化现象,水和泥的颜色没有变黑,也没有散发出臭味。同时,水面也没有出现气泡,而这是以往类似试验过程中当水质恶化时普遍存在的现象。
4.2.2 EPS对密实过程的影响
图6-14显示了不同EPS含量的浮泥的相对高度h/h0(h0是浮泥的初始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表明水-泥界面下的泥浆高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此外,所有组的浮泥密实过程均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阶段。此外,将对照组泥沙密实过程的三个阶段绘制在图6-15中,从试验中得到的主要参数列于表6-3。
4.2.2.1 沉降阶段(对照组泥沙对应时间t=0—0.04天)
对照组泥浆在仅仅一个小时内,高度便迅速下降到一半。根据方程(6-7),相对高度随时间呈指数下降。在t=0.04天时观测到的拐点对应于制约沉降状态的结束。
EPS含量为0.12g/L的浮泥的h/h0变化过程跟对照组泥沙相似,但是EPS含量为1.16g/L的浮泥高度在试验开始后的前几十个小时内都基本保持不变。很明显,含有EPS的浮泥比对照组沉降更慢。EPS含量分别为0.36g/L、0.68g/L和1.16g/L的流体泥浆样品,对应的本阶段的拐点分别为0.12、0.28和0.87天。
4.2.2.1 渗透阶段(对照样品从t=0.04—10 天)
在渗透状态下,泥沙继续密实,淤泥高度缓慢下降。控制组泥沙的h/h0随时间t(天)呈对数递减:
淤泥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与其EPS含量呈正相关。EPS含量为0.12g/L的浮泥与对照组几乎同时达到平衡。EPS含量分别为0.36g/L和0.68g/L的浮泥到达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3天和25天,而EPS含量为1.16g/L的浮泥在30天后仍未达到稳定状态。经过相同密实时间后,EPS含量越高,相对高度h/h0越大。
4.2.2.3 有效应力阶段(对照组为t=10—30天(试验结束))
在此阶段,淤泥高度保持基本不变,对照组的h/h0仅为0.15左右。EPS含量分别为0.12g/L、0.36g/L、0.68g/L和1.16g/L时,相对高度分别为0.16、0.21、0.25和0.30。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密实,EPS含量最高的淤泥厚度是对照组的两倍,表明EPS的确有效延缓了浮泥密实。
图6-14 不同EPS含量对应浮泥的相对高度h/h0随时间变化过程(www.xing528.com)
图6-15 对照组浮泥的相对高度h/h0随时间变化过程
4.2.3 EPS含量对淤泥密度的影响
利用不同时间记录的水-泥界面下的泥浆高度,假设界面以上为不含泥沙的纯水,根据泥沙质量守恒计算出淤泥的垂线平均密度。需要说明的是,EPS含量较高的量筒中上层水略微混浊,其中仍含有少量泥沙,则含EPS的淤泥计算得到的垂线平均密度略大于实际值。界面下淤泥的平均密度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如图6-16所示。
在沉降阶段,对照组浮泥的平均密度从最初的1 050kg/m3迅速增加到1 096kg/m3(泥沙浓度为158kg/m3)。这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似,即沉降和密实之间的过渡以凝胶点为特征,凝胶点通常在30~150kg/m3。与对照泥沙相似,含有EPS的泥样密度也随时间逐渐增大,但速度较慢。EPS含量分别为0.36g/L、0.68g/L和1.16g/L的浮泥,在沉降段结束时对应垂线平均密度分别为1 093kg/m3(浓度为153kg/m3)、1 089kg/m3(浓度为147kg/m3)和1 086kg/m3(浓度为142kg/m3)。
在渗透阶段,对照组泥沙的密度在第10天增加到1 302kg/m3左右。此后,在有效应力阶段,所有泥上样品的密度都保持基本不变。如表6-3试验得出的主要参数所示,在密实 1个月后对照组泥沙密度为1 327kg/m3,EPS含量为0.12g/L、0.36g/L、0.68g/L和1.16g/L的泥样密度分别为1 312kg/m3、1 238kg/m3、1 205kg/m3和1 168kg/m3。
为了说明EPS延缓浮泥密实的效果,我们尝试找出EPS含量与密实一个月后淤泥垂线平均密度之间的关系,如图6-17所示。关系式如下:
其中,ρ是密实一个月后淤泥垂线平均密度(单位为kg/m3),S是EPS含量(单位为g/L)。可知,密实一个月后淤泥垂线平均密度随着EPS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表6-3 试验得出的主要参数
图6-16 不同EPS含量的浮泥对应的水-泥交界面下淤泥垂线平均密度随时间变化过程
图6-17 密实一个月后的淤泥垂线平均密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