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生了多次洪水及台风天气,海沧港区通航水域出现较为明显的淤积,通航水域水深减小,尤其在航道处多次出现达不到设计通航水深的情况:
(1)2016年3月初汛后,航道内产生淤积,16#泊位以西航段水深均小于航道的通航水深,此种状态一直保持到2016年4月中下旬才开始对航道进行疏浚。
(2)2016年7月“尼伯特”台风后,航道内局部区域出现达不到通航水深的情况。
(3)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后,航道内淤积严重,水深完全达不到通航要求,但航道一直未进行疏浚。
海沧港区在出现水深不满足通航要求的情况时,并没有立即对航道进行疏浚作业(而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则台风后很快就进行了疏浚作业),但进出港船舶的航行安全仍得到保障,港区的生产也仍在正常运营。由此可见,海沧港区航道已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适航水深。
另外,根据2016年度部分船舶进出港数据资料,结合船舶靠泊时的潮位、吃水深度及水深测图,计算得出船舶应用适航水深的厚度。根据相关规定,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应保留不小于吃水深度12%的富裕水深。因此,将船底至泥面的距离减去富裕水深所得到的数据,可用于分析船舶靠泊时利用的适航水深情况。(www.xing528.com)
表5-3为在靠泊过程中利用适航水深的13艘次的船舶情况。经统计,在靠泊时,船舶利用适航水深的最大深度为1.1m。从统计的靠泊船舶情况看,适航水深技术已经在海沧港区得到一定的应用,只是多数情况下作为富裕水深来使用,且利用的适航厚度均小于船舶吃水的10%,对船舶的航行靠泊安全也未造成影响。
此外,船舶靠泊后,在装卸货物的过程中,吃水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加上潮位的变化,船舶也可能会利用到适航水深。因此,在2016年1月和4月对靠泊后的部分船舶进行了吃水深度的监测工作,并利用实测水深和潮位对船舶利用适航水深的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5-4。从统计结果中发现,有多艘船舶在靠泊过程中将适航水深作为富裕水深来使用。另外,2016年1月靠泊的某船舶在低潮时船尾已经“坐”入浮泥,入泥厚度为0.36m,但船舶并没有出现任何异常,与船上人员交流时也说一切正常。
表5-3 应用适航水深的靠泊船舶资料统计(2016年1—12月) 单位:m
表5-4 2016年1月和4月部分船舶靠泊后资料统计 单位: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