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外航道现场取样和颗分试验
2013年4月,在连云航道泥沙淤积较厚的A0+000~W5+000段航道,利用抓斗式泥沙取样器进行了13个点位的表层样取样,并在实验室内进行颗粒级配分析。
从航道所取样品的颗粒平均级配曲线如图4-4,中值粒径为0.004 1~0.017mm,平均为0.007 0mm;黏土的含量占27.9%~49.3%,平均为39.6%;粉砂的含量占32.6%~57.7%,属于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并以黏土质粉砂为主。
图4-4 航道试验泥样平均级配曲线
3.1.2 连云港区现场取样和颗分试验
(1)2007年11月份在连云港墟沟港区及航道、庙岭港区及航道、老港区及航道、口门区及航道进行了117个表层沉积物取样工作,颗分试验结果如下。
1)三个港区沉积物中值粒径相近,介于0.003 6~0.004 2mm,平均中值粒径为0.003 9mm。口门区航道与边滩平均中值粒径有所增大,为0.005 4mm,总体上泥沙粒径由口门处至墟沟港区呈由粗而细分布。舍去口门处的一个点后,该区全部样品的平均中值粒径为0.004 3mm。(www.xing528.com)
2)在三个港区,大于0.005mm粒径分布区仅在近岸与基建挖泥区附近分布,而且分布区域小;在口门区大于0.005mm粒径的区域在航道南北均有分布。粒径最粗的点位于连岛东端羊窝头南侧水域,物质为砾-粗砂,样品中值粒径为1.024mm。
3)从分选系数的统计结果看,全部样品的平均分选系数为1.67,墟沟与庙岭港区与航道的平均分选系数为1.6左右,而老港区与口门区港区与航道的平均分选系数为1.7,按海洋监测规范的划分标准,均属于分选中常的范畴。
4)取样区域物质组成以粉砂质黏土分布为主,占71.8%;其次是黏土质粉砂,占27.4%;砾-粗砂占0.85%。本区域沉积类型相对单一,以细颗粒泥沙沉积为主要特征。
5)各区域的黏土百分含量在47.06%~54.29%,平均为50.99%;粉砂百分含量在38.73%~44.89%,平均为41.65%;砂的百分含量在6.97%~8.04%,平均为7.36%。
(2)2012年4月,在墟沟港区、庙岭港区、老港区港池及航道布设15个点进行表层样取样,从样品分析结果表中可以看出:样品的中值粒径为0.003 1~0.008 8mm,平均为0.005 0mm;黏土的含量占36.3%~60.6%,平均为46.2%;粉砂的含量占32.0%~48.3%。属于粉砂质黏土。本次泥样沉积物的分选系数在1.03~2.03,按分选程度划分,大多数泥样属于分选中常的范畴。
(3)2016年8月,在墟沟港区、庙岭港区、老港区港池及航道布设了37个测点,并利用蚌式取样器采集了各点的表层泥沙样品,之后在实验室内进行颗粒级配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区的底质泥沙除口门附近的航道测点为粉砂外,大部分测点为粉砂质黏土,个别点位为砂-粉砂-黏土;泥沙中值粒径除口门附近的一个点为0.015 8mm外,其余点位中值粒径介于0.003~0.008mm,平均为0.004mm;黏土含量介于32%~63%,平均为50.4%。底质分选系数介于1.32~2.24之间,平均值为1.84,分选程度差。
通过3次采样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在2007—2016年期间,该区域内泥沙颗粒粒径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中值粒径基本保持在0.005mm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