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学东渐,略指近代西方学术向东亚传播的历史过程,约分明末清初、清末民初两个阶段,直至今日,仍在西学东渐进程之中。应当指出的是,作为后发型近代化的中国所走的这一路径,恰与原发型近代化的西欧北美国家走过的路径形成反例,这当然是近代中国所处内外环境造成的结果,但必然导致近代化进程文化准备不足、制度条件欠缺,这是国人必须正视并当用力解决的问题。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及中外文化交流史,有一个简捷明快的概括:
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中外学术的第一次接触,产生两大文化成果:一为中国化佛教(天台宗、华岩宗、禅宗),二为吸收了佛学思辨的新儒学——宋明理学。两者构成前近代中国文化的基干内容。
中外学术的第二次接触,始于16、17世纪耶稣会士东来开始的西学东渐,当然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中学西传(以实用理性为特征的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发生影响)。
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但主要走向是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文化播散。在近代,西学处于高势位,因而西学东渐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潮。至当代,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文化复兴,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势位差缩小,但在一个可以预期的阶段,西学东渐仍是主潮。(www.xing528.com)
西学东渐,略指近代西方学术向东亚传播的历史过程,约分明末清初、清末民初两个阶段,直至今日,仍在西学东渐进程之中。东亚对西学采借的重点大体经历前后递进的三梯级:
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当然,文化具有整体性,任何时期采借的西学,总是兼有器物、制度、观念的成分,不过各时期各有侧重。
应当指出的是,作为后发型近代化的中国所走的这一路径,恰与原发型近代化的西欧北美国家走过的路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形成反例,这当然是近代中国所处内外环境造成的结果,但必然导致近代化进程文化准备不足、制度条件欠缺,这是国人必须正视并当用力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