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转型:全面开放的前驱先路

中国文化转型:全面开放的前驱先路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对态度,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只能向苏联“一边倒”,这无疑造成开放上的重大缺陷。这一系列举措和成就,是中国下一步大规模对外开放的前驱先路。对外开放成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存在。

中国文化转型:全面开放的前驱先路

由于国内“左”的路线的干扰,又加之国际上冷战格局的制约,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曾经走过弯路,受到严重限制。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对态度,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只能向苏联“一边倒”,这无疑造成开放上的重大缺陷。后来,又由于“反修斗争”和“文革”爆发,更导致中国在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陷入全面封闭的情势,这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是极端不利的。70年代初期,毛泽东周恩来(1898—1976)等中国领导人开始致力于打破这种被动局面。经过充满外交智慧的努力,遂有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并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随后便有中日建交,中国与西欧多国建交,中国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建交,以及1979年1月中美建交。还有此前于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系列举措和成就,是中国下一步大规模对外开放的前驱先路。中苏之间则于1970年代末开始谈判,1980年代后期实现关系正常化。综上各点,中国终于赢得空前良好的对外关系,为建设与发展提供较佳的国际环境。这是一百余年来中国少见的有利境遇。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具有深远转折意义的大会,在就内政作出重大战略改变的同时,正式提出对外开放的方针,宣布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除全方位发展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诸发展中国家的友好互利关系之外,在对外开放方面还迈出了两个重大步骤:一是1979年7月,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二是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以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1983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予较多自主权,又于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全省作为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而90年代初正式开展的上海浦东开发,则形成以上海为龙头、整个长江流域腹地的对外开放区。这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波浪式推进,在沿海形成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并带动广大内地的对外开放,全国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步伐加快,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对外开放成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存在。

多年来,与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互为因果,人员出访、留学生派遣的规模之大、抵达国度之多,也是空前的;对外文化交流则方兴未艾,汲纳世界优秀文化以丰富我们的精神资源,把世界先进的文明成就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使“天下之宝,一为我用”(管子语),“以天下之长,补一国之短”(胡耀邦语),已成为国人共识。对外开放正向深度和广度进军。(www.xing528.com)

如同文明的任何一项进展都是利弊交并的“双刃剑”一样,开放在带来巨大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某些弊端。这一来是因为外来文明并非无菌蒸馏水,而是美丑、善恶并存的,与之交流当然要择善而从;二来是因为外来文明作为外人的创造,是异域文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借取其一肢一节,即使精华部分也未必可以搬来即用,而需要有一个消化吸收过程、由外转内过程,生吞活剥、食洋不化,也是要得病的。这便要求我们,在开放过程中发扬健全的主体精神,拓展视野,增进对外来文化的汲纳能力,强化对外来文化选择、再造的智慧,“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陈寅恪语),只有如此,“开放”方可成为文明进步的强劲助力。

一部纷繁错综、跌宕起伏的开放史向人们昭示——社会进步是一个内外沟通、新陈代谢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度要想赢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与人类文明大道声息相通。一个民族和国度即使处于先进状态,若认定“足乎己无待于外”(韩愈语),也是迟早会落伍的;处于后进状态,却仍然夜郎自大,则更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险万分。对于外来文化“虚心扬榷,拱受其成”才是明智之举,因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徐光启语)。同时,一国之文明成就,迟早也要奉献给全人类,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四大发明”,曾经充当西方近代转型的杠杆,便是一例;西方率先创造的工业文明广被天下,中国也由被动到主动地领受其益,则是又一例。总之,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是一个浩荡前行的,“一动而不可止”(王夫之语)的趋势。中国和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已经获益,还必将继续获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