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新青年》等刊物译介唯物史观

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新青年》等刊物译介唯物史观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大钊1924年出版《史学要论》,系统阐发唯物史观,指出:“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又称为经济的历史观。”陈独秀1922年在《新青年》第9卷第6期发表《马克思学说》,介绍剩余价值学说,也涉及唯物史观。《新青年》1923年改版为《新青年季刊》,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后,继续登载译介唯物史观的文章,如《新青年季刊》第3期发表瞿秋白的《唯物史观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以唯物史观解析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

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新青年》等刊物译介唯物史观

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实际出版时间在9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一百周年,李大钊(1889—1927)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所载文章多涉及唯物史观,兹举三篇为例:

1.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关于后者,首先介绍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进而介绍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历史的唯物论者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2)“马克思则以物质的生产力为最高动因”,“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须随着他变动”;(3)当社会组织束缚生产力时,就会引起“社会革命”。李大钊阐述的唯物史观要义,基本上是对河上肇《社会问题研究》1—3册相关部分的转述。

2.渊泉译河上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3.顾兆雄《唯物的历史观及批评》,在介绍唯物史观之后,批评唯物史观的种种“弱点”。

此后,李大钊1919年12月发表《物质变动与道徳变动》[12],以唯物史观评析东西文化,针对当时流行的“物质开新,道德复旧”之说,指出“道德这个东西不是超自然的东西,不是超物质以上的东西,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他的本原不在天神的宠赐,也不在圣贤的经传,实在我们人间的动物的地上的生活之中”。

1920年1月1日李氏发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3],运用唯物史观探究思想更革的因由。该文开宗明义指出:

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

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www.xing528.com)

1920年12月李大钊发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从经济史视角追寻历史动因,文中陈列唯物史观的四种名称:历史之唯物的概念、历史的唯物主义、历史之经济的解释、经济的决定论。李大钊认为:

还是称马克思说为“经济的历史观”妥当些。[14]

随后李大钊又发表姊妹篇《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从经济史视角追寻社会发展的动因,再次将唯物史观肯认为“经济史观”。李大钊1924年出版《史学要论》,系统阐发唯物史观,指出:“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又称为经济的历史观。”[15]

李达(1890—1966)1918年在日本攻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并翻译荷兰人郭泰著《唯物史观解说》,附“马克思唯物史观要旨”,其中译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又译述恩格斯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序言中的两段话,说明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发现的,其贡献与达尔文对生物学的贡献同等重要。

恽代英(1895—1931)1920年翻译考茨基(1854—1938)的《阶级争斗》,涉及唯物史观内容。彭湃(1896—1929)1921年在广东海丰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讲解唯物史观。

陈独秀(1879—1942)1922年在《新青年》第9卷第6期发表《马克思学说》,介绍剩余价值学说,也涉及唯物史观。

《新青年》1923年改版为《新青年季刊》,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后,继续登载译介唯物史观的文章,如《新青年季刊》第3期发表瞿秋白(1899—1935)的《唯物史观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以唯物史观解析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瞿秋白还把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编译为《社会科学概论》,流行一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