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末留日热潮与法政大学中国留学生速成科

清末留日热潮与法政大学中国留学生速成科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4年,应中国留学生范源濂建议,日本法政大学总理(校长)梅谦次郎与清朝驻日公使商定,法政大学兴办“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以解中国渴求近代法政人才的“燃眉之急”。1906年,梅谦次郎访问中国,会见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就中国派遣留学生到日本法政大学研习法政事宜展开会谈,袁世凯提及“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自第五期以降停止募集,此后的清国学生进入法政大学三年制普通学科学习。

清末留日热潮与法政大学中国留学生速成科

古代曾有日本“留唐热”,导致汉字文化在日本的纵深流播,成为日本向中国借鉴学术文化的重要环节。千余年后,明治维新使日本“豹变龙腾,化为霸国”[2],中国朝野决计效法东瀛,遂大举派遣留学生赴日,形成规模空前的“留日热”。19、20世纪之交,中国向日本派出数以万计的留学生,这不仅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创造了一国向另一国派遣留学生的新纪录。留日学生编纂的书刊《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湖北学生界》《洞庭波》《浙江潮》等成为清末影响巨大的革命读物。

从清政府而言,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派遣留学生的主要意图是学习技艺层面的科目,军事、法政都严加控制,但实际运作下来,这两类的留日学生甚多,一来是私费留学愈益增加,其所选科目政府无法控制,二来中国士人疏于科技知识,熟悉社会人文学科,留学较易。

清末留日学习法政的特别多,从国内需求而言,原因有二:一者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树立了仿效西洋宪政的范例,中国官方和知识界趋之若鹜;二者清末立宪呼声日高,立宪派渐趋活跃,向域外访求样板,成为一时风尚,革命派也十分注意宪政建投。这内外两方面因素,促成清末赴日研习法政者甚众,而进入设在东京的法政大学读者最为集中。陈天华宋教仁胡汉民、汪兆铭、汤化龙、张知本、居正、沈钧儒等为其代表,而他们在法政大学接受的西方法政知识,在清末民初宪政建设中发挥了效用。

日本明治时期学习西洋法学,略有三系:(一)1872年司法省之下设立“明法寮”,以教授法国(当时日译“佛国”)法为主。(二)1874年开成学校设立法律课程,以教授英国法为主。(三)1893年帝国大学下辖之法科大学增设德国法科。

法政大学的前身为1880年(明治十三年)创立的东京法学社,1881年设东京法学校,1886年成立东京佛学校,1889年东京法学校与东京佛学校合并为和佛法律学校。1903年和佛法律学校更名为法政大学。早在东京法学校与东京佛学校时期,即聘法国法律大博士波索纳德(Gustave Emile Boissonade de Fontarabie,1825—1910)讲授民法契约篇。波索纳德任教东京法学校,所授之法学体系有两大特色:一为自然法原则,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二为人道主义,尊重公民的人权。这种自然法,强调民主原则下的国民主权和权力分工(三权分立),具有鲜明的自由主义色彩。基于日本国情,19世纪80年代制订的明治宪法主要采纳德国(当时日译“独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实行权威主义的天皇主权论,波索纳德的自由主义法学未能进入日本政坛主流,被边缘化的波氏于90年代黯然离日返法,但波索纳德传授的法国法却奠定了法政大学的法学基础,并成为日本法学的重要一支。

1904年,应中国留学生范源濂建议,日本法政大学总理(校长)梅谦次郎(1860—1910)与清朝驻日公使商定,法政大学兴办“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以解中国渴求近代法政人才的“燃眉之急”。每期学制一年或一年半,前后共五期(班)。这种短期教育当然不可能培养精通法学的专家,却可以较迅速地训练粗知法学的应用型人才。由于进入法政速成科的中国留学生中不乏学问根底深厚者,经此短期近代法学训练,亦涌现一批法学干才。

“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的教材由梅谦次郎等第一流日本法学家撰写,由中国留学生译为汉文印行出版,不通日文的中国学生皆可阅读。法政速成科还聘请东京帝国大学法科著名教授(如美浓部达吉、小野冢喜平次)授课,课堂上由日本教授用日语讲解,由曹汝霖、范源濂等口译为汉语。(www.xing528.com)

入读“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的约两千人,一千二百人结业。后来成为著名人物的,第一班有陈天华、陈叔通、罗杰、雷光宇、余绍宋等,第二班有汪兆铭、胡汉民、朱执信、宋教仁、张知本等,第三班有阮性存等,第四班有沈钧儒、居正等。

“速成科”固然可以迅速培养法政人才,但学制短,难以精深。1906年,梅谦次郎访问中国,会见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就中国派遣留学生到日本法政大学研习法政事宜展开会谈,袁世凯提及“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自第五期以降停止募集,此后的清国学生进入法政大学三年制普通学科学习。如光绪进士、曾授法部主事的汤化龙,1906年自请资送日本,不再入“速成科”,而进法政大学专门部学习法律。汤氏后与同学组织留日教育学会,出版《教育杂志》,1908年秋毕业归国,投身宪政运动

清末预备立宪,各省兴办法政学堂,主持人及教员多为法政大学留学生,如湖北法政学堂监督为张知本,浙江法政学堂监督为陈叔通,皆“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出身,他们在鄂、浙等地创办法政学堂,课程设置仿效“法政速成科”,并采用其教材。

1913年中国出版的杂志《党报》刊载法政大学广告《告中华民国留学生诸君》,列举清末以来留学法政大学的民国长官、鸿儒硕彦:

范源濂、汪兆铭、胡汉民、方潜、郑言、杨辔龙、甘鹏云、周贞吉、王运嘉、夏同龢、刘春霖、骆成骧、林鹍翔、杨彦杰、刘鹤年、刘蕃、居正、江庸、杨度、彭守正、张知本、谷钟秀、秦瑞玠。

清末留学生进入日本法政大学所接受的法学启蒙,大体说来是具有民主共和精神的波索纳德法学,讲授宪法课程的美浓部达吉(1873—1948)又是明治间杰出的民本思想家,坚持立宪主义、自由主义。后来美浓部达吉提出“天皇机关说”,主张天皇仅作为国家最高机关行使统治权,而主权应属于国民全体,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天皇主权说”相抗衡。虽然“天皇机关说”的正式提出是在给清末留学生授课以后,但美浓部达吉此种思想酝酿甚早,在法政速成科授课时已有显示,并对清国留学生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