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卫记忆:端公跳神与单鼓舞,古今文化的碰撞

中卫记忆:端公跳神与单鼓舞,古今文化的碰撞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卫地区民间曾有端公祭神之俗。端公跳神,手持单面羊皮鼓,敲鼓击乐,连跳带唱,装神弄鬼,以神汉面目出现。端公跳神这种古老的巫术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继而,地方文艺工作者为挖掘民间艺术,将端公跳神的各种舞蹈动作、击鼓声乐进行收集和整理,创作出人们欢天喜地的单鼓舞。端公跳神与单鼓舞,留给人们的是新旧文化生活的鲜明对照,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

中卫记忆:端公跳神与单鼓舞,古今文化的碰撞

中卫地区民间曾有端公祭神之俗。端公是从事巫术行当的一类人。端公跳神,手持单面羊皮鼓,敲鼓击乐,连跳带唱,装神弄鬼,以神汉面目出现。端公一般以家族从业,由师徒数人或几家联合从事庙会祭神活动。

旧时,中卫地区逢大型庙会,由会长和长老主持,地方绅士和官府组织,民众参与,举行大型祭神活动。庙会祭神活动一开始,由端公手持鼓器,身着彩服,化妆上场,上香作揖后,由四至八人身穿马甲、花裙,手击单鼓,扭动身子,边唱边跳,做出各种舞姿,表演耍纸条、顶灯、“顶娘娘”、“顶神”、“谢神”等。自始至终,敲打单鼓,节奏有快有慢,场面红火,十分热闹。

“谢神”是庙会的高潮,端公赤膊跳上桌子,手持三皇老刀,随着鼓点,接连不断扎胳膊,直到冒血,同时,还有穿签子、卸胛子、用铁丝穿腮帮、用马刀剁双胛,场景惨不忍睹。还有端公对唱对舞,设桌子过关;甲唱乙对,乙唱甲对,如有一方对答不上来,不得过关,嬉闹成趣。尤其是到晚上,端公耍纸条,口吐纸条,灯火缭绕,用棍拨动,神灵活现,耍出各种花样,令人眼花缭乱、胆战心惊。纸条耍毕,接着顶灯,灯是用面捏成的各种形象的面灯,端公各自将点燃的面灯顶在头上,击鼓唱跳。端公戴送生娘娘的面具,唱降生、送子的许愿神话,迎合人们祈求儿女的心愿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祭神用活畜,后来演变为用家畜三牲,以及人血等祭神,于是出现巫婆神汉。端公跳神这种古老的巫术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端公出身贫寒,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这种封建迷信活动,靠赶庙会、扎胳膊、穿签子、卸胛子、跳大神养家糊口。(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后,巫婆神汉的活动被取缔,特别是一些残忍的做法被明令禁止。继而,地方文艺工作者为挖掘民间艺术,将端公跳神的各种舞蹈动作、击鼓声乐进行收集和整理,创作出人们欢天喜地的单鼓舞。单鼓舞演出,由男女演员组成十人以上的舞蹈队,男着白褂蓝裤、腰束红绸带;女着红褂绿裤、腰系绣花黑围裙,他们以大秧歌舞步的节奏,击打鼓乐,舞姿优美,鼓乐动听,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欢快场景。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卫逢年过节,都有文艺团体进行单鼓舞表演。中卫单鼓舞还曾多次跨县、跨省、进京表演,获优秀舞蹈创作表演奖。20世纪70年代被文化部门收入地方文艺集成,得以保护和利用。后又由文艺工作者在原创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创作,单鼓舞又以歌舞出现,再次得到升华。改革开放以后,单鼓舞被其他文艺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演出取而代之。加之原有的一些文艺工作者退出舞台和艺人去世,单鼓舞销声匿迹。

端公跳神与单鼓舞,留给人们的是新旧文化生活的鲜明对照,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