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舟宝塔简称舟塔,坐落于中宁城西舟塔村柳青渠北岸的河沟边。始建于唐朝大顺二年(891年),是丰宁城(今中宁古城)为纪念北魏刁雍在该地设置码头,一冬造船200艘,首创黄河航运业,于码头寺庙修建的一座砖塔。
塔是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据民间传说,早年洪水泛滥,人为鱼鳖,多遭不幸,偶有一舟在水中飘摇,到此而停,从此波涛息,草木兴,人烟繁殖,开垦耕耘。后来木舟糟朽,人们仿舟挖坑,坑中建塔,以作桅杆,据说有镇河作用。
宁舟宝塔的建筑凤格比较特殊。塔基实心,低于地面1.67米。基坑面积比塔基大数倍,四面以砖石砌墙。宝塔立于基坑中心,如桅杆立于船中,古诗写道:“寺壁当舟壁,塔峰是桅峰。”故名舟塔。塔身七级,平面八角形,每边宽五尺。塔内空心呈圆形,直径1.5米,阶梯以衔砖盘旋上攀,直达峰层。塔身用有色素面砖平铺,石灰勾缝。转角处悬挂风铃56个,每遇微风,铃声叮当,清悠悦耳,大风起时,铃声大作,声闻数里。塔刹为葫芦宝瓶式,塔尖、塔顶表面镶嵌黄铜叶片,金光闪闪。塔身第一层开东门,第七层开南门,其余各层开门方向各不相同。在第三层的北面有一方砖匾额,正面是“宁舟宝塔”四个大字,两边及下底刻寸楷铭文。登临塔顶依门远眺,十里八乡如画风景尽收眼底。据载,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地震,塌毁两层,雍正四年(1726年)整修。民国九年(1920年)大地震时略斜,后自复直。原舟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以青砖砌成,白灰抹缝。塔直径4米,高20米,有券门可供出入,内以砖半衔壳建为梯阶,可以攀登。塔寺原有一口大钟,形态尺寸与石空石窟的一口大钟一个模样,相传同出一炉。
1966年秋,宝塔与寺庙一起被拆除,改为学校操场。1990年7月,本地群众集资重建。地面以上仍为七层八角,直径5米,高28.3米。巍巍宝塔又重新耸立于杞乡宝地,焕发着新的光彩。(www.xing528.com)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情节略带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人物故事、哲理故事、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趣闻、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如《白马拉缰的故事》《米钵生金的故事》《老君台问道》《中卫北海的传说》《孔夫子到中卫的传说》《御弟黄麻子的传说》《三斗六升菜籽官的传说》《金沙海的传说》《舟塔的传说》《海原的来历》等等,是把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的故事地方化,以引人入胜,用地方风物书写自己的理想生活以及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借风传故,表现一方文脉的承续和延伸。
中卫民间故事具备这些特点,生动有趣,千奇古怪,百听不厌,喜闻乐见。因流传较多,收录广泛,故择较为生动、具有戏剧性的故事,予以记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