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日本首先占领了北平,9月按照日军进攻山西的方针和计划又兵分两路向山西进攻。一路以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兵团大部为北路,在攻取南口之后,沿同蒲铁路南下。另一路以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及第108、109师团为东路沿正太路西进,采取分兵合击,相互策应,妄图一举夺取太原,占领山西,两路总兵力达14万人。
内长城防线被日军突破,太原形势危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挽回危局,遂决定转用平汉线兵力,巩固山西防线。
中国第二战区调动第二、第六、第七、第十四、第十八、第二十二等六个集团军计28万人在晋北、晋东设防,抵御日军。战斗首先从晋北开始。
山西是地方军阀阎锡山的老家,阎锡山苦心经营了20多年,眼看日本鬼子就要打进家门,自己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就命令自己组建起的晋绥军一定要守住长城一线。没想到鬼子的飞机大炮一炸,晋绥军就跑,连连败退,长城的好几个重要关口都丢了。中国军队内长城防线被突破,这时在山西省城太原北面只有一道险关忻口了,要想保住太原就只有在这里死守。阎锡山这下可急了,赶快向蒋介石拍电报请援兵。蒋介石为了防止日寇进入华中保住武汉,觉得山西不能丢,就派出精锐部队中央军第十四集团军由卫立煌率领进入山西,同时又从四川、贵州等地抽调了十几万人马进入山西,决定在忻口组织会战。
▲晋绥军纷纷开赴前线
对保卫山西的作战,中共中央极为关注。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一直同阎锡山保持着频繁的接触,多次参与一些重要作战计划的研究,以协调共同作战。针对阎锡山把作战地区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地区,以主力用在正面防御的作战计划,周恩来指出:“在中地区,应以小部队钳制当面之敌,而以主力把敌诱到代县、忻口一线,求得侧面出击,加以消灭;右地区的部队要进行广泛的游击,以牵制敌军;左地区兵力较弱,可向宁武南北游击,破坏和阻止敌军的前进计划。”[1]他还提议,立即组织、武装正太、同蒲铁路员工和井陉、阳泉矿工,配合保卫山西。(www.xing528.com)
为了争取忻口和太原作战的胜利,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于10月6日致电参加太原军事会议的周恩来,让他转告国民党军事当局:“敌占石家庄后,将向西面进攻,故龙泉关(九龙关)、娘子关两点须集结重兵,实行坚守,以使主力在太原以北取得胜利。”毛泽东判断:进入山西之敌,总数不过两个半师,为确保晋北占领区,又须分兵守备。因此,到达忻口一带作战者不过一个师左右。如果我方部署适当,是有可能暂时破坏敌之攻击计划的。并指出此战役关键在于下列三点:(一)娘子关、龙泉关之坚守;(二)正面忻口地区之守备与出击(出击是主要的);(三)敌后方之破坏。
为达上述目的,毛泽东提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应速派主力军三四个师至娘子关;第十四集团军的四个师担任正面出击兵团之主力,晋绥军以两个师协助出击,其余担任守备;八路军第115、第120师主力担任从东西两方破坏敌之侧后纵深地区,袭击忻口至大同,大同至张家口之铁路及代县、广灵至张家口之公路交通线。八路军第129师主力或全部则使用于正太路,发动群众配合娘关守军,巩固后路。
朱德、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10月6日、7日,令第115师协同友军向平型关、大营镇之敌进攻,相机袭取浑源、应县,断绝茹越口、繁峙之间交通;令第120师以主力向岱岳镇(今山阴县)以西山地出动,断绝大同与雁门关之间交通,以第358旅主力配合友军夹击宁武以南之敌;令第129师主力进到正太铁路之寿阳、平定地区,积极钳制与打击西进之敌。
▲1937年10月,358旅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忻口会战,一个多月毙伤敌1000余人。图为部队通过长城要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北方改编为八路军,南方改编为新四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三个师东渡黄河后,进入了山西,深入敌后。第115师首先在平型关打了一个大胜仗,首战告捷,消灭了板垣师团日本鬼子1000多人,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当时举国振奋,也给连连败退的晋绥军鼓了士气。板垣吃了苦头,不敢再贸然挺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